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现阶段在新课改广泛推行,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正在遭受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挑战。近年来,物理教学工作者越来越关注模型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所起得重要作用。大多数教育工作者都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物理模型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创新能力以及科学素养有着巨大的作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包含了诸多因素,因此都是十分复杂的,这种复杂性导致学生无法区分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造成学生分析问题的困难性。高中物理课是应用型学科的基础,研究的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规律。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将现实生活中复杂的物理问题进行简化,这种简化就是物理建模的过程。物理模型有助于排除物理问题中非本质因素的影响,舍弃无关矛盾或者次要矛盾,突出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及一般规律,使得所研究的问题得以简化甚至是理想化。构建和应用物理模型,不仅能让学生对实际现象的本质规律有所了解,而且将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以达到让学生觉得学习物理有趣、有用的目的,促使学生运用学到的物理知识解释生活问题。因此,物理模型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作者自身教学实践为基础,对物理模型教学理论进行了系统研究,综述了关于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进行物理模型教学的理论,探讨了学生在学习物理模型时所遵循的教育学、心理学原理,以及将模型教学法引入高中物理教学所应遵循的原则。除此之外,本文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归纳并总结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物理模型开展教学工作应当达到的目标。最后提出了在教学实践中开展物理模型教学的具体方法。本文也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给出了几个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模型教学的案例。
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都充分说明,物理模型教学符合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模型教学是对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的实际应用,将物理模型教学法引入课堂,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