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湖北大学商学院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之金融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金融压抑

【答案】指一国的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市场机制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经济生活中存在过多的金融管制措施,而受到压制的金融反过来又阻滞着经济的成长和发展。“金融压抑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Ronald Mckinnon)提出的一种理论,揭示的是发展中国家存在的政府当局对金融得过分干预,严格管制(人为压制)利率和汇率,使之不能真实地反映资金和外汇供求,以至不能充分动员国内储蓄资源而过分依赖外资,政府义不能有效地抵制通货膨胀,从而制约经济发展,经济落后反过来又进一步采取金融压抑措施,形成恶性循环的现象。

2. J 曲线效应(J-Curve Effects)

【答案】J 曲线效应的含义是:当一国货币贬值后,最初会使贸易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而不是改善,只有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贸易收支状况的恶化才会得到控制并趋好转,最终使贸易收支状况得到改善。这个过程用曲线描述出来,与英文字母“J ”相似,所以贬值对贸易收支改善的时滞效应被称为J 曲线效应,如图所示。

本币贬值对贸易收支之所以存在J 曲线效应是因为贬值对国际收支状况的影响存在时滞。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本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状况产生影响的时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货币合同阶段、传导阶段、数量调整阶段。在货币合同阶段,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和数量不会因贬值而发生改变,以外币表示的贸易差额就取决于进出口合同所使用的计价货币。如果进口合同以外币计值,出口合同以本币计值,那么本币贬值会恶化贸易收支。在传导阶段,由于存在种种原因,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开始发生变化,但数量仍没有大的变化,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恶化。在数量的调整阶段,价格和数量同时变化,且数量变化远大于价格变化,国际收支状况开始改善,最终形成顺差。因此,

假设出口需求弹性为

况得到改善。 进口需求弹性为

曲线效应产生原因在于在短期内进出口需求弹性本币贬值能使一国国际收支状本币贬值恶化贸易收支,而在中长期,

+

图 J 曲线效应

3. 基准利率

【答案】基准利率是指带动和影响其他利率的利率,也叫中心利率。它的变化传递出央行银根紧缩与松动的信息,是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各国利率体系的核心,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性作用。中央银行改变基准利率,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借款成本的高低,限制或鼓励信贷规模,从而影响其他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平。因此,把握各种利率的变化趋势就要首先了解这种关键性利率的变动趋势。在西方国家通常是指央行再贴现率或短期资金市场利率,如美国的联邦基金利率。在我国,主要是中央银行对各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利率。

4. 购买力平价和利率平价理论(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 theory of interest-rate parity )

【答案】购买力平价和利率平价是汇率决定理论的两种形式。购买力平价说(简称ppp ),其基本思想是:货币的价值在十它所具有的购买力,两种货币间的汇率及其变动决定十两国货币各自所具有的购买力之比。购买力平价理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多种形式,主要有绝对购买力和相对购买力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认为汇率取决于不同货币衡量的可贸易商品的价格水平之比,即取决于不同货币对可贸易商品的购买力之比。相对购买力平价认为汇率的升值与贬值是由两国的通胀率的差异决定的。购买力平价的理论基础是货币数量说。在购买力平价理论看来,货币数量决定货币购买力和物价水平,从而决定汇率。所以汇率完全是一种货币现象。

利率平价理论的思想山凯恩斯于1923年首次提出,他认为汇率波动山两国利率差价决定,不久英国学者爱因齐格进一步阐述了远期差价与利率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率平价说的基本观点是:远期差价是由两国利率差异决定的,并且高利率国货币在期汇市场必定贴水,低利率国在期汇市场上必定升水。在两国利率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资金将从低利率国流向高利率国以牟取利润。利率平价理论又分为抵补利率平价和非抵补利率平价两种。前者假定投资者的投资策略是进行远期交易以规避风险,因此分析的是汇率远期升贴水率的实际值。后者即非抵补利率平价理论,即假设交易者根据自己对未来汇率变动的预期而计算预期的收益,在承担一定的风险情况下进行投资活动,因此分析的对象是汇率升贴水率的预期值。

同为汇率决定理论,购买力平价和利率平价的分析角度不同。购买力平价理论从汇率是两种不同货币的价格的性质着手研究汇率的决定及其变动规律。它主要由开放经济下一国与外国商品

市场间存在的联系分析汇率与价格水平间的联系。利率平价理论则考虑到现实生活中,开放经济下一国与外国的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国际资金流动的发展使汇率与金融市场上的价格一利率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在理论关系上,购买力平价和利率平价互相补充。购买力平价侧重于从中长期的角度分析,一国发行的货币数量决定货币的购买力,进而决定两国的汇率水平; 与之相比,利率平价说是一种短期内的分析,在短期国际金融市场上,货币(资金)的供求数量决定利率(资金价格)的波动,进而国际资金的流动又使利率间的差异影响汇率。

5. 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Static Equilibrium and Dynamic Equilibrium)

【答案】静态平衡指国际收支在每一统计期内达到平衡。其特点是:①目标单一,以一定时期内(通常是1年)国际收支平衡为目标; ②国际收支平衡是国际经济交易的数额的对比平衡; ③静态平衡能使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差额或最小差额,不会使一国经济发生大的波动。由于具有这些特点,静态平衡成为国际收支平衡的主要方式。但实际上,一国国际收支不可能永远保持静态平衡。国际收支是一个从不平衡到平衡再到不平衡的全过程,收支平衡只是暂时的,不平衡却是长久的。从这个意义上讲,静态平衡是不存在的。动态平衡不强调以年末的国际收支平衡为目标,而是以经济实际运行可能实现平衡的计划期为平衡周期,实现或要求达到的均衡状态或过程。其特点为:①根据经济波动和经济增长的需要,确定若干年为平衡期; ②动态平衡以一定时期的国际收支平衡为一个基本目标,同时还以国民经济增长为另一个基本目标。这两个目标相辅相成、相互补充,是比较灵活的双重目标的方式; ③动态平衡在实现其双重目标的过程中,根据一国的具体情况,允许出现不平衡,待经济实力增强后,再达到国际收支平衡; ④动态平衡在计划期内随着经济的增长有一定的差额,因而对一国经济产生较大的影响。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有密切关系,静态平衡是动态平衡的基础,动态平衡是静态平衡的汇集。在实际情况中,许多国家在考虑国际收支平衡时,以静态平衡为主,兼用动态平衡,即采用两种平衡来计划国际收支的平衡。

6. 非银行金融机构

【答案】指除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及专业银行以外的其他经营金融业务的公司或组织,包括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信用合作社、租赁公司、消费信贷机构、基金组织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小能吸收存款,业务范围也很狭窄,所提供的服务有限,它只能做资金经纪人,不具备创造信用的能力。但都是以信用方式集聚资金并投放出去以达到盈利的目的,与商业银行及专业银行并无本质的区别,仍然属于金融机构。

7. 国际收支平衡表

【答案】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指一国根据国际经济交易的内容和范围设置项目,按照复式记账原理,系统地记录该国在一定时期内各种对外往来所引起的全部国际经济交易的统计报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收集并公布各成员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为此,基金组织制订了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记账方法和基本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