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农业科学院食物营养所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学位]之农村社会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你觉得应该如何解决农村流动人口或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
【答案】要想解决农村流动人口或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农民工一定要增强法律观念,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这是获得社会保障的基础和关键。劳动合同是劳动者实现劳动权的保障,是农民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也有利于维护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可以减少或预防劳动争议的发生。
(2)劳动部门要通过执法检查,明确对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要求用人单位限期整改,补签合同。
(3)建立有效的农民工工资保障制度。这个就必须坚决按照《劳动法》的规定,对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单位和个人下大力气整治。
(4)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综合性的《社会保险法》或专门针对农民工的有关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明确用人单位应为农民工缴纳的各种社会保险,包括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以及医疗保险等。
2. 农村社会保障怎样分步走?
【答案】(1)农村社会保障的含义
农村社会保障主要是指以法律为依据,国家、社会群体、个人对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因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的农户给予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其目的是改善和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质量,主要包括农村社会救助、农村社会保险、农村社会福利、农村优抚安置等项目。
(2)农村社会保障分步走的步骤
我国农村发展极不平衡,农村社会保障项目、范围和标准的制定必须要与各地区集体经济和农民个人的经济、心理承受能力以及社会保障需求相适应。因此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分步实施,形成地区层次不同、标准有别的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具体来说要分为以下几步走:
①建立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为保障收入难以维持最基本生活的贫困人口而建立的社会救济制度,它是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突破口。
②积极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促进和创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积极推进农民工和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这样就可以进一步保障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解决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保障特殊人群如农民工、失地农民的利益,兼顾效率与公平原则,最大限度的
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
3. 论述城乡一体化制度创新的重要意义。
【答案】城乡一体化制度创新的重要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城乡一体化的制度创新是消除城乡融合过程中的制度障碍;
(2)设置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新制度,替代旧制度对各方面因素进行激励,以求各种资源的效率调整到最佳状态;
(3)当新的制度中又出现不利于城乡一体化的制度因素时,应及时予以调整,继续推进制度创新迈向更高阶段;
(4)任何国家走向城乡一体化的进程都同时又是一个制度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旧有的阻碍城镇化的制度逐渐瓦解,而新生的促进城镇化的制度不断涌现;
(5)—种有效的供给激励的制度安排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有效率的制度安排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而无效率的制度安排则会抑制或阻碍经济发展,制度创新就是力求消解无效率的制度安排,创制有效率的制度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即使在不改变其他因素的基础上也同样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因此,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制度创新对于我国整个城镇化进程有着重要意义。
4. 怎样理解农业政策的重要性?
【答案】农业政策的重要性:
(1)农业政策是国家、政党为维护农民的权益,促进、保护和扶持农业生产、交换、流通和消费制定的行动准则。
(2)农业政策的不断建立、完善,是适应国际、国内实际的需要,也是促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5. 什么是农民负担?它包括哪些负担项目?
【答案】(1)农民负担的概念
农民负担是指农民以现金、实物、活劳动等形式向国家、集体和社会提供的一种无偿支出。农民负担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一定分配关系的产物,它既是一个经济现象,也是一个社会现象。
(2)农民负担的项目
按照不同标准,农民负担可分为以下几类:
①显性负担和隐性负担
a. 显性负担是法定的负担项目,也是农民可以直接计算的负担;
b. 隐性负担则是那些隐性的、不直接的、不确定的负担项目。
②合理负担和不合理负担
a. 合理负担是指农民根据国家规定,应该承担的那部分负担项目;
b. 没有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依据,巧立名目向农民收取的费用,则属于不合理负担。
③合同内负担和合同外负担
a. 合同内负担是农民在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范围内向国家和集体组织承担的负担项目。 b. 合同外负担就是地方政府机构以各种理由向农民征收的负担项目,主要包括涉及农民和集体经济组织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集资、罚款、基金,以及因政府职能部门发放证、牌、照,有关部门发行有价证券、报刊、书籍等项目而收取的款项。
6. 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应怎样处理政府的责任与市场化之间的关系?
【答案】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是指社会成员因受到疾病威胁或需要进行预防时,由社会提供各种形式的卫生服务,保障农村居民获得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的一种综合性制度。在中国,农村合作医疗是整个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主体与核心部分。
建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在处理政府的责任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要以政府为主导,政府要承担起这一重要职责,不断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增加对农村医疗事业的投入,争取保障每一位农民都可以享受到医疗保障制度所带来的好处。
(2)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要正确对待市场化所带来的影响,重视市场化的作用,帮助政府承担一部分责任,发挥市场在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进程中的积极作用,最大限度的为农村医疗事业做出贡献。
(3)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要正确处理政府的责任和市场化之间的关系,坚持政府第一、市场第二的原则,尝试着将两者相结合,并运用到农村事业中,在实践中保障农村居民的切身利益。
7. 传统农村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从整体上来说,传统农村文化具有如下特点:
(1)乡土性
传统农村是以农业为主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生产方式,乡土性是传统中国农业文明的底色,是传统农民的重要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2)封闭性
由于农村文化的乡土性底色,决定了农村文化具有封闭性的特点。由于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农民一般不需要与外界交往,囿于一个小地方,形成了较为封闭的文化特性。
(3)相对静态性
①从文化变迁的角度来看,传统农村文化基本可以说是相对静态性的,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文化变迀的根本动力。在传统农村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没有发生本质性的对抗关系,生产力没有根本改变生产关系的要求。
②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来说,由于农村文化的封闭性,农村文化一般很少与外界文化交流,农民的思想观念、社会心理、生活方式都具有明显的传统性。
(4)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