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内蒙古财经大学政治经济学801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 摘要
一、简答题
1. 通货紧缩对经济发展有哪些不良影响?
【答案】通货紧缩是指在经济均衡的状况下,由于企业债务负担加重、货币供给锐减或银行信贷收缩等原因造成投资需求突然下降或泡沫破灭,居民财富萎缩造成消费需求突然剧减等原因使总需求下降,出现供给大于需求,物价持续下降的现象。衡量通货紧缩的指标有:消费价格指数(CPI )、批发物价指数(WPI )、GNP 平减指数(GNPdeflator )。通货紧缩对经济增长的不良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下降意味着消费者会推迟购买,以等待将来更低价格的出现,从而在储蓄增加的同时,个人消费相应减少,使社会总需求受到抑制; 另一方面,由于需求抑制导致商业活动相应萎缩,进而影响就业增长,形成工资下降的压力等,经济会因此陷入通货紧缩的螺旋之中,最终可能导致衰退或萧条。
(2)通货紧缩使投资项目的吸引力下降,因为持续的物价下降意味着实际利率的上升,使投资成本变得昂贵; 并且通货紧缩下社会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环境也使投资前景变得黯淡,企业、个人和国家的投资减少必将导致经济增长下降,最终导致衰退。
(3)通货紧缩还可能引发银行危机。
①通货紧缩使实际利率上升,从而增加债务人的负担,债务人因经营困难而不能按时还贷,导致银行不良资产比率上升。
②通货紧缩会降低资产抵押和担保的价值,银行被迫要求客户尽快偿还贷款,将会导致资产价格的进一步下跌,贷款者净资产的进一步减少,使破产的财富效应趋强。
③如果预期通货紧缩还将持续,在任何名义利率下,借款者都不会愿意借款; 而如果顶期资产和商品价格会下降,则银行在任何名义利率下都不会借贷。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将导致信贷供给和需求的萎缩。
(4)从政策制定者的角度看,与温和的通货膨胀相比,通货紧缩会给政策带来更人的潜在风险,因为通货紧缩严重制约了货币政策的实施,使货币政策失去灵活性。人们对经济前景的预期黯淡,信心降低,有可能推动经济进一步下滑,不利于启动回升。
2. 简要说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条件。
【答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所决定和客观要求的。其确立的条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不是唯一的经济成分,要发展多种经济成分,但为了发展社会化大生产,为了逐步
达到共同富裕,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2)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与这种状况相适应,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一定要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相适应,才能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反之对生产力发展就会起阻碍作用。与生产力发展状况相适应,我国公有制经济只能在经济中占据主体地位,小能成为社会经济的唯一形式,这就需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即在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同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促进生产力的迅速提高。
(3)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己是我国现实经济中客观存在的事实。实践证明,这种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和由此形成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继续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要做到:毫小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
3. 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有哪些作用?
【答案】价值规律是在商品经济中起支配作用的规律。其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这是贯穿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中的一种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趋势,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主要有:
(1)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再生产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配。在任何社会形态中,为了进行生产和再生产,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都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在各个部门之间进行分配,即资源的配置。正是由于部门之间的竞争,供求关系的变动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化,成为商品生产者决策的依据,从而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向价格高的因而也是供给小于需求的部门投入,实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分配。
(2)刺激生产者的积极性。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商品价值量又与劳动生产率呈反比例而变化。这样,那些技术水平高、生产管理好,从而劳动生产率高的商品生产者,其单位商品中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就少,其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就可以获得较多的利润; 反之,较多的个别价值只能较少地或者不能转化为社会价值,结果,有一部分劳动消耗因得不到补偿而亏本。商品生产者为了多获利润,就必须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竞争中努力降低商品的价格。这不仅对技术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刺激作用,而且在客观上推动了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优胜劣汰,导致生产者两极分化。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由于商品生产者的生产条件、经营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水平各不相同,他们的竞争能力也存在着差别,在价值规律的分化作用下,他们的发展也会不同。那些生产条件好、经营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水平高的商品生产者,
就会获利多、发展快,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而且越来越富裕; 反之,则会获利少,甚至亏损,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而且越来越贫穷,直至破产。可见,价值规律作用导致优胜劣汰、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二、论述题
4. 论述我国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革的方向。
【答案】经济结构包含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经济区域结构三个方面。下面从这三个角度来阐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革的方向。
(1)所有制结构存在的问题与改革的方向
所有制结构是指在经济中国有经济与非国有(民营)经济的比重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有经济比重持续下降,相应地非国有经济比重显著上升。但就当前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总体现状来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还比较滞后。当前我国所有制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①国有企业的比重仍比较大,地方政府办企业太多;
②国有企业在竞争性领域没有完全退出,目前仍有大量的国有企业存在于竞争性领域;
③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不到位,政府对非公有制经济支持不够,非公有制企业和国有企业不能一视同仁。大多数人只认识到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上的作用,没有看到非公有制经济在政治、社会、文化、法制建设等方面的作用,并且在政治上还存在歧视。
所有制结构改革的方向是:
①推进国有企业尽快从竞争领域退出,国有企业要尽量控制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涉及到国家机密、军事领域的尖端技术的企业等有限的领域;
②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积极引导国有企业与非公有制经济的联合,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既盘活国有资产,提高其使用效率,又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③政府要明确其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和作用,理顺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放宽非公有制的进入领域,发挥政府服务、引导、协调、监督的职能,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2)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与改革的方向
我国当前产业结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①农业发展还比较落后,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②基础工业、基础设施的发展仍比较落后,局部仍有“瓶颈”制约;
③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并呈现出地区的不平衡状态;
④产业结构的技术层次低。
根据我国的经济和产业结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方向是:
①高度重视农业,加快发展基础工业、基础设施和第三产业。
②各次产业发展的重点是:着力提高第一产业即农业的质量,稳步增加产量; 继续发展第二产业,积极调整工业结构,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实施装备制造业振兴战略,制定鼓励装备制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