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电子档案袋评价

【答案】电子档案袋是以档案袋为依据而对评价对象进行的客观综合性评价,主要是指收集学生自己认为能够证明自己的学习进步、创新精神和知识技能的成果,可以包括计划、中间过程的草稿、最终的成果、以及教师的评价、相关资料等,以此来评价学生学习和进步的状况。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电子档案袋评价,能真实地记录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的成长足迹,督促学生经常自我评价,反思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

2. 形成性评价

【答案】形成性评价是相对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而言的。所谓形成性评价,是指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

3. 学习风格

【答案】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身上一贯表现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它一般可以划分为五个部分,三个层面。学习风格的认知成分包括场独立型——场依存型、具体型和抽象型、冲动型和沉思型等; 学习风格的情感成分; 学习风格的意动成分; 学习风格的生理性倾向成分和学习风格的社会性倾向成分; 其中,前三部分构成了学习风格的心理性层面,后两种则构成了学习风格的生理性层面和社会性层面。

4. 学习策略

【答案】习策略主要是指在学习活动中,学生能够自觉地用来提高学习成效的谋略,即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应掌握的学习规则、程序和技巧。主要类型有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二、简答题

5. 影响学习过程的主要因素?

【答案】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主要有身心发展状况、认知结构、学习策略、学习风格、学习动机,以及外部环境等多种因素。

(1)身心发展状况

学习者的身心发展状况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学习者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学习者的生理发

展指的是学习者生理调节机能方面的变化,相对于学习者的心理发展,心理学家把它比做硬件的发展; 学习者的心理发展指学习者心理调节机能方面的变化。一方面,学习者的学习需要以学习者的生理发展水平为物质前提; 另一方面,遵照“用进废退”的原则,学习也可以促进学习者生理的发展。与此类似,学习与学习者的心理发展之间也存在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

(2)已有认知结构水平

已有的认知结构是学习者的学习得以发生与保持的关键因素,认知结构有三方面的特性,第一个特性是认知结构是否具有“可利用性”——原有认知结构中是否存在能对学习新观念起固定、吸收作用的原有观念; 第二个是认知结构是否具有“可分辨性”——起固定、吸收作用的原有观念与当前所学新观念之间的异同点是否清晰可辨。第三个是认知结构是否具有“稳固性”——只有起固定、吸收作用的原有观念比较稳定、牢固,才有利于学习的发生与保持。了解学习者的原有认知结构有助于设定学习过程的起点,即确定当前所学新概念、新知识的教学起点,这是实现个别化教学和因材施教的重要前提。

(3)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主要是指在学习活动中,学生能够自觉地用来提高学习成效的谋略,即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应掌握的学习规则、程序和技巧。迈克卡等人对学习策略的成分进行了总结,认为学习策略应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部分。

(4)学习风格

关于学习风格的构成,一般可以划分为五个部分,三个层面:

①学习风格的认知成分,如场独立型——场依存型、具体型和抽象型、冲动型和沉思型等; ②学习风格的情感成分,如学习兴趣、态度、焦虑、价值观等;

③学习风格的意动成分,如毅力与坚持性以及是否善于言语表达、是否动手操作等。以上三部分构成了学习风格心理性层面;

④学习风格的生理性倾向成分,如对学习环境中声音、光线、温度、学习时间以及不同感觉通道的偏爱;

⑤学习风格的社会性倾向成分,如喜欢独立或结伴学习、竞争或合作学习等。后两种构成了学习风格的生理性层面和社会性层面。

(5)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推动力,又称学习动力。动机对人的行为、活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它决定个体活动的自觉性、积极性、倾向性和选择性。动机的强弱决定着个体活动的质量、水平和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各种不同的动力因素组成的动机系统所引起的。

(6)外部环境

影响学习者学习的外部环境因素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个方面,但是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学校环境对学习者的作用最为直接和重要。在学校里,教室和校园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在高科技时代,学校能否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相应的教学实验设备、设施应当给予更多的关注;

另外,物质环境固然重要,但学校的校风,学习气氛,文化氛围,师生关系等因素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也都有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

6. 请你谈谈对教育技术概念的认识?

【答案】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出版了《教育技术:领域的定义与范畴》一书,书中给出的教育技术的定义和教育技术的研究领域,这就是著名的AECT'94定义。

(1)AECT'94教育技术定义与认识

①定义,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程度理论与实践。这个定义是一个规定性的定义,它规定了教育技术的内涵及其理论与实践领域。

②认识,该定义也存在一些不足:

a. 局限于美国的社会文化背景与行业背景,强调了定义的实用性和规定性,对教育技术本质的认识仍不够深入;

b. 在一定范围内强调教育技术实践的道德规范性是必要的,但要注意避免矫枉过正。

(2)教育技术研究对象是有关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但这里的学习过程是广义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学与教”的过程。学习是指由经验引起的行为、知识、能力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影响并促进学习既是教育技术的出发点,又是目的和归宿,教育技术所包含的各部分都要围绕学习来进行,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

(3)教育技术的范畴

教育技术的范畴包括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它们既是工作过程,也是工作方法。这五个范畴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

7. 什么是从技术的两个发展方向和三个发展阶段来研究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答案】(1)从技术的两个发展方向和三个发展阶段分析,教育技术历史的发展概况是: ①从技术的两个发展方向来把握教育技术的内涵

教育技术是技术的子范畴,从技术角度来看,教育技术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物化形态的教育技术与观念形态的教育技术,它们构成了教育技术发展的两个主要方向。实际上,这与教育技术发展史上的“媒体论”和“过程论”的观点相对应,而且涵盖了教育技术发展中出现的两个核心概念,视听媒体和系统方法,它们分别代表了物化形态的教育技术和观念形态的教育技术。这两个并行的发展方向此起彼伏,互相影响,互相促进,融合起来构成了教育技术学。

②从技术的一个发展阶段来把握教育技术发展概况

在人类文明史上,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即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技术体系; 不论技术发展处于哪个阶段,它都包含物化技术和观念技术两方面内容。由于教育技术的发展起源于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所以可根据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将教育技术的发展也划分为三个阶段: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技术体系; 以机电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技术体系和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技术体系,并根据各个阶段的特点分别简称为传统教育技术、视听媒体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教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