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安外国语大学人文地理学655经济地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规范性分析

【答案】规范性分析是指20世纪前期的经济地理区位论研究,以规范性分析为主要思维方式,这种研究主要从与经济区位选定有关的一些基本命题出发,演绎推理出结果。

2. 扩散机制

【答案】扩散机制是指资源、要素和部分经济活动等在地理空间上的分散趋向与过程。扩散机制的形成源于三个方面:一是避免集聚不经济; 二是寻求新的发展机会:三是政府的政策作用。

3. 供给范围上限

【答案】供给范围上限是指中心地的某种中心商品能够到达消费者手中的空间边界。

4. 生产链

【答案】生产链是指主要研究客体是商品形成的流程及确定参与的主体及其活动,着重于强调在某种商品或服务生产过程中能增加价值的系列功能不同、但相互作用的生产活动的集合。生产链主要由输入、生产、物流和最终消费四个环节构成。

5. 乘数效应

【答案】乘数效应是指增长极的发展对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示范、组织和带动作用,从而加强与周围地区的经济联系。在这个过程中,受循环积累因果机制的影响,增长极对周围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会不断地得到强化和加大,影响范围和程度随之增大。

6. 加速原理

【答案】加速原理是指在工业生产能力趋于完全利用时,消费品需求的微小增加会导致投资的大幅度增长。

7. 折衷理论

【答案】折衷理论是将企业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相结合用于解释跨国投资的一种理论。当一企业仅仅拥有所有权优势时,它可将其优势转让给其他企业以获取收益; 当一企业拥有所有权优势并在企业内部利用这种优势时,它可通过产品出口获取收益; 只有当企业内部利用所拥有所有权优势,并充分利用世界各国的区位优势时,对外直接投资才会发生。

8. 霍夫曼定理

【答案】霍夫曼定理是指制造业中消费资料工业和资本资料工业的比例关系。霍夫曼定理的

核心思想是在工业化的进程中,霍夫曼的比例呈下降趋势。

9. 区位主体

【答案】区位主体是指区位中占有场所的事物,例如人类活动包括政治活动、文化活动、经济活动等,其内容或实体都是区位主体。

10.补充区域

【答案】补充区域是以中心地为中心的区域,也称市场区域或中心地区域。即中心地的周围从中心地接受中心商品供给的区域。补充区域的形成机制:在中心地,中心商品有剩余,而在中心地的周围区域中心商品不足,中心地中心商品的剩余部分便用于补充周围区域的中心商品的不足部分,当两者(供给和需求)均衡时的区域范围也就成为补充区域的范围。

二、简答题

11.基于产业功能分类,分析区域产业结构的模式。

【答案】区域产业结构模式代表了区域内各产业之间的典型组合方式。学术界曾提出过多种区域产业结构模式,解释各产业之间的组合或配置方式。这里,主要介绍以主导产业、关联产业和基础性产业所构建的区域产业结构模式。

(1)主导产业选择

在区域产业结构中,主导产业是区域经济组织的核心。因此,它的选择就至关重要。般地,只有具备下列特征的产业才能作为主导产业:

①高比较优势系数

②高产业关联度

③高需求收入弹性

④高生产率上升率

⑤高产业创新能力

(2)关联产业配套

关联产业的配套就是根据主导产业来合理规划、促进其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使主导产业与关联产业之间形成紧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发展关系。

(3)基础性产业配套

基础性产业是主导产业和关联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基础性产业配套就是根据主导产业及关联产业发展的需要,合理引导和组织基础性产业发展,尽量为主导产业和关联产业提供必不可少的支撑,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发展基础性产业并不仅仅是为主导产业和关联产业服务,还要为其他产业、为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服务。

(4)潜导产业及支柱产业发展

潜导产业代表了区域产业未来的发展希望。在构建区域产业结构时,必须考虑如何根据世界技术进步的大趋势和全国经济发展的总体走向,结合本区域的具体经济发展状况与条件,选择有

巨大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作为潜导产业。并且,在技术引进、资金供给、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扶植,创造条件促使其逐步发育、壮大。

12.机场产业区的构成

【答案】机场产业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

(1)机场业务关联产业,包括直接管理与运营机场的航空公司、物品零售业、货物运输与管理业、新闻报道业、饮食业、机场服务业及其他如金融保险、设施管理等服务业等;

(2)在机场周围地区发展的与空运相关的产业,包括空运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航空农业、渔业等)、流通业、通信、运输业、广告、软件开发等信息相关联产业以及其他服务型产业。

13.简述文化与制度转向的主要内容。

【答案】文化与制度转向的主要内容

(1)强调经济与文化的密切联系

经济和文化之间是一种双向的交互关系

①政治经济学理论有助于文化转向的学术研究,许多文化实践是按经济逻辑运行的,对文化实践的分析可以应用政治经济学的概念和方法;

②经济实际上是在文化地域上运行的,文化与经济作为两个相互独立的领域,它们有各自运行的逻辑,但也紧密相互作用。既存在着经济对文化殖民和文化的工具化利用,反过来也存在着经济对文化的根植和依赖。

③人们重视文化并不意味着忽视了经济活动及经济分析。经济的“文化化”和文化的“经济化”己成为当今社会经济活动的显著特征,经济的社会文化根植性和“文化产业”的兴起充分体现了经济和文化的紧密结合。

④经济与文化作为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但它们又是紧密联系的,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两者更是互相结合、互相渗透。过分强调它们的差异性,只注重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或者过分强调联系而把它们混为一谈,都是不可取的。

(2)经济的社会文化根植性

①根植性的概念

根植性是指经济活动和结果受到行为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这种关系网络结构的影响。

②经济活动的根植性的核心

现代经济地理学越来越关注经济活动的社会文化特性。经济活动的根植性的核心就是将区域经济网络与社会网络的精确结合,在不同类型区域培育不同的制度、根植性、信用、互惠、合作,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3)制度转向的主要学派

①学派名称

a. 弹性专业化和产业区学派;

b. 新产业空间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