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项目管理的研究历来已久,但对多项目管理的研究,尤其是我国起步比较晚。在多项目环境下,使用协调理论并针对不同的项目执行结构来研究企业资源优化和项目控制,对企业来说非常有价值,并且该领域研究在中国还处于空白。项目分解的工作任务根据前后信息交互形式可以分成相互独立、单向关联和相互关联三种关系。根据工作任务间的关系,项目执行过程可以采用串联、并联和重叠型结构。不同的执行结构,前后工作人员间的协调传递方式和次数都是不一样的。所以项目管理者在执行一类项目之前首先需要根据项目性质确定采用何种执行结构,这在之前的项目管理研究中是很少考虑的。本文将在多项目和不同执行结构环境下去考虑资源优化和项目控制问题,总共可以分成四个部分:第一,在企业项目到达率确定情况下,对有限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因为如果执行项目指派的工作人员比较多时,会导致操作成本和相互间的协调成本增加,但由于社会分工更明细会提高单个人员的工作效率;当指派人员数比较少时,虽然操作成本和协调成本降低,但同样得不到社会分工带来的好处。所以从协调理论的角度来看,一定存在最优指派的工作人员数使得总成本最小。本论文对串联结构下的资源分配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单位总成本模型以求得最优的指派工作人员数。另外,由于企业资源在一定时期内是有限的,过多的执行项目会抢占有限资源,导致其它项目延期或失败。所以企业很有必要对项目到达进行控制。控制项目到达就是要确定出企业现有情况下最优的项目执行数(即对应着本文所求解的项目有效到达率)。本论文也对串联结构下的项目到达控制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单位总收益模型来求得最优的项目有效到达率,实现对项目到达的有效控制。第二,使用总收益模型求得最优的项目有效到达率,这属于项目到达的控制,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同样有必要对项目进行动态控制,即有必要使用中止决策方法来筛选掉一些成功概率不高的项目,以使得有限资源能够得到最合理的利用。论文对项目中止决策过程中的决策指标体系进行研究,因为合理的中止决策指标体系是成功实施中止决策的前提和决定条件。第三,同样考虑了重叠型结构下企业资源优化问题,建立重叠型结构下单位总成本模型以求得重叠型结构下最优指派的工作人员数。第四,初步对并联结构下的资源优化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