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大连海洋大学914传热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不同温度的等温面(线)不能相交,热流线能相交吗? 热流线为什么与等温线垂直?

【答案】(1)热流线也不能相交。这是因为与热流线垂直方向没有热流分量。

(2)热流线与等温线垂直的原因是因为如热流线不垂直于等温线,则等温线上必有一热流分量。而等温线上无温差,q=0, 只有热流线垂直于等温线才能使等温线上的分热流为零。

2. 随着肋片的高度增加,换热器的体积、质量和成本增加,换热量也在増加,考虑上述因素应如何确定肋片高度? 如果不考虑经济性,肋片是否越高越好?

【答案】(1)不同材料的体积、质量和成本不一样,不同场合和用途对体积、质量和成本的重视程度也不一样。所以肋片高度的确定标准也不一样。就体积因素而言,对于等截面直肋,耗材

设:

,则:

(体积不变的情况下)

整理得:

解此超越方程:

mH 是一个无量纲参数,该值表示H 与m 间的制约关系。不同材料,不同截面形状,不同换热条件,m 不同,所以H 也不相同。

(2)不考虑经济因素时,肋片也并非越高越好。因为肋片散热量与mH 的双曲正切成正比,而双曲正切是以1为极值的单调増加函数,mH=l.5时其值已超过0.9。

3. 解释边界层中

【答案】边界层中

的物理意义。

的物理意义是指沿壁面法线方向压强p 并不发生变化,边界层外主

流区压强变化的规律可推广应用到边界层内。

4. 管内受迫对流换热时,对于横管和竖管中流体被加热和被冷却,自然对流的影响各有什么不同?什么情况下应考虑自然对流对受迫对流的影响?

【答案】(1)对于横管,流体不管被冷却还是被加热,都将有利于换热。因为当横管中流体被冷却时,由于管心温度高于管壁,将形成管心向上而沿管壁向下的垂直于受迫流动方向的环流;而当横管中流体被加热时,由于管心温度低于管壁,将形成由管心向下而沿管壁向上的垂直于受迫流动方向的环流;由于都形成了环流,加强了边界层的扰动,所以都将有利于换热。

对于竖管,当流体向上流动时,如果流体被冷却,则在管中心受迫对流与自然对流同向,而靠近壁面处两者方向相反,这样管中心的速度比原来的大,而管壁面处则比原来的小,不利于换热;如果流体被加热,则自然对流与受迫对流同向,有利于换热。当流体向下流动时,则自然对流对换热的影响与流体向上流动正好相反。如流体被冷却,则自然对流与受迫对流同向,有利于换热;如果流体被加热,则在管中心受迫对流与自然对流同向,而靠近壁面处两者方向相反。这样管中心的速度比原来的大,而管壁面处则比原来的小,不利于换热。

(2)至于什么情况下应考虑自然对流对受迫对流的影响,可通过惯性力和浮升力数量级的对比进行判断,一般,当时,就应考虑自然对流的影响。

5. 从传热角度解释冬天室内散热器应该放置的合理位置。

【答案】冬天室内散热器应放置在相对较低的位置,这种情况下,散热器周围空气形成自然对流,被加热的空气密度减小向上浮升,从而整个房间的空气都被加热;散热器尽量放置在靠近外墙、外窗处,这样室外冷空气进入室内后即被散热器加热,保证流过室内的空气为热空气,不至使人产生吹冷风的感觉。

6. 温度同为20℃的空气和水,假设流动速度相同,当你把两只手分别放到水和空气中,为什么感觉却不一样?

【答案】尽管水和空气的流速和温度相同,由于水的密度越为空气的1000倍,而动力粘度则相差不多,在相同的特征尺度下,所当将手放入水中的以雷诺数要远大于放入空气中的雷诺数,因此,放入水中的努赛尔数大,另一方面,又由于水的导热系数大于空气的导热系数,所以,当将手放入水中时的对流换热系数远远大于放入空气中的对流换热系数,因此,感觉却不一样。

二、计算题

7. 对于一维无内热源无限大平板的稳态导热,平板左侧面绝热,右侧面温度为50°C ,请问平板左侧面和中间截面的温度各为多少,为什么?

【答案】均为50°C 。因为利用两个边界条件:x=0时,

时,

,积分得:

所以,平板内的温度分布为t=50。

8. 一厚为20cm 的平壁,一侧绝热,另一侧暴露于温度为30℃的流体中,内热源:

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为

试确定平壁中的最高温度及其位置。

【答案】由题意知该问题是具有内热源的一维导热问题,其导热微分方程为:

平壁的导热系数为

边界条件:

解微分方程得该平壁内的温度场:

温度最高处:

9. 如图1所示,有两个同心球壳,半径分别为和球壳2内表面温度为

发射率为

。球壳1外表面温度为,发射率为;

内、外表面黑度均为

时,

如果在两个同心球壳中插入半径为

的球壳并与球壳1和2同心,忽略球壳3的导热热阻和厚度。(1)求当改变球壳3的半径球壳1和2之间的辐射换热热流随取哪些措施?

的变化关系;(2)为了减小两球壳间的辐射换热,你应该采

图1

【答案】(1)画出辐射换热网络图,如图2所示。

图2

可得:因此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