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农业大学仪器分析(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欲用莫尔法测定用此法直接测定
,其滴定方式与测定由于加入指示剂后立即有
有何不同?为什么?
沉淀出现,很明显。若
转化为AgCl
生成,终点附近时
【答案】用莫尔法测定
是采用直接法测定,终点是砖红色
很慢,颜色的变化缓慢,难以准确测定,因此要用莫尔法测应采用返滴定法,即先加入过量,
NaCl 标准溶液,再用标准溶液返滴溶液中过量的。
2. 用气相色谱法定量,常采用什么方法?写出名称、适用范围与计算公式。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含量,常采用什么方法?为什么?
【答案】(1)气相色谱法常用定量分析方法为归一化法与内标法(或内标对比法)。 ①归一化法:适用于所有组分在同一分析周期内都流出色谱柱,检测器对它们都产生信号的样品分析。计算公式为:
②内标法:适用于同一分析周期内不是所有组分都能流出色谱柱,或检测器不能对每个组分都产生信号,或只需测定混合物中某几个组分的含量的样品分析。计算公式为:
或内标对比法:适用于内标法中校正因子未知的情形,计算公式为:
(2)高效液相色谱法常用外标法定量。因为HPLC 进样量较GC 大得多,而且六通阀进样重现性较好。
3. 共沉淀和后沉淀区别何在?它们是怎么发生的?对重量分析有什么不良影响?在分析化学中什么情况下需要利用共沉淀?
【答案】共沉淀就是:当一种难溶物沉淀从溶液中析出时,溶液中的某些可溶性杂质会被沉淀带下来而混杂于沉淀中的现象。共沉淀使沉淀玷污,它是重量分析中最重要的误差来源之一。后沉淀是由于沉淀速度的差异,在已形成的沉淀上形成第二种不溶物质,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特定组分形成的过饱和溶液中,后沉淀所引入的杂质量比共沉淀要多,且随沉淀放置时间的延长而増大。从带入杂质方面来看共沉淀现象对分析测定是不利的,但在分析化学中往往利用共沉淀这一现象来富集分离溶液中的某些微量组分,特别是贵金属和稀有元素等。
4. 说出三种光学分析法的名称,并简单的说明之。
【答案】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用紫外线可见光照射吸光物质的溶液,用仪器测吸光度,记录吸光度随波长变化的曲线。
红外色谱法:用红外光照射物质,物质分子就吸收红外光,为振转光谱。
核磁共振波谱法:是用无线电波的电磁辐射对样品照射,可以使不同结构环境中的原子核实现共振跃迁,最重要的是氢谱。
5. 紫外吸收光谱中,较有意义的谱带类型主要有哪三种?各有何特点?
R 和B 带。K 带的【答案】紫外吸收光谱中,较有意义的谱带类型有K 、随共轭体系中的双键个数增多而增大;R 带
小,小于
而
强度,苯的B 带为256nm ,在非极性溶剂中常常呈现精细结构。
6. 简述用电位法如何测定HOAc 的离解常数K a 。
【答案】乙酸HOAc 为一弱酸,当以标准碱溶液滴定乙酸试液时,以玻璃电极为工作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组成工作电池,记录加入标准碱溶液的体积V 和相应的被滴定溶液的pH , 然后绘制pH-V 曲线。
根据乙酸的离解平衡其离解常数
当滴定分数为50%时,艮P 因此从
曲线上查得在滴定分数为
处的pH , 即为乙酸的
值。
此时
很大,
大于
较大,在270〜300nm ; B 带中等
二、计算题
7. 用
混合溶液,请计算:
(1)滴定一氯乙酸至化学计量点时溶液的PH 值?应选用何种指示剂? (2)化学计量点时硼酸反应的百分率? (3)滴定至PH=7.60时的终点误差。
【答案】(1)为方便计算起见,设以下量:
滴定一氯乙酸至化学计量点时,有:
此时,溶液相当于两性溶液,
的平衡浓度为:
标准溶液滴定一氯乙酸(HChl )和
硼酸
这样可解得(2)由
故应选溴百酚蓝为指示剂。
和硼酸的pKa 得
的分布分数:
故硼酸的反应百分数为0.23%。 (3)当滴定至pH=7.60时有:
这样,根据误差估计公式得滴定至pH=7.60时的终点误差为:
8. 在pH=10.0的缓冲介质中,以的
改变了2个单位,计算络合物
的稳定常数
滴定50.00mL 同浓度金属离子为若干。(不考虑
已知计量点前pM 改变1个单位,可得计量点
的浓度为
9. 25°C 时,下列电池的电动势为-0.372V , 计算
【答案】电极反应式为:
正极电势为:
负极电势为:
由电动势公式:
得:
溶液。
已知在此条件下络合反应进行完全,当加入EDTA 溶液从49.95mL 到50.05mL 时,计量点前后
的其他副反应)
【答案】加入EDTA49.95mL , 相当于化学计量点前0.1%。
已知
。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