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民族研究所706经济学原理之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机会成本

【答案】机会成本是指将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而未用于其他更有利的用途时所放弃的最大预期收益。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三个前提条件:①资源是稀缺的; ②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 ③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考察生产过程时,厂商需要将生产要素投向收益最大的项目,从而避免带来生产的浪费,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机会成本的概念是以资源的稀缺性为前提提出的。

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这一前提出发,当一个社会或一个企业用一定的经济资源生产一定数量的一种或者几种产品时,这些经济资源就不能同时被使用在其他的生产用途上。这就是说,这个社会或这个企业所能获得的一定数量的产品收入,是以放弃用同样的经济资源来生产其他产品时所能获得的收入作为代价的,这也是机会成本产生的缘由。

2.委托代理关系

【答案】委托代理问题是指所有者(委托人)与经营者(代理人)的预期目标不1致,从而导致两者的行为准则、价值取向不和谐甚至相互冲突。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委托人往往不知道代理人要采取什么行动或者即使知道代理人采取某种行动,也不能观察和测度代理人从事这一行动时的努力程度,同时两者之间存在的利益分割关系,通常会使得代理人不完全按照委托人的意图行事。

解决委托一代理问题最有效的办法是实施一种最优合约,即委托人花费最低限度的成本而使得代理人采取有效率的行动实现委托人目标的合约。

3.停业原则

【答案】停业原则是成本理论中用于描述短期内厂商是否退出市场的一条原则。在成本理论中,市场价格恰好可以弥补平均可变成本的点就是停业点。

在临界点,企业每期的损失恰好等于它的固定成本,与停业关门的后果一样。停业原则要求:如果市场价格低于厂商的可变成本,则厂商应该退出市场、停止生产,这样可以产生较少的损失,即只亏损固定成本。

4.外在不经济

【答案】企业外在不经济是由于厂商的生产活动所依赖的外界环境恶化而产生的。例如,整个行业的发展使得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交通运输紧张,从而给行业内单个厂商的生产带来困难。企业外在经济是由于厂商的生产活动所依赖的外界环境得到改善而产生的。

外在不经济和外在经济是由企业以外的因素所引起的,它影响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位置。外在不经济使得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上移,外在经济使得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下移。

5.经济利润

【答案】经济利润是指属于企业所有者的、超过生产过程中所运用的所有要素的机会成本的一种收益。企业的会计利润

,是厂商的总收益与会计成本的差,也就是厂商在申报应缴纳所得税时的账面利润。但是,西方经济学中的利润概念并不仅仅是会计利润,必须进一步考虑企业自身投入要素的代价,其中包括自有资本应得利息、经营者自身的才能及风险的代价等。这部分代价的总和至少应与该资源投向其他行业所能带来的正常利润率相等,否则,厂商便会将这部分资源用于其他途径的投资而获取利润或收益。在西方经济学中,这部分利润被称为正常利润。如果将会计利润再减去隐性成本,就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利润的概念,称为经济利润,或超额利润。上述各种利润关系为:

企业利润=会计利润=

总收益-显性成本

经济利润=超额利润=会计利润-隐性成本=会计利润-正常利润

正常利润=隐性成本

二、计算题

6.已知某君每月收入120元,全部花费于商品X 和商品Y 两种商品,他的效用函数U=xy,商品X 的价格是2元,商品Y 的价格为3元。求:

(1)为使获得的效用最大,他购买的商品X 和商品Y 各为多少?

(2)货币的边际效用和他获得的总效用各为多少?

(3)假如商品X 的价格提高44%,商品Y 的价格不变,为使他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其收入必须增加多少?

(4)假如某君原有的消费品组合恰好代表全社会的平均数,因而他原来的购买可作为消费品价格指数的加权数,当商品X 的价格提高44%时,消费品价格指数提高多少?

(5)为使他保持原有效用水平,他的收入必须提高多少个百分比?

(6)你关于(4)和(5)的答案是否相同? 假如不同,请解释为什么某君的效用水平能保持不变。

【答案】(1)由效用函数U=xy。可得:

商品X 和商品Y 的价格分别为。,代入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条件:

可得:, 代入消费者预算方程2x+3y=120,求解可得:x=30,Y=20。

因此,为使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他应购买30单位的商品X 和20单位的商品Y 。

(2)由于商品X 的边际效用为:

商品

X 的价格为p x =2,因此,货币的边际效用为:

总效用为:

(3)现在,商品X 的价格为:

代入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条件. 。可得:。

而消费者的效用水平保持不变,为U=xy=600,求解可得:x=25

, y=24。将x=25,y=24代入预算方程,可得该消费者应该拥有的收入为:

收入增加为:

得:,因此,为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

收入必须增加24元。(4)消费品价格指数提高的百分率为价格指数增加额与原有价格指数之比,代入有关参数可

(5)消费者收入提高的百分率为。

(6)消费品价格指数提高22%,而收入提高20%,两者明显不同。因为商品X 的价格提高了44%,在商品Y 的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为取得同样效用,均衡购买量发生了变化。一方面

,商品X 的购买量从30降为25,因而减少的支出为:

另一方面,商品Y 的购买量从20增加到24,因而增加的支出为:

,占原有收入120元的2%。因此,当价格指数提高22%两者相抵,净节省2.4元(=14.4-12)

时,收入只需要提高20%就够了。

三、简答题

7.

劳动供给曲线为什么向后弯曲?

【答案】劳动供给曲线是人们提供的劳动和对劳动所支付的报酬之间关系表现形式。劳动供给曲线先有正斜率,后为负斜率,是一条向后弯曲的曲线,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