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服装学院造型艺术系906造型基础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彩陶
【答案】彩陶是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艺术形式,它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储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窖烧制,在橙红色的陶胚上呈现出用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绘制的几何图形、花卉、动物纹样等美丽图案,形成的纹样与器物造型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的陶器。以仰韶文化(例“人面鱼纹彩陶盆”)与马家窑文化(例“舞蹈纹彩陶盆”)的彩陶艺术最为杰出。
2. 六法
【答案】“六法”出自南齐前后的画家、理论家谢赫的绘画理论著作《画品》,这是古代第一部对绘画作品、作者进行品评的理论文章。“六法”即:①“气韵生动”,是把生动的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作为艺术表现的最高准则; ②“骨法用笔”,是指通过对人物外表的描绘而反映人物特征的笔法要求; ③“应物象形”,是指画家的描绘要与所反映的对象形似; ④“随类赋彩”是指色彩与所画的物象相似; ⑤“经营位置”,是指绘画的构图; ⑥“传移模写”,是指绘画的临摹和复制。“六法”的提出是古代长期绘画实践和理论探讨的具有总结意义的完整认识,在绘画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六法”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气韵生动”是对作品总的要求,是绘画中的最高境界。
3. 徐悲鸿
【答案】徐悲鸿,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被称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并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代表作品有《奔马》、《愚公移山》、《九方皋》、《田横五百士》等。
4. 太平天国壁画
【答案】太平天国时壁画盛行。壁圈多承载宣传教化、粉饰太平和为太平天国歌功颂德的政教功能。据记载,太平军每攻下一城一县,都在墙、门、梁、枯上作画。多为反映当时军事斗争的题材。此外,还有很多富有装饰意味、喜庆吉祥的花鸟和山水等。
5. 白阳青藤
【答案】白阳青藤是指明代中叶的两位花鸟画大师。陈淳号白阳山人,其后的徐渭晚号青藤,画史上并称“白阳青藤”。他俩把写意花鸟画的发展推向了新的阶段,对明清写意花鸟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6. 石涛
【答案】石涛是清初“四僧”之一,其山水画多写对自然观察体验之所得,极富创造性。作品构图新颖自然,笔墨纵横潇洒,意境生气勃勃。他的画论《苦瓜和尚画语录》提出了著名的“借古以开今”“笔墨当随时代”“搜尽奇峰打草稿”等主张,对当时被摹古风气笼罩着的沉闷画坛,起到振聋发馈的启示作用。
二、简答题
7. 简要论述汉代墓室壁画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每个阶段代表作是什么?
【答案】中国汉代墓室中的装饰壁画,兴起于西汉早期,流行于东汉。墓主多为高官显贵或地方豪强。汉墓壁画对于了解汉代社会的经济和文化及审美思想和绘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汉代墓室壁画经历的阶段
汉代墓室壁画大体划分为西汉前期、西汉后期、新莽时期、东汉前期、东汉后期等五个阶段。
(2)每个阶段的代表作
①西汉前期的墓室壁画,以1988年发现于河南永城柿园梁王墓和1983年发现于广州象岗的南越王墓为代表,两处壁画都鲜明地体现出升仙的主题。
②西汉后期的墓室壁画,以洛阳上千秋墓、烧沟61号墓和浅井头墓为代表,题材主要有日月星象、御龙升天、驱鬼逐疫及历史故事等。
③新莽时期的墓室壁画,以洛阳金谷园墓、山西平陆及陕西千阳墓为代表,流行日月星象与四神图像。
④东汉前期的墓室壁画,以洛阳邝山、金谷园,山东梁山后银山及辽宁金县营城子墓为代表,壁画题材以日月天象、四神、祝祷升天为主,出现墓主仕宦经历和身份的车骑出行、任职治所、属吏、幕府以及坞壁等新内容。
⑤东汉后期的墓室壁画,以河北望都一号墓、途家庄壁画墓、内蒙古和林格尔壁画墓为代表。题材主要是标榜墓主人生前地位的属吏与出行车马仪卫,宣扬儒家伦理道德、强调人身依附关系的经史故事,如孔子、老子、周公一类的古代圣贤,荆柯、伍子青一类的忠臣义士,丁兰、秋胡妻一类的孝子列女等。
8. 简述吴昌硕的艺术特色。
【答案】吴昌硕是中国近代画坛承先启后的一代艺术大师,是集诗书画印于一身的文人画之大成者,又是继赵之谦、任伯年、虚谷诸家之后的“海派”大家,即“后海派”领袖之一。其作
品的艺术特色有以下几点:
(1)吴昌硕先习篆刻、石鼓文,而后学画,他总是以篆描之法入画,用石鼓文的笔法作画,精心苦练,“生平得力之处在于能以作书之法作画”,创造了惊人的艺术效果,并自成一家,开拓了宽博厚朴的画风;
(2)诗、书、画、印一炉冶,是吴昌硕绘画艺术的理想,也是他绘画的重要特色;
(3)用笔深厚有力,富于书法的韵味,用墨浓淡干湿,各得其宜,传达出超乎形似的神韵;
(4)绘画布局喜欢对角倾斜构图,作画也往往从画幅中间落笔,使他的画作极具古意,同时又极具现代感;
(5)题材多为梅兰竹菊和蔬果,用色大胆,喜用浓丽对比的颜色,尤善用西洋红。
9. 中国青花瓷的起源与发展。
【答案】青花是呈白地蓝花效果的釉下彩绘瓷,运用氧化钴料作呈色剂在坯体上绘画装饰图案,再罩以透明釉入窑高温烧成。釉下彩绘和运用钻料,是它的两个基本工艺要素。青花瓷器的烧制成功,是中国制瓷史上划时代的事件。
关于青花的起源,有人认为是与宋代,因为迄今所见最早的青花瓷是在对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的金沙塔基进行发掘时发现的青花瓷片。但其它所见实物不多,因此青花开始流行可能是在元代中期以后,总之,元代后期青花瓷已达到成熟阶段。绘花用毛笔作画,随心所欲,取材较广,因此青花的装饰内容极为丰富。
至明代,青花瓷已成为陶瓷重镇景德镇瓷器生产的主流。它的产量大、品种多、艺术性强。由于明代青花瓷在前后不同的时期所用的彩绘原料有别,显示出各种不同的风格特性。
明初永乐、宣德时期,大件器物居多,装饰注重大效果而不拘泥于细节,图案简朴,青料是进口的苏麻离青,深蓝浓艳,总体风格为浑厚而凝重。
明中期成化年间,青料用江西产的平等青色,使得青花呈清亮爽目的淡蓝色,纹饰一改早期的洒脱豪放而渐趋工细、规矩,形成了淡雅、柔和的风格。明末的嘉靖时期,烧制出巨型瓷器,用色采用几经淘洗的回青料,色彩艳丽,纹饰繁褥重复堆砌,出现奢华臃肿的面貌。
总之,青花瓷经过不断的发展演变,深受人们喜爱,青花瓷器运销海内外,成为中国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
10.简答王维对山水画的贡献。
【答案】王维,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早年信道,后期因社会打击彻底禅化。其山水画的代表作有《长江积雪图》《雪溪图》等。其对山水画的贡献有:
(1)王维是唐代影响深远的山水画家,引领水墨山水一派。王维没有山水画作品留存,但据记载,王维的作品线条劲爽,用笔利落。
(2)以诗入画,创造出简淡抒情的意境北宋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3)首创了破墨山水,尽去了以往山水画的浮华之气,仅用水墨渲淡而成,把原先以勾线为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