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广西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814人文地理学(含经济地理学)之现代自然地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举例说明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主要差别。

【答案】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不同之处在于:

(1)人工生态系统

①以人类活动为中心,功能简单,结构单一,生物多样性较贫乏,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受人类社会的强烈干预和影响;

②目的性强,系统运行是为满足人类的需要;

③易变性大,易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并随人类活动而发生变化,自我调节能力差;

④开放性强,系统依赖于外系统,并受外部的调控。如城市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等, (2)自然生态系统

①自然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依靠自然调节能力维持的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如原始森林、海洋等。

②自然生态系统可自然自发调节,受人类影响较小。

③种群较多,生物多样性较丰富,食物链食物网更复杂,更为稳定但破坏后更难恢复。

④由于人类的强大作用,绝对未受人类干扰的生态系统己经没有了。

2. 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代气候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人类活动是怎样影响气候的?

【答案】(1)气候变化的原因

①天文学方一面的原因

太阳辐射是地球接受的唯一外界能源,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太阳活动的周期性变化和日地相对位置的变化,都可能成为气候变化的原因。

a. 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

太阳辐射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紫外线到X 射线以及无线电波辐射部分,当太阳活动激烈时这部分辐射将发生强烈扰动。

b. 太阳活动的准周期变化

太阳活动是发生在太阳面上的一系列物理过程如黑子、光斑、耀斑、射电等活动过程的总称。通常用太阳黑子相对数表征太阳活动的强弱。太阳黑子即太阳光球上的暗黑斑点有明显的长短不等的准周期变化。太阳活动的准周期与气候振动有密切关系。

c. 地球轨道要素的变化

日地相对位置变化,一般称为地球轨道要素变化。地球公转轨道椭圆偏心率、自传轴对黄道

面的倾斜度及岁差均在长周期变化。地球轨道要素的变化使不同纬度在不同季节接受的太阳辐射发生变化。

②地文学方面的原因

a. 地极移动与大陆漂移

第一,极移造成各地纬度变化,势必进而使气候发生变化,但短期内这种变化不可能很显著。

第二,地质时代海陆分布与现在差别很大,且不断发生变化。由于海陆分布不一样,地表热力分布、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也都有很大差别,从而形成各地质时代不同的气候特征。

b. 造山运动

地球表面在地质时代经历了一系列准周期性变化,即造山运动。造山运动使本来比较平坦的地球表面变得凹凸不平,从而增加了大气垂直方向上的扰动强度,降水增加。

c. 火山活动

火山爆发喷出大量熔岩、烟尘、二氧化碳、硫化物气体及水汽。气体和火山灰形成的巨大烟柱往往可冲入平流层下层直至50km 左右,随风系和涡流输送扩散到大片区域乃至全球,在中高纬度保持最大浓度,最后降落在极地。

(2)各时期气候变化的原因

①地质时一期气候变化的原因

a. 地球运动参数的变化。包括轨道参数、速度、地轴倾斜角度等;

b. 太阳活动的周期性变化;

c. 地球内部变化。主要是构造运动、岩浆喷发;

d. 陨石、小行星撞击等。

②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原因

历史时期气候变化主要是以自然作用为主导,人类活动对气候影响的程度很小。

③近代气候变化的原因

近代以来,由于工业革命的兴起,人类盲目获取经济利益,忽视了环境的保护,造成物质财富的增长和环境质量的不协调,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气候要素,导致气候变化显著。

(3)人类对气候的影响

人为因子对气候的影响是复杂的。但其影响主要是通过以下三条途径进行的:

①改变下垫面的性质

人类为了生产和交通的需要,破坏森林、坡地、干旱地的植被,填湖造陆,开凿运河以及建造大型水库、海洋石油污染等,影响下垫面的粗糙度、反照率和水热平衡。

②改变大气中的某些成份(二氧化碳和尘埃)

工农业生产排入大量废气、微尘等污染物质进入大气,主要有二氧化碳、甲烷、氟氯烃化合物等。目前己造成的对气候的影响包括温室效应、城市热岛效应以及臭氧层空洞。

③人为地释放热量。

上述影响的效果互相不同,有的增暖,有的冷却,有的增湿,有的变干。而这些影响又是叠

加在自然原因之上一起对气候产生影响,且各个因子之间又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因此,人类活动影响气候变化的过程更加复杂化了。

3. 风成地貌的类型特征。

【答案】风成地貌主要有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

(1)风蚀地貌主要有雅丹地貌、风蚀蘑菇、风蚀柱、风蚀城堡、风蚀洞等。

①雅丹地貌:雅丹泛指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相间的地貌组合,是发育在第四纪河湖的

状堆积物中,以罗布泊沫地西北部的古楼兰附近最为典型。

②风蚀蘑菇:孤立突起的岩石,尤其是水平裂隙很发育的岩石,受到长期风蚀作用以后,形成上部大、基部小的地形,很像蘑菇,故称风蚀蘑菇。

③风蚀柱:垂直裂隙发育的岩石,在风长期吹蚀下,形成一些孤立的石柱,称为风蚀柱。 ④风蚀洞:由于风的吹蚀和磨蚀作用,在较陡峭的岩壁上,形成大小不等的凹坑。

⑤风蚀城堡:是一种综合的风蚀地貌,也可以理解为风蚀地貌群像古城堡一样,蔚为壮观。 (2)风积地貌常见的是沙丘和沙堆。

新月形沙阮是常见的最漂亮的一种,新月形沙氏是我国沙漠地区最常见的、也是形态最简单的一种流动沙丘。它最显著的形态特征是平面图形呈新月形,沙丘的两侧有顺着风向向前仲出的两个兽角(翼)。

4. 简述生物多样性概念及其包含的一个层次。

【答案】由于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己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一个问题。

(1)生物多样性概念

生物多样性又称物种岐异度,是生物界一个较为崭新的概念,主要是指生物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生境的生态复杂性,简单来说,是指所有不同种类的生命,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其相互交替、影响令地球生态得到平衡。

(2)生物多样性的层次

生物多样性通常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

①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的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所携带的各种遗传信息的总和,这些遗传信息储存在生物个体的基因之中,因此,遗传多样性也就是生物的遗传基因的多样性;狭义的遗传多样性主要是指生物种内基因的变化,包括种内显著不同的种群之间以及同一种群内的遗传变异。

②物种多样性:指地球上生物种类的多样化,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上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区域

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物种(生态)多样性,它是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

③生态(或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中生物群落、生境与生态过程的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