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之《传播学教程》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集权主义理论
【答案】集权主义理论是西方的一种报刊理论。其主要内容包括:①报刊必须无条件地为国家的最终目的服务; ②报刊必须掌握在聪明的执政者手中; ③为了国家的利益,必须严格控制信息的传播; ④报刊不能批评掌权者或者提出异议; ⑤政府有权对出版物进行控制和检查。集权主义理论的核心是强调国家的神圣不可侵犯性和权威性,通讯工具作为国家的奴仆,也必须受到国家的严密控制,无条件地为国家的最终目的服务。集权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有柏拉图、马基雅弗利、霍布士、黑格尔和特雷契克。
2. 传播权
【答案】传播权是构成社会的每个成员所享有的基本权利之一,在传统上称为表现自由或言论自由的权利。社会成员是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的主体,他们有权将自己的经验、体会、思想、观点和认识通过言论、创作、著述等活动表现出来,并有权通过一切合法手段和渠道加以传播,也包括通过大众传媒渠道进行传播的权利。
3. 拉斯韦尔
【答案】拉斯韦尔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社会学家,传播学“四大先驱”、传播学奠基人之一。他是宣传分析方法的创始人,在传播内容与效果研究方面贡献重大。拉斯韦尔对传播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①他首先用政治学观点对传播学进行系统的研究,是公认的“宣传和政治符号理论发展的先驱”; ②他提出了著名的“5W" 传播模式和传播“三功能说”,前者比较完善地描述了传播的过程,并为当代传播学研究指明了方向,后者则为赖特等学者以后对传播功能作出进一步的理论阐述,奠定丁基础; ③他用定量语义学的方法,比较丁有意义的政治符号在不同时间和地点在主要新闻机构的分布,为传播学研究运用内容分析的方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拉斯韦尔的主要代表作有:《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巧》、《宣传、传播与公众舆论》、《世界传播的未来:质量与生活方式》、《世界历史上的宣传与传播》等。
4. 社会化媒体(socialmedia )
【答案】社会化媒体又称为“社交媒体’夕,是一个近来出现的概念,是指允许人们撰写、分享、评价、讨论、相互沟通的网站和技术,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现阶段主要包括博客、论坛、播客等等。它大致上是指“能互动的”媒体,如果缺乏用
户的有效参与,平台基本上就毫无内容的媒体。社会化媒体变以往媒体一对多的传播方式为多对多的“对话”。社会化媒体的特征包括:参与、公开、交流、对话、社区化、连通性。大部分的社会化媒体都具有强大的连通性,通过链接将多种媒体融合到一起。
二、简答题
5. 简述库利的“镜中我”理论。
【答案】库利是美国早期著名的社会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对传播与人的社会化问题进行深入地研究,并提出“初级群’,和“镜中我”(looking-glassself )的概念。
“镜中我”是社会角色和社会互动的经典概念,是库利在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一书中提出的,源自库利对自我的反映特征的一个比喻:每个人都是另一个人的一面镜子,反映着另一个过路者。
库利认为,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其他人关于自己看法的反映。人们总是在想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之中形成自我的观念。认得自我是在与他人的联系中形成的,这种联系包括以下三方面:
①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
②关于他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
③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
库利提出“镜中我”的概念,用以强调个人与社会之间有机的和稳定的联系。他认为问题不在与承认个人或社会哪一个处在优势,而是要考虑个人如何存在于群体之中,以及群体如何存在于个人之中。他的这种认识与极端原子论的个人主义相对立,而以相互作用或相互渗透作为社会学研究的特征。
6. 你认为知沟是社会结构造成的,还是个人兴趣造成的? 为什么?
【答案】我认为两者都有影响,社会结构的影响较个人兴趣更大一些。短期来看,个人兴趣决定了受众对信息的接受量,可能会弥补一定时间内,在这一领域知识上,不同社会阶层人们之间的知沟。但是从长期来看,个人兴趣也会受到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
在知沟的形成过程中,大众媒体扮演了诱因的角色。大众传播不是导致知沟产生的最根本原因,却是促进知沟加深的重要因素。知沟研究发现,媒体报道得越多的话题,越容易产生知沟现象,媒体报道较少的话题,反而不容易出现知沟。这说明,如果仅仅增加传播中的信息量,而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结构带来的传播技能和兴趣上的差距,不但无法消除知沟,反而会增大知沟。
三、论述题
7. 限娱令的影响。
【答案】(1)限娱令内容
广电总局2011年10月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的通知,被网友戏称为限娱令,因为它将最严厉的调控措施,指向了时下荧屏最火热的婚恋交友、情感故事、游戏竞技、才艺竞秀、访谈脱口秀等娱乐综艺类节目,并将其从整体上削减一半以上,曾经火爆荧屏的选秀类节目更是遭遇严管,年举办量被严格限制在10档以内。
《意见》还在强化监管方面提出一系列要求。如,各级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建立完善各项制度,坚决做到依法依规管理,及时发现问题,果断严肃处理; 各播出机构要落实节目三审制度,严格节目把关; 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的管理实行播出机构一把手责任制。《意见》明确要求,省级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均须建立专门收听收看机构,并配备专业人员,重点跟踪检查广播电视过度娱乐化和低俗问题。((意见})规定,凡在节目中出现政治导向、价值取向、格调基调等方面的问题,视其性质和严重程度,对该节目分别采取批评、责令整改、警告、调整播出时间以至停播等措施。
(2)影响
①积极方面
a. 对新闻的影响
限娱令的第一个影响有关卫视的新闻布局。就中国的电视新闻而言,两极化的特征十分明显,以央视为代表的全国新闻和地方电视台的民生新闻遥遥相望。在央视新闻一统天下的现状下,大部分省级卫视实际上已放弃新闻竞争,更多地转入地面。正是在这个前提下,地方电视台的民生新闻才接上了地气。尽管限娱令主要针对的是卫视娱乐节目,但是它也对新闻节目提出了一些要求。从卫视的新闻竞争来看,各台的新闻联播节目比较稳定,即限娱令对这个时间段的新闻影响不大。
b. 对人文节目的影响
电视节目作为一种公共产品,通常被要求具有一定的人文色彩,但是在目前所有的媒介中,电视往往被认为是最大众化的,而这一点恰恰和人文节目相矛盾。观众更容易识别的是新闻类节目中的人文关怀。电视民生新闻在地面频道收视率很高,但是这种节目却很难搬到卫视的舞台。而被视为民生姐妹花的调解矛盾类电视节目反而是能上能下,在卫视上占有一定的份额。
c. 对媒体监管的影响
限娱令是广电总局针对电视节目比较完整的干预。广电总局的大部分管理政策都针对地方卫视,对央视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限娱令的出台有重庆模式的影子,重庆电视模式给广电总局的卫视监管出了难题,全国卫视学习重庆卫视和完全忽视重庆卫视的做法都不现实。限娱令有某种示范性作用。在中国的新闻法还没有出台的情况下,类似限娱令这样的准法规仍然会活跃在中国的媒介领域。
d. 对竞争格局的影响
第一,卫视排名大洗牌。在原有的电视节目编排当中,强势卫视留给其他二线卫视的空间非常有限。限娱令是广电总局给二三线卫视提供的一个机会,二线卫视们的节目编排也将产生针对性的变动。
第二,地方卫视增加购买电视剧。更多的新闻类、社科类、道德建设类等节目去填补原有的晚间黄金档,这对于此前该档期节目以娱乐类为主的湖南卫视、江苏卫视等影响较大。一时上马的新节目难免带有盲目性,是否适合观众口味尚需时间检验。在这种情况下,电视剧无疑成为最保险的“救星”。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