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20世纪五十年代末期我国乒乓球运动就走在了世界先进国家行列之中,至今经久不衰。乒乓球运动水平和技术的迅速提高,对乒乓球运动的一些规则进行了改革,各种乒乓球规则的变化极大地促进了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乒乓球运动的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无机胶水的改革,直接冲击了中国传统的直板反胶打法。为此,乒乓球运动发展对运动员技术战术应用提出了更高要求。
随着我国乒乓球技战术的提高,国家队教练对乒乓球运动员加强了训练和管理,在不同的时间段,涌现出了许多不同技术型代表人物。许昕作为继马琳、王皓之后当今世界上一流直板选手,以一种新生力量出现在重大赛事中,并且越来越展现出其独具特色的直板打法。当今在世界乒坛直板打法运动员实在太少,我们必须让这些人站住脚,才能促进中国传统直拍打法的发展。中国已经把许昕当做国宝,把传承直板的使命交到了他手中。在最近的比赛中,虽然许昕表现的非常出色,但也发现了许昕在发球、接发球技战术方面的不足,反手的抢攻相持防守能力较弱,需要不断的加强与提高,所以有必要对许昕发球、接发球的技术应用的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
本研究以2013-2014年许昕参加的五场重大比赛为研究对象,分别为2013年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中国公开赛许昕vs马龙、2013年第26届乒乓球亚洲杯男子乒乓球赛许昕vs闫安、2013年乒超联赛男团第一阶段许昕vs马琳、2013年巴黎重大比赛男单半决赛张继科 vs许昕、2014年仁川亚运会乒乓球男单半决赛朱世赫vs许昕,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许昕在五场重大赛事中发球阶段的技战术运用分析和接发球阶段技战术运用等两个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及战术的使用效果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许昕在比赛中发球与接发球技战术使用的特点、规律和存在的一些问题。
总结出许昕在 2013-2014 年重大比赛中的发球与接发球技战术运用特点。研究结果如下:
(1)许昕开局、中局和尾局发球落点以近网短球为主,适当发些长球调动对手,长球的得分率非常高。许昕领先时发球线路主要以中路短球为主,平分或落后时主要以正手位短球为主,其中发球路线为正手位长球、反手位长球得分率最高。
(2)许昕第三板球技术使用次数最多的为侧身抢攻,得分率最高的为正手出台抢攻技术,反手台内拧拉技术直接得分率最高,但使用率很低。第三板击球落点为长球的使用率最高,得分率也最高,其中直接得分率最高。
(3)许昕与张继科比赛中第三板技术使用次数最多就是采用摆短技术,以控制对手为主,得分率最高的是采用正手出台抢攻技术;与马龙比赛中,第三板技术使用次数最多就是采反手出台抢攻,但失误很多。
(4)许昕第二板接发球主要以摆短为主,直接得分率最高的为反手出台抢攻,反手台内抢攻技术间接得分率最高,使用率低。许昕第二板进攻型接发球路线以反手位长球为主,得分率最高的是反手位短球;第二板控制型接发球路线以正手位短球为主,得分率最高的反手位短球,使用率最低。许昕第二板进攻型接发球落点近网短球得分率最高;第二板控制型接发球落点同样以近网短球为主。
(5)许昕与张继科比赛中第二板接发球技术使用次数最多就是采用摆短技术,但是失分率非常高,得分率最高的采用正手出台抢攻技术,失分率最高的为反手台内抢攻。与马龙比赛中,第二板接发球技术使用次数最多还是摆短,得分率高于与张继科,得分率最高的为反手出台抢攻。
(6)第四板接发球主要以反手位出台抢攻为主,但失分率非常高,第四板击球落点以长球为主,进攻次数远远高于控制次数。第四板击球路线以反手位长球为主。
(7)许昕与张继科比赛中第四板接发球技术使用次数最多就是正手出台抢攻技术,得分率非常高,反手出台抢攻技术使用率较高但失分率非常高。与马龙比赛中,第四板接发球技术使用次数最多反手位出台抢攻技术,但其失分率非常高。
(8)许昕中远台大幅度正手连续抢拉能力非常强大;对于台内和出台球反手拧拉能力及在比赛中与对手相持能力还尚待提高;此外许昕正手连续抢拉力度不足,速度比较慢,致使直接得分率比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