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中国传媒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硕之《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考研内部冲刺班模拟题3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文革小报

【答案】文革小报是“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涌现出的一大批革命群众组织报刊,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1966年夏秋间最先出现于北京的大专院校,之后发展到各级党政机关、群众组织和文艺界,是大字报和传单的延伸,最初主要刊布“首长讲话”等小道消息。1967年1月夺权风暴后,文革小报蓬勃发展,同年7, 8, 9月达到鼎盛。开始是油印,后来有不少发展成铅印,利用原校报的设备和条件出版。先是在本单位内部发行,而后逐渐扩展到社会,个别的还通过邮局向全国发行。每期印数从几千份到十几万份不等,大多数出版不定期,随办随停,没有正式固定的编辑机构,也没有向有关管理部门申请登记。这些小报在极“左”思潮的统治下,积极宣传“文化大革命”,狂热地鼓吹“造反”和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版面上堆砌着标语、口号,充满了政治鼓噪和攻击谩骂之词。1968年8月,随着政策的改变,群众组织解体、大学停办、学生上山下乡,文革小报退出了历史舞台。

2. 《时报》

【答案】戊戌政变后改良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时报》为大型日报,1904年6月12日创刊于上海。该报是在康梁的直接筹划下创办的。它标榜其主张适合于时,随时而变。着力于报刊业务改革,现在一般报纸通用的对开分为4版、两面印刷的版式是《时报》首创的。

3. 《知新报》

【答案】《知新报》是维新派在华南地区的重要舆论阵地,1897年2月22日在澳门创刊。该报初创时为五日刊,后改为周刊、半月刊,由何廷光、康广仁任总理。《知新报》与《时务报》的编辑方针基本相同,但在宣传报道上更为大胆。其办报宗旨,正如其创刊文章的“知新报缘起”指出:“不慧于目,不聪于耳,不敏于口,曰盲、聋、哑,是谓三病’,,而“报者,天下之枢铃,万民之喉舌也,得之则通,通之则明,明之则勇,勇之则强,强则政举而国立,敬修而民智。”1901年1月20日自动停刊,总共出了133期。

第 1 页,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