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865普通生物学(教硕)[专业硕士]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边材。
【答案】边材是指靠近树皮部分的木材,是近年形成的次生木质部,色泽较淡,具有输导和贮藏的作用,边材可以逐年向内转变为心材,因此,心材可逐年增加,而边材的厚度却相对比较稳定。
2. 基因重组。
【答案】基因重组是指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3. 胎座。
【答案】胎座是指子房内壁上肉质突起的结构,其上着生胚珠。
4. 染色体组型。
【答案】染色体组型是指根据染色体的相对大小,着丝粒的位置,臂的长短,随体的有无等特征,把某种生物体细胞中的全套染色体按一定顺序分组排列起来构成的图像。
5. 途径和植物。
【答案】
光合碳同化途径中固定后形成的最初产物草酰乙酸(OAA )为化合物,整个
途径
;植物是指具有途径的植物。植物大多循环由PEP 开始至PEP 再生结束,经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两种细胞,可分为羧化、还原或转氨、脱羧和底物再生四个阶段,因此称为
为热带和亚热带植物,如玉米、高梁、甘蔗、稗草、苋菜等。
6. 生物膜。
【答案】生物膜是指细胞膜及细胞的内膜系统。厚7〜8nm ,具有选择透性。
7. 染色体畸变。
【答案】染色体畸变是指在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的改变。
8. 端粒。
【答案】端粒是线性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由特定的DNA 序列和蛋白质组成。对细胞的正常复制至关重要。
9. 自然突变。
【答案】自然突变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基因突变。
10.细胞内液。
【答案】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约占体重的40%(男)和30%(女)。
11.解偶联剂。
【答案】解偶联剂是指能消除类囊体膜或线粒体内膜内外质子梯度,解除磷酸化反应与电子传递之间偶联的试剂。
12.孢子体。
【答案】孢子体是植物无性世代中产生的、具有二倍数染色体的植物体。
13.生物钟
【答案】生物钟是指动物体内决定生物时间节律的一种生物化学机制。对动物的昼夜节律、季节节律、潮汐节律等行为起调节作用。
14.消费者。
【答案】消费者是指只能利用现存的有机物的动物。
15.维管束。
【答案】维管束是指由原形成层分化而来,以输导为主的复合组织,由木质部和韧皮部或加上形成层共同构成的束状结构。
二、简答题
16.简述DNA 损伤修复主要方式。
【答案】DNA 在复制过程中可能产生碱基错配,DNA 重组过程中其双螺旋结构也常常会被局部破坏,造成各种损伤。在一定条件下,生物体(或细胞)能使其DNA 的损伤得到修复。这种修复功能是生物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获得的一种重要的安全保护机制。细胞的DNA 损伤修复方式如下:错配修复、直接修复、切除修复、重组修复和易错修复。其中最常见的修复系统是切除修复。
(1)切除修复的定义:是指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将DNA 分子中受损伤的部位切除,以另一条完整的单链为模板合成切去的部分,使DNA 恢复正常结构的过程。切除酶可以识别多种DNA 损伤。
(2)切除修复的特点:切除修复是一种普遍的修复功能,它并不局限于某种特殊原因所造成的损伤,而能一般地识别DNA 双螺旋结构的改变,对遭到破坏而出现不正常结构的部分加以切除。
(3)切除修复的意义:细胞的切除修复对于保护遗传物质的正常结构与功能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17.举例说明植物叶的变态有哪些类型?
【答案】变态叶是指由于功能改变所引起的形态和结构都发生变化的叶。叶变态是一种可以稳定遗传的变异。叶的变态主要有六种:
(1)鳞叶
鳞叶是指地下茎上着生的变态叶。
膜质鳞叶。
肉质鳞叶。如芽鳞外的鳞片或洋葱等的鳞茎上的鳞叶。
(2)苞片和总苞
苞片是生于花外面的变态叶,如棉花的苞片。总苞是聚生在花序外围的变态叶,数量多片。如向日葵花序外的总苞。
(3)叶卷须
叶卷须是指叶的一部分变成卷须状,生于节上,不分枝。如豌豆羽状复叶先端的一些叶片变成卷须。
(4)叶刺
由叶或叶的部分(如托叶)变成刺状。如仙人掌类植物肉质茎上的刺,洋槐、酸枣叶柄两侧的托叶刺等。叶刺都着生于叶的位置上,叶腋有腋芽,可发育为侧枝。
(5)捕虫叶
捕虫叶是指由叶变态为捕食小虫的器官。如猪笼草的叶成瓶状,有捕虫的功能。
(6)叶状柄
如台湾相思树,过了幼苗时期,产生小叶全部退化,叶柄转变为扁平的片状,并具有叶的功能。
18.较大的苗木移栽时,为什么要剪除一部分枝叶?
【答案】苗木移栽时,为了减少蒸腾作用对水分的消耗,缓解因根系受损伤而水分供应不足的矛盾,可采取剪去一部分枝叶的措施。
19.现有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试述如何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生产出重组乙肝疫苗。
【答案】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克隆到一种表达载体上,导入酵母细胞,在酵母中合成乙肝表面抗原颗粒。经纯化注射到实验动物体内,检测是否对活性乙肝病毒的感染产生抗性。
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重组到中国仓鼠卵巢细胞内,通过对细胞培养增殖,增殖分泌乙肝表面抗原于培养液中,经纯化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