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701法学基础课(含法理学和民法学)之法理学导论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由行政机关采取的各种行为中,不属于行政强制行为的是( )

A. 扣留

B. 拘留

C. 戴手铐

D ,强制检疫

【答案】C

【解析】行政强制行为,是指行政机关为实施行政管理,对相对人的人身、行为及财产采取的特定强制手段以达到约束或处置目的的行为。行政强制行为包括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两种行为。①行政强制措施包括:限制公民人身自由和对公民身体强制检查,对财物的查封、扣押、冻结,进入生产经营场所的强制检查、对产品或者商品的强制检验、检疫,法律规定的其他强制措施。②行政强制执行包括:直接强制和间接强制。直接强制包括对人身或财产的直接强制; 间接强制包括代履行和执行罚。对财产的直接强制又可分为划拨存款、将查封扣押的财产拍卖或依法处理,对人身的直接强制是指依法对行政相对人进行人身限制或暂时剥夺,以期达到履行义务的状态。比较典型的人身强制执行行为有强制传唤、强制拘留、强制隔离。

2.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是( )

A. 《钦定宪法大纲》

B.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

D.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答案】A

【解析】《钦定宪法大纲》是1908年晚清政府制定宪法的纲要,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也是我国仅有的一部反映资产阶级意志和利益的宪法J 胜文件。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又称“曹锐宪法”或“贿选宪法”,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比较完备的一部宪法。在形式上是中国第一部正式宪法,但一直未实行。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是我国历史上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政权制定的第一部无产阶级宪法性文件。

3. 下列选项中,( )不属于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的受案范围。

A. 即时强制

B. 对公务员的行政处分

C. 劳动教养

D. 行政奖励

【答案】B

【解析】《行政诉讼法》第12条规定:“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事项提起的诉讼:①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②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③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 ④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根据以上规定,B 项中对公务员的行政处分属于《行政诉讼法》第12条规定的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事项。

4. 根据宪法和法律,下列选项中的哪个职务必须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 ( )

A. 自治县的人大常委会主任

B. 自治区的人民政府主席

C. 民族乡的人民代表大会主席

D. 自治州的则政局局长

【答案】C

【解析】《宪法》第113条第2款规定“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应当有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者副主任。”《宪法》第114条规定“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所以自治地方的人大常委会的主任或者副主任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即可,即如果自治县的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己由实行区域自治的的民族的公民担任,该县的人大常委会主任可由非实行区域自治的的民族的公民担任,因而自治县的人大常委会主任不是必须有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但是根据《宪法》第114条,自治区的人民政府主席必须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C 项,民族乡不是一级自治机关,因而法律对于民族乡政府首长的任职身份未做严格的限制。D 项,自治州的财政局局长是政府部门的负责人,宪法和法律与并未规定必须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

5. 我国《刑法》第4条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这一规定属于( )。

A. 法律规则

B. 法律原则

C. 法律术语

D. 技术性规定

【答案】B

【解析】法律要素理论认为法由法律概念、法律规则、法律原则组成。法律概念,是指对各种有

关法律的事物、状态、行为进行概括而形成的法律术语。法律规则,是指规定法律上的权利、义务、责任的准则、标准,或是赋予某种事实状态以法律意义的指示、规定。法律原则,是指法律的基础性真理、原理,或是为其他法律要素提供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原理或出发点。有的学者将法律的技术性规定作为法律的一个要素,法律的技术性规定主要有:①有关法律文件生效和失效时间的规定,关于公布法律文件的文字形式的规定; ②法律文件中对有关概念进行技术性的界定和专门说明的规定,以及对具有一定法律意义的具体标志与物品的制作形式、比例大小和尺寸等作出技术性要求和说明的规定; ③对法律运行中各环节中所必须应用的专门技术与方法的规定。本题中《刑法》第4条是对刑法适用人人平等原则的规定。

6. 侵权自体法是指( )。

A. 以当事人意思自治为基本原则

B. 首先适用当事人合意选择的法律,其次适用最密切联系原则

C. 依据最密切联系原则确定的法律

D. 首先是明示选择的法律,其次是默示选择的法律,最后才能依据最密切联系原则确定法律

【答案】C

【解析】侵权行为自体法(proper1awofthetorts ),是指侵权行为适用与侵权案件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侵权行为自体法的概念是1951年英国学者莫里斯在《论侵权行为自体法》一文中首先提出,并将其演化为一种理论。当侵权行为自体法作为一种理论时,它指明应当适用最密切联系原则确定侵权行为的准据法。侵权行为自体法理论改变了对侵权行为地这一刚性规则的弊端,使当事人的住所或惯常居所等因素都可以成为法律关系与准据法之间的连结因素,具有较大的弹性。

7. 依据英国冲突法理论,侵权自体法是指( )。

A. 首先适用当事人合意选择的法律,其次适用最密切联系原则

B. 依据最密切联系原则确定的法律

C. 以当事人意思自治为基本原则

D. 首先是明示选择的法律,其次是默示选择的法律,最后才是根据最密切联系原则确定的法律

【答案】B

【解析】侵权行为自体法,是指侵权行为应适用与侵权案件有密切联系的法律。该理论是英国学者莫里斯在1951年发表的《论侵权行为自体法》一文中提出的。侵权行为自体法,是对侵权行为地法、法院地法、当事人本国法等准据法的揉和,其并不排除侵权行为地这一因素的考虑,但它改变了对侵权行为地这一连结因素的考虑角度,即从地理环境的角度转变到社会环境的角度。

8. 根据《纽约公约》的规定,在仲裁庭超越权限时,被请求承认和执行的机关( )。

A. 依职权主动拒绝承认和执行该仲裁裁决

B. 只有在仲裁裁决的执行义务人请求时,才可以拒绝承认和执行该仲裁裁决

C. 可以依职权,也可以依仲裁裁决义务请求人的请求,拒绝承认和执行该仲裁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