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新疆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研究(同等学力加试)之计算机网络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综合题

1. 什么是管理信息结构SMI? 它的作用是什么?

SMI 定义了命名对象和定义对象类型【答案】管理信息结构SMI 是SNMP 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范围和长度)的通用队则,以及把对象和对象的值进行编码的规则。SMI 标准指明了所有的MIB 变量必须使用抽象语法记法1(ASN.1)来定义。

SMI 的作用:(1)规定被管对象应怎样命名;(2)规定用来存储被管对象的数据类型有哪几种;(3)规定在网络上传送的管理数据应如何编码。

2. 主机H 通过快速以太网连接Internet ,IP 地址为192.168.0.8,服务器S 的IP

地址为

, 主机H 与S 使用TCP 通信时在主机H 上捕获的其中5个IP 分组见如表1所示。

表1 在主机H 上捕获的IP 分组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17中的IP 分组中,哪几个是由主机H 发送的?哪几个完成了TCP 连接建立过程?哪几个在通过快速以太网传输时进行了填充?

(2)根据表1中的IP 分组,分析主机S 已经收到的应用层数据字节数是多少?

(3)若表1中的某个IP 分组在主机S 发出的前40B 见表4-8,则该IP 分组到达主机H 时经历了多少个路由器?

表2 主机S 发出的IP 分组

IP 分组头和TCP 段头结构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 IP 分组头部

图2 TCP 段头结构

【答案】(1)三个小问的解题思路。

第一小问的解题思路:数据由H 发送,说明此IP 数据报的源IP 地址肯定是主机H 的IP 地址,主机H 的IP 地址为192.168.0.8, 转换成十六进制为COA80008。

从图1可以看出,IP 分组的源地址是在IP 分组头结构的第138〜168, 现在需要做的是:对照表4-8, 看看哪个分组的第138〜168恰好为COA80008。对照表,可以看出分组1、3、4的第138〜168恰好为C0A80008。所以1、3、4号分组是由主机H 发送的。

第二小问的解题思路:要想看出哪几个分组完成了TCP 连接,首先考生需要非常清楚TCP

,建立连接的三次握手的详细过程。首先,第一次握手ACK 必须为0(—般不写出)而根据图4-17

ACK 位于第148的第4位,所示的结构可以看出,而5个分组中第148的第4位只有分组1为0,

其余分组均为1,所以第一次握手的分组必须为分组1。而分组1的32位序号为846B41C5, 所以下一个分组的确认号必须为846B41C6,并且SYN 字段要为1,只有分组2满足。而分组3的序号必须为846B41C6, 确认序号必须为分组2的序号加1,即E0599FF0, 而现在分组3和分组4都满足。但是,肯定是先建立连接,再发送数据。所以只能选择分组3为TCP 连接建立的第3次握手,故分组1、2、3完成了TCP 连接建立的过程。

第三小问的解题思路:需要填充的IP 分组,表明该分组加上188的MAC 帧首部还达不到最短帧长648。所以接下来就需要分别判断这5个分组的长度。

从图1可以看出,第38和第48代表IP 分组的总长度。5个IP 分组的总长度分别是:0030、0030、0028、0038、0028,转换成十进制分别为48、48、40、56、40。所以可以看出第3个和第5个IP 分组在通过快速以太网传输时需要填充;

(2)由于到第三个报文为止,TCP 连接已经建立好。从第3个分组封装的TCP 段可知,发

ACK 为846B41D6H , 所以送应用层数据初始序号为846B41C6H , 由5号分组封装的TCP 段可知,

主机S 已经收到的应用层数据的字节数为846B41D6H-846B41C6H=10H=16B。

(3)由于主机S 发出的IP 分组的标识=6811H, 而表4-8中的第5个分组的标识也为6811H ,

TTL 字段在IP 分组头部的第9所以该分组所对应的是表1中的第5个分组。从图4-16可以看出,

个字节,所以可得主机S 发出的IP 分组的TTL=40H=64,而第5个分组的TTL=31H=49, 64-49=15, 所以IP 分组到达主机H 时经过了15个路由器。

3. 试将数据进行Quoted-printable 编码,并得出最后传送的数据。这样的数据用Quoted-printable 编码后,其编码开销有多大?

【答案】Quoted-printable 编码的规则是对于可打印的

“=”和不可打印的3D 。

面加“=”。

编码开销=(40-24)/24=66.7%。

4. 协议与服务有何区别?有何关系?

【答案】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而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提供的服务。协议和服务的概念的区分:

(1)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本层的服务用户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

(2)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但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通过层间接口向上层提供的。上层使用下层所提供的服务,必须与下层交换一些命令,这些命令在OSI 中被称为服务原语。

5. 有10个站连接到以太网上。试计算以下三种情况下每一个站所能得到的带宽。

(1)10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Mb/s以太网集线器;

(2)10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0Mb/s以太网集线器;

(3)10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Mb/s以太网交换机。

【答案】所有连接在这个集线器上的站点共享信道;交换机的每个端口都有一条独占的带宽,因此:(1)10个站共享l0Mb/s,每个站得到的带宽为IMb/s; (2)10个站共享100Mb/s,每个站得到的带宽为10Mb/s; (3)每一个站独占10Mb/s。

6. 无线局域网的MAC 协议中的SIFS , PIFS 和DIFS 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①SIFS :即短帧间间隔,最短的帧间间隔,用来分隔开属于一次对话的各帧。

②PIFS :即点协调功能帧间间隔,是为了在开始使用PCF 方式时(在PCF 方式下使用,没有

码,除特殊字符“=”外,都不改变。码以及非码的数据的编码方法是:先将每个字节的二进制代码用两个十六进制数字表示,然后在前面再加上一个等号“=”。而的二进制表示为00111101,即十六进制的 00111001用十六进制表示为4C9D39,其中9D 不是ASC Ⅱ码,需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