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914民俗学理论与方法之民间文学概论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顾领刚

【答案】顾领刚是现代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他是中国近代学术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学者,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史学大师。他将史学上的创见运用到民间文学、民俗学领域来,为之贯注新血液,探讨新方法。他在孟姜女故事和歌谣学、民俗学诸方面的研究,赢得了很高的荣誉。其主要论著有《古史辨》、《崔东壁遗书》、《当代中国史学》、《汉代学术史略》等。

2. 分胙

【答案】分胙是宰牲祭神之后,将祭肉分给与祭者食用的一种仪式活动。在古老的宗教体系中,这种活动主要是在宗族内进行。中国古代的分胜礼仪,起源于原始的图腾文化中的宰杀和分食图腾圣物的古老习俗。后来逐步发展和演化,在祭祀文化体系中,以礼文的形式固定下来。分昨礼仪与一般的宗教文化中的图腾圣餐有一定的关联和相似之处,但就其文化含量而言,并非简单的图腾圣餐所能涵概的。

3. 宗族

【答案】宗族是同聚落居住的父系血亲按伦常建立的社会组织。通常拥有一些共同的财产和一定的共同文化,具政治、经济、宗教、教育等方面较为完整的功能。宗族由家庭组成。家庭是亲子所构成的生儿育女与养老送终通常作为宗族的一份子而存在。

4. 巫术

【答案】巫术是企图借助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对人或事物施加影响,以达到某种目的的方术。它是最古老,最普遍的信仰。巫术本来是准宗教现象,与鬼神无关。但是随着鬼神观念的发展和巫术形式的变化,巫术多掺入了鬼神观念。可以将巫术分为两类:一类是模仿或相似巫术,即以相似的事物代替当事人或事,作为施行巫术的对象。另一种为行为巫术,言行结合,如求偶巫术、生产巫术。

5. 顾颉刚

【答案】顾颉刚是现代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是中国近代学术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学者,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史学大师。他将史学上的创见运用到民间文学、民俗学领域来,为之贯注新血液,探讨新方法。他在孟姜女故事和歌谣学、民俗学诸方面的研究,赢得了很高的荣誉。其主要论著有《古史辨》、《崔东壁遗书》、《当代中国史学》、《汉代学术史略》等。

6. 历史地理学派

【答案】历史地理学派,又称“芬兰学派”,是20世纪初芬兰民间文艺学克伦父子创立的民间文艺学流派。该派继承了传播学派的理论,认为民间故事是不断传播扩散的,并且在传播中不断复杂化。因此,他们通过对不同地区的相关民间文化异文的比较,对题材模式的迁徙和流变状况进行探索,力图确定其形成时间和流布的地理范围,从而尽可能地追寻这种题材模式的最初形态和发源地。这一学派治学态度比较严谨,重视材料的搜集,以眼光开阔和论证翔实闻名。其不足之处是喜欢对民间文艺作品提炼出某种公式,考虑外部联系的作用较少。

7. 坐商

【答案】坐商是有固定的摊位和店铺,并有规定的营业时间和专营商品的商业行为。以大城镇的商业街最为集中。坐商的民俗传承,主要表现在幌子、字号牌匾、店堂标牌、商标、广告以及商品的包装形式诸方面。无论是市声、敲击物,还是幌子、匾牌、商标、广告,就其本质而言,都是采用各种方式给消费者传递商品信息,以达到推销产品的目的,在这方面,我国商业民俗活动中有许多值得深入挖掘和总结的经验。

8. 民俗

【答案】民俗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又称民间风俗。在我国,“民俗”一词很早就己出现,《礼记·淄衣》:“故君民者,章好以示民俗。”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布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民俗一旦形成,就成为规范人们的行为、语言和心理的一种基本力量,同时也是民众习得、传承和积累文化创造成果的一种重要方式。

二、简答题

9. 表演理论的意义。

【答案】表演理论是当代美国民俗学界乃至世界民俗学领域最富影响和活力的理论与方法之

一。它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是在存在主义哲学、人类学、乔姆斯基语言学理论等的影响下,随着民俗学自身从单纯地关注文本到注重语境的方法论的转向而逐渐发展起来的。80至90年代上半期,其影响臻至项峰。表演理论的学者队伍庞大,其中主要代表人物有戴尔·海默斯、理查德·鲍曼、罗杰·亚伯拉罕和丹·本—阿莫斯等,其中又以鲍曼影响最大。

与以往民间文学研究领域中盛行的以文本为中心、关注抽象的、往往被剥离了语境关系的口头艺术事象的视角不同,表演理论是以表演为中心,关注口头艺术文本在特定语境中的动态形成过程和其形式的实际应用。具体来讲,表演理论的意义表现为:

(1)表演理论关注特定语境中的民俗表演事件;

(2)表演理论特别强调交流的实际发生过程和文本的动态而复杂的形成过程是由诸多因素(个人的、传统的; 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道德的等等)共同参与、而且也是由诸多因素共同

塑造的;

(3)表演理论注重讲述人、听众和参与者之间的互动交流;

(4)表演理论认识到表演的即时性和创造性,强调每一个表演都是独特的,它的独特性来源于特定语境下的交际资源、个人能力和参与者的目的等之间的互动;

(5)表演理论考察表演的民族志,强调在特定的地域和文化范畴、语境中理解表演,将特定语境下的交流事件作为观察、描述和分析的中心。

与以往关注“作为事象的民俗”的观念和做法不同,表演理论关注的是“作为事件的民俗”; 与以往以文本为中心的观念和做法不同,表演理论更注重文本与语境之间的互动; 与以往关注传播与传承的观念和做法不同,表演理论更注重即时性和创造性; 与以往关注集体性的观念和做法小同,表演理论更关注个人; 与以往致力于寻求普遍性的分类体系和功能图式的观念和做法不同,表演理论更注重民族志背景下的情境实践。

总之,表演理论的出现,从根本上转变了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研究角度,它的应用所带来的是对整个民俗学研究规则的重新理解,因此被一些学者称作是一场方法论上的革命。

10.历史地理学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案】历史地理学派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于芬兰,其创立者是语文学家兼民俗学家科隆父子。民间文艺学家阿尔奈、安德森也是这一学派的重要代表。这一学派的理论基础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和斯宾塞的实证论。

历史学派的主要观点有:(1)主张从故事演变的过程中追溯故事原型,从其地理流布的途径追溯故事发祥地

科隆父子认为,民间文化,主要是民间文艺作品,有一个从素朴简陋向繁复精美的演变过程。每一个重要题材,都有它的原始形态,也都有一个发生的时间和原始的发祥地。他们的研究是要通过对不同地区的相关民间文化异文的比较,对题材模式的迁徙和流变状况进行探索,力图确定其形成时间和流布的地理范围,从而尽可能地追寻这种题材模式的最初形态和发源地。

(2)认为民间故事的异文需按情节类型进行分类

他们需要对民间创作按情节类型进行分类,做出索引,因为题材模式在他们看来就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情节组合”。于是民间传说故事的分类法及其研究也就应运而生。阿尔奈的《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便是这种研究方法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成果。

这一学派治学态度比较严谨,重视材料的搜集,以眼光开阔和论证翔实闻名。尤其是他们在方法论的运用上,有可贵的自觉性,卡尔·科隆曾撰《民俗学方法论》,对此作过系统阐述。其不足之处是喜欢对民间文艺作品提炼出某种公式,有时未免有些片面。另外,考虑外部联系的作用较少,也是缺点之一。

11.中国传统建筑民俗的基本内容。

【答案】中国的传统观念在中国的居住和建筑民俗中展示得很充分。

(1)四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