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院70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社会政治结构或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

A. 哲学

B. 宗教

C. 政治思想

D. 国家政权

【答案】D

【解析】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等的总和。在阶级社会中,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简称为政治上层建筑。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哲学思想、文艺思想等意识形态诸种形式,统称为是思想上层建筑,在上层建筑中,政治处于主导地位; 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核心。

2. 下列观点正确表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的是( )。

A.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就是一门具体科学

B.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C.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代替具体科学

D. 具体科学可以脱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

【答案】C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之间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它不是一门具体科学也不能代替具体科学; 而具体科学则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进行研究。

3. 马克思主义认为,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 )。

A. 惟一形式

B. 基本形式

C. 辅助形式

D. 特殊形式

【答案】B

【解析】暴力革命是指某些阶级或集团为了进行社会变革所采取的武装行动。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一书中指出:“资产阶级

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无产阶级专政)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根据一般规律,只能通过暴力革命。”这就是说,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一般规律。

4. 生产力是指( )。

A. 人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

B. 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C. 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的总和

D. 外部自然力的总和

【答案】A

【解析】生产力是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它表示人们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水平反映了人和自然界的关系,使之适应人的需要的物质力量,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的实际能力和水平。生产力包括三个要素,即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机结合构成了现实生产力。

5.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

A. 劳动者和劳动工具的物质交换过程

B. 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D. 生产者与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答案】C

【解析】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诸方面的总和,它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其中,地理环境和人日因素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前提,而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则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和根本基础。

6. 真理一元论认为对于一个确定的对象( )。

A. 只能有一种认识

B. 正确的认识只有一个

C. 正确认识只能一次获得

D. 正确的认识只能用一种方法获得

【答案】B

【解析】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即在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而不可能有多个。真理的客观内容就是客观事物的实际情况,而特定条件下客观事物存在和运动的实际状况又总是唯一的。因此,坚持客观真理论,必然坚持真理一元论。

7.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

A. 有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

B.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C. 有意识和抽象思维能力

D.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答案】B

【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研究人的本质应当首先研究“人的一般本性”,然后要研究“每一时代历史地发生变化的本性”。所以,我们既要研究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类本质,又要研究人类社会生活的内在联系,以及人的一般本性是如何在具体的社会和发展的历史中实现和变化的。因此,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8. 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是( )。

A. 唯心主义

B. 经验主义

C. 不可知论

D. 二元论

【答案】C

【解析】不可知论是指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即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作出否定回答的哲学理论。它认为除了感觉或现象之外,世界本身是无法认识的。它否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否认社会实践的作用,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9.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的根源是( )。

A. 不同阶级在政治态度上的根本对立

B. 不同阶级在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

C. 不同阶级在经济利益上的根本对立

D. 不同阶级在职业分工上的根本对立

【答案】C

【解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阶级斗争的根源是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从而剥削无产阶级的必然结果。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在政治态度和意识形态上都没有根本的对立。在职业分工上,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差异也不是很明显。唯一能够将二者区分开的是经济方面的利益。

10.“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说法是指( )。

A. 意识的内容和形式是主观的

B. 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物

C. 意识不受认识客体的制约

D. 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所见所思各不相同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