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河北农业大学园林与旅游学院344风景园林基础[专业学位]之中国古典园林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人工山水园

【答案】“人工山水园”,即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地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摹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这类园林均修建在平坦地段上,尤以城镇内的居多。

2. 《园治》

【答案】《园冶》是明代著名造园艺术家计成所著,是中国古代留存下来的唯一一部园林著作,全书共三卷,分为兴造论、园说、相地、立基、屋宇、装拆、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和借景等十二个篇章。该书不但影响我国,而且东渡传播到日本及西欧,成为造园学的经典著作。

3. 《营造法式》

【答案】《营造法式》是北宋时政府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是我国古籍中最完整的一部建筑技术专书,著书人是将作监李诫,书中资料主要来自历来工匠相传的可行之法。此书是土安石推行政治改革的产物,目的是为了掌握设计与施下标准,节制国家财政开支,保证施工质量。

4. 大内御苑

【答案】“大内御苑”,即皇帝的宅园,建在首都的宫城和皇城之内,紧邻皇居或离皇居很近,便于皇帝口常临幸游憩的皇家园林。

5. 舫

【答案】又称旱船,是一种船形建筑,又称“不系舟”,却又犹如置身舟辑之感。船首的一侧设平板与岸相连,建于水边,前半部多是二面临水,使人有虽在建筑中,颇具跳板之意。船体部分通常采用石块砌筑。

6. 离宫御苑

【答案】“离宫御苑”建置在都城远郊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

二、简答题

7. 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比较。

【答案】(1)功能与面积

①皇家园林主要修建在京城周围,其目的是供帝王及皇宫贵族休息、娱乐或进行其他各种活动。皇家园林的规模一般都很大,园内设有用于听政的离宫及其他各种设施。

②私家园林多是第宅的扩大与延伸,是官僚地主和富商为满足生活享乐而建造的,面积一般都不大。

(2)建筑风格

①皇家园林内建筑风格相较于宫殿建筑小巧,但与私家园林相比,则是堂皇而壮丽的。大木构件比例基本是官式做法,常有庙宇布置在园中,成为重要的风景点或构图中心。

②私家园林内的建筑体量小,其基本风格是活泼、玲珑、通透、典雅,建筑以厅堂为主。

(3)园林造景

①皇家园林景区范围大,景观丰富。以真山真水为造园要素,所以更重视选址,造园手法近于写实。皇家园林规模大,所以花木配置相对而言规模大而多,作群植或成林布置。

②私家园林因规模和选址等条件的限制,多采用以山石造山的手法来追求山水意境; 还擅用邻借、远借园外景物来弥补园中不足。因其规模较小所以花木布置以单株欣赏为主。

8. 私家园林中的建筑艺术。

【答案】(1)建筑作用建筑物在园林中既是居止处、观景点,又是景观的重要成分。但是,中国传统园林以山水为景观主体,建筑在其中只起配角作用。建筑物的位置、尺度、形象、色彩都要考虑与山水的关系及配合效果,绝不能我行我素地自我表现,这是园林建筑的特殊之处。

(2)建筑风格私家园林建筑风格的特点是活泼、玲珑、空透、典雅。其活泼则不刻板,不受家屋须循三间、五间而建的约束,半间、一间均可; 玲珑则不笨拙,比例轻盈、装修细巧、家具精致,适宜于小空间内造景,可衬托山水,产生小中见大之效; 空透则不奎塞,室内室外空间流通,利于挑望园景,也利于增加景深与层次; 典雅则不流于华丽庸俗,白墙、灰瓦、栗色木构件以及灰色砖细门框与地面,格调淡雅,和江南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格外和谐。

(3)主要建筑

①私家园林建筑以厅堂为主。在苏州,厅堂式样除常见的一般厅堂外,还有四面厅、鸳鸯厅、花篮厅、楼厅。

②亭子是园林建筑中式样变化最丰富的建筑,只要结构合理、形式美观,都可使用,如方、圆、三角、五角、六角、八角、海棠、梅花、扇形等。

③画舫斋是一种特殊的园林建筑,有石舫、旱船、不系舟、船厅等各种名目的建筑。至于楼阁、斋馆、轩榭等建筑,都是随宜设计,并无定式。

(4)建筑装修私家园林中比较特殊的园林建筑装修包括漏窗、屋角、铺地三种。

①漏窗式样繁多,千变万化,多由工匠创作。其构造大致有三种:一是用筒瓦做成,图案均呈

曲线; 二是用薄砖制成,图案成直线; 三是以铁丝为骨,用麻丝石灰裹塑而成各种动植物形状; 也有用术板制作冰裂纹等图案者,但木板易腐,不耐久。

②屋顶翼角起翘有两种做法:一为嫩哉发哉; 另一种为水俄发俄。前者多用于攒尖顶亭子、厅堂等建筑,后者较轻盈,用于小亭榭和轩馆等建筑。

③室外铺地是利用砖瓦废料如碎石、缸片、瓷片、残砖等铺成各种图案,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堪称江南园林的一大创造,至今仍为各地园林所采用。

9.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的主要成就。

【答案】中国古典园林全胜时期在隋唐时期。隋唐园林在魏晋南北朝所奠定的风景式园林艺术的基础上,随着封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而臻于全盛的局面,我们可以把这个全盛时期的造园活动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大致概括为以下六方面:

(1)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经完全形成。作为这个园林类型所独具的特征,“皇家气派”不仅表现为园林规模的宏大,而且反映在园林总体的布置和局部的设计处理上面,皇家气派是皇家园林的内容、功能和艺术形象的综合而予人的一种整体审美感受。它的形成,与隋唐宫廷规制的完善、帝王园居活动的频繁和多样化,有着直接的关系,标志着以皇权为核心的集权政治进一步巩固和封建经济、文化的空前繁荣。

(2)私家园林的艺术性较之上代又有所升华,着意于刻画园林景物的典型性格以及局部的细致处理。唐代已涌现一批文人造园家,把儒、道、佛禅的哲理融会于他们的造园思想之中,从而形成文人的园林观。文人园林不仅是以“中隐”为代表的隐逸思想的物化,它所具有的清沁淡雅格调和较多的意境含蕴,也在一部分私家园林创作中注入新鲜血液。这此,使得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又进一步深化,为宋代文人园林兴盛打下基础。

(3)寺观园林的普及是宗教世俗文化的结果,同时也反过来促进了宗教和宗教建筑的进一步世俗化。宗教建设与风景建设在更高的层次上相结合,促成了风景名胜区,尤其是山岳风景名胜区普遍开发的局面,同时也使中国所特有的“园林寺观”获得了长足发展。

(4)公共园林己更多地见于文献记载。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两京,尤其重视城市的绿化建设。公共园林、城市绿化配合宫廷、邸宅、寺观的园林,完全可以设想长安城内的那一派郁郁葱葱的景象。

(5)风景式园林创作技巧和手法的运用,较之上代又有所提高而跨入了一个新的境界。造园用石的美学价值得到了充分肯定,园林中的“置石”已经比较普遍了。“假山”一词开始用作为园林筑山的称谓,筑山既有土山,也有石山(土石山),但以土山居多; 园林的理水,除了依靠地下泉眼而得水之外,更注意十从外面的河渠引来活水; 园林植物题材更为多样化,文献记载中屡屡提及有足够品种的观赏树木和花卉以供选择; 园林建筑从极华丽的殿堂楼阁到极朴素的茅合草堂,它们的个体形象和群体布局均丰富多样而不拘一格,这从敦煌壁画和传世的唐画中也能略窥其一斑。

(6)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这三个艺术门类己有相互渗透的迹象。中国古典园林的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