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北大学世界经济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私有化

【答案】私有化又称非国有化,是指政府将国有企业或由国家控制的企业全部或部分出售和承包给私人,从而限制和缩小国有企业的作用,扩大私有企业和市场的作用,同时改进其余未私有化的国有企业的经营。

2. 跨时生产可能性边界

【答案】跨时生产可能性边界是描述某个社会在商品的当前生产和未来生产之间进行选择的所有组合的曲线。如图所示,通过减少一种产品的生产,一国能生产更多的其他产品。同样,一国能选择更多的未来消费而放弃一定的当前消费。跨时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形状因国而异,有的国家可能偏向当前消费,有的国家可能偏向未来消费。

3. 要素充裕

【答案】要素充裕是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核心概念之一,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要素充裕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该国绝对要素量无关。可以从两个角度定义国家I 和II 的要素充裕度:(1)数量定义法:如果两国的资本一劳动禀赋比例分别为和

而且有

就称相对于I 国而言,II 国是资本充裕型国家,相对于II 国而言,I 国就是劳动力充

裕型国家;(2)价格定义法:如果两国的工资一利率之比分别为是相对另一个给定国家来说的。

4. 要素流动

【答案】要素流动是指生产要素在不同国家之间的流动。具体包括劳动力流动、国际借贷和证券投资等形式的短期资本流动,以及跨国公司进行的长期投资等。就经济本身而言,生产要素

和而且有就称II 国为资本充裕型国家,I 国为劳动充裕型国家。可见,一国某种要素的稀缺和充裕,只能

的国际流动和商品的国际流动(国际贸易)没有本质的不同,二者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社会、政治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远比商品的国际流动困难和复杂。如今,商品的国际流动越来越便捷,但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还有很多限制:大多数国家仍对移民做出严格的限制,东道国对国际资本短期流动的投机性和冲击力提高了警惕,大多数国家对跨国公司进行直接投资的领域和股权比例做出了限制性规定等。

5. 最优关税

【答案】最优关税是指使一国能够实现最大社会福利水平的关税。由于不断提高关税税率改善贸易条件而提高福利的速度与减少贸易量而降低福利水平的速度不一致,在理论上存在一个最优关税,在这个最优关税下,该国的福利水平达到最高。在关税税率较低的情况下,一个国家,尤其是能够显著影响世界市场的大国,提高关税税率能够使其因贸易条件改善而获得的收益超过相应的成本,从而在总体上提高该国的社会福利。随着关税税率的提高,其成本的增长速度将逐渐超过收益的增长速度。关税税率最终必将达到这样一点:该国从贸易条件改善中获得的边际收益恰好等于实行关税的边际成本。关税税率超过该点后,边际成本将超过边际收益,导致社会福利的绝对下降。只有在此点水平上的关税税率能够实现最大的社会福利水平,因而称之为“最优关税”。

6. 币值下调

【答案】一国金融当局决定或国际会议决定减少该国货币的含金量,降低对外币的汇率。一国货币的币值下调一般是在一国经济形势出现根本性变化时才有可能采取的手段。

7. 囚徒困境

【答案】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用以说明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的经典例子。犯罪嫌疑人甲和乙共同作案后被警察抓住,警察缺乏充分的证据对他们进行指控,因此需要他们相互提供彼此犯罪的证据。警察将他们分别关在不同的房间内进行审讯并且告诉他们:如果两人都坦白,各判刑2年(表中右下角单元);如果两人都抵赖,因证据不足,各判刑1年(表中左上角单元);如果一个坦白,一个抵赖,坦白者从宽释放,抵赖者从严判刑4年(表中左下角或右上角单元)。表中每一格的两个数字代表对应的行动组合下两个嫌疑人的收益(判刑是负收益),第一个数字代表甲的收益,第二个数字代表乙的收益。

尽管对双方来说,都抵赖(合作)的结果比都坦白(不合作)的结果要好,但是自利动机使两人均不会选择抵赖。在乙选择坦白时,甲的最优策略是坦白;在乙选择抵赖时,甲的最优策略也是坦白。即不管乙如何行动,甲的最优策略均为坦白。乙面临的情况和甲完全一样,所以乙的

最优策略也是坦白。因此,这个博弈的纳什均衡是(坦白,坦白)。囚徒困境反映了一个深刻的问题:个人理性并不是实现集体理性的充分条件。尽管双方都抵赖的结果明显比都坦白好,但是这样做不满足个人理性要求,尽管它是集体理性的。实际上,即使双方在被审讯之前达成了合作协议,都选择抵赖,这个协议也不会被遵守。因为遵守协议不符合个人利益,理性的自利主义者不会遵守协议。

8. 预算约束

【答案】预算约束是指一个企业的支出要受到其货币存量和收入的制约。一个家庭、一个非营利机构和一个国家都存在预算约束。预算约束的软硬程度,取决于具体的环境条件,即取决于要求遵守行为规则的社会关系。硬预算约束是指财务收支计划对企业行为和行动自由的约束是硬性的,或者说,企业的生存只取决于销售收入和投入成本,企业的支出必须以企业的货币存量和收入为约束条件;软预算约束是指财务收支计划对企业行为和行动自由不构成有效的约束,当企业不能用自己的收入补偿其支出时,也能继续生存下去。

二、综合分析题

9. 一个政府是否总是可以通过让货币供给增长更迅速的方法来获得更多的铸币税?给出你的理由。

【答案】一个政府并不是总是可以通过让货币供给增长更迅速的方法来获得更多的铸币税。政府得到的铸币税的数量并不随货币供给的增加而单调增长。从铸币税中得到的实际收益等于货币增长率乘以公众持有的真实货币余额。但是,更高的货币增长速度会导致更高的预期未来通货膨胀率并(通过费雪效应)导致更高的名义利率。因为高的货币増长会提高名义利率,降低人们愿意持有的真实货币余额,导致实际铸币税的下降。长期均衡中名义利率等于不变的实际利率加上货币增长率,只有当实际货币需求对于预期通货膨胀率的弹性大于1时,后者的上升才能提高实际铸币税。

10.解释下列交易是如何在美国国际收支账户中的贷方和借方分别记录的,并说明每笔记录的分类:

a. —个美国人购入一股德国股票,用在一家瑞士银行的账户开出的支票支付。

b. —个美国人购入一股德国股票,用在一家美国银行的账户开出的支票支付。

c. 法国政府通过使用存在一家美国银行的美元,从法国公民手中买进法国货币的方式来进行官方外汇干预。

d. —个底特律的旅行者,在法国里昂一家豪华饭店吃了一顿饭,用VISA 信用卡进行支付。 e. —个加州葡萄酒生产者,为伦敦葡萄酒品尝节运去一箱cabernetsauvignon 葡萄酒。

f. 位于英国的一家美国企业用在当地的收入购入额外的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