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620专业综合一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城邦

【答案】城邦是古希腊政治的内涵概念。在古希腊人的政治语汇中,“政治”一词源自“波里”,该词在《荷马史诗》中指堡垒或卫城。同“乡郊”相对。后世把卫城、市区、乡郊统称为一个“波里”,综合土地、人民及其政治生活而赋予其“邦”或“国”之意,演变为“城邦”之称。

2. 政治权力

【答案】政治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就既定的社会来看,政治权力是指在各种社会力量的对比中,常态下往往是大于并制约其他力量的社会公共力量。

政治权力是人们选择以力量对比和力量制约方式作为实现和维护自己利益要求的过程中,聚集形成的一种力量,它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拥有的对其他社会和政治力量及其他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力量。政治权力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在常态下必然是公共力量,政治权力由此成为特定的公共权力。

3. 弹勃

【答案】弹勃是指由法律或宪法设定的,当享有特别权利(或豁免权)的政府高级官员或法官等有特定的违法行为(如叛国,腐败或与其职业道德不相符的行为等)时,对其进行刑事追诉的一种程序。

4. 霸权主义

【答案】霸权主义是指一国凭借政治、军事和经济的优势,在全世界或个别地区破坏、控制他国主权,谋求统治地位的政策。近代以来,国际体系中总存在着一个国力远超其他国家,并力图以自己的意识形态来改造国际社会的大国,即所谓“霸权国”。

5. 政治心理

【答案】政治心理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政治实践中对社会政治关系及其表现出的政治行为、政治体系和政治发展等政治生活各方面现象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映,其具体表现为人们对政治关系的认知、情感、态度、情绪、兴趣、愿望和信念等等,而这些因素的综合,构成了社会成员的政治人格。

二、简答题

6. 试简述现代政党的基本特征。

【答案】政党的基本特征:

(1)政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政党是围绕着共同的阶级利益,在一定的阶级基础上产生的政治组织,是阶级的核心力量,是阶级开展政治活动、进行政治斗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政党之间的斗争是各阶级和阶层利益斗争的集中表现。

(2)政党有一整套争取或实行阶级统治的,政治纲领。

政党的政治纲领所表达的是政党谋取和巩固国家政权的途径和方法,以及谋取政权之后所要表达的口标,它集中反映了某个阶级或阶层的根本利益,体现政党的基本性质。

(3)政党由特定或阶层的分子所组成。

政党一般都有一定的群众基础,由相当数量的党员所组成,并在政治活动中采取共同的行动。群众和党员的共同行动一般都是由政党中最有影响、最有经验和最有权威的领导集团来领导。

(4)政党有特定的BFI 织和纪律。

为了在政治活动采取共同的行动,政党一般都会有一套以层级结构为特征的组织体系来动员和组织本党的党员和群众参与政治生活,与此相应,政党在政治活动中也具有与组织相配套的纪律来约束成员的行动。但是组织和纪律的严密程度会因国家和政党的不同而有不同。

7. 政治民主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答案】政治民主与市场经济两者相互影响,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1)市场经济是政治民主发展的基础条件。

①民主政治需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发展,没有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公民不可能有谋生以外的时间和兴趣关心和参与社会政治活动。因此,发展社会经济,提高国民收入,才能为公民实现政治权利和发展政治民主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机会。

②政治民主的规则是市场经济规则在社会公共领域的运用,因此,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及其规则,是发展和完善政治民主的基础途径。

(2)政治民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政治保障。市场经济的平稳有序发展离不开政治民主的有力支撑。这是因为,民主的发展必然促使自由、平等、宽容、理性、诚信等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而这些价值观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此外,政治的民主有利于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从而保障社会公平,促进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

8. 政治权力的基础。

【答案】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力形成的基础和条件。

(1)利益关系有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共同利益,二是利益矛盾,而正是以这两个方面为基础和条件,人们才形成了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

(2)就政治权力来说,共同利益是人们结成特定政治力量的内部基础,不同社会群体的成员为了实现共同利益,凝结成一定的社会力量和政治力量,而政治权力不过是一种特殊的超过其他政治力量的政治力量,是实现共同利益的权威力量。利益矛盾是政治权力形成的外部条件,特定群体成员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利益,必须处理好与其他不同群体之间的横向利益矛盾,而政治权力则是处理这种矛盾的权威性凭藉。同样,特定社会群体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利益,必须处理和协调本群体内成员利益与群体共同利益即纵向利益矛盾,政治权力则是进行这种处理和协调的权威性手段。

三、论述题

9. 如何辩证地看待政治改革的两种策略?

【答案】历史上任何一次政治改革都走过了一条独特的道路,政治改革者往往具有其独特的改革方式。归纳起来,推行改革计划、实现改革目标的策略大体上分为两种:

(1)综合性改革方式

①综合性改革方式就是政治改革者制定全面的改革计划,在改革的最初阶段就全面地加以推开的方式。在运用综合性改革方式时,改革者从一开始就将其全部的改革目标和主张全盘推出,从人事到组织、从结构到体系,成套地和全面地实施改革计划,用设计好的全新的政治关系取代旧的关系。

②综合性改革方式有利于唤起和组织支持和赞同改革的集团和阶级的力量,有利十缩短新旧政治体系转轨所引起的社会“阵痛期”和“混乱期”。但是,由于它使所有与现存政治关系利害枚关的社会集团和政治势力从一开始就都感到自身受到威胁,所以,可能招致过多的反对。此外,由于它将改革的目标和改革的进程严格地置于预定的计划之下,没有为改革留下足够的调试时期,所以,可能会由于某种突发性事件打乱了预定的计划而遭致全面的混乱。

(2)多项分进性改革方式

①多项分进性改革方式就是指政治改革者确定其最终的和总体的目标后,将改革内容分成相对独立的若干项,分期分批加以实施的方式。多项分进性改革方式要求改革者选择改革的序列,分解改革的内容,根据社会发展不同时期和不同阶段的特点,按照一个时期推行一项改革的方式来达成其总体目标。

②多项分进性改革方式所需改革时间更长,但却有利于调整和把握改革过程中的力量对比,化解不利因素,减轻改革所带来的社会震荡,也利于随时调整改革计划,纠正改革的失误。

综合性改革方式和多项分进性改革方式又被人们分别称为“闪击式方法”和“费边式渐进方法”。事实上,成功的改革者通常把这两种方式结合起来加以运用。为了实现其目标,他们往往把改革的内容一个个分解,将改革的进程划分成不同的阶段和时期,一侯时机成熟,便尽可能迅速地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