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摘 要
唐代诗歌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吟咏经久不衰。它以短小精悍语言蕴藉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灵魂,既是一个王朝的缩影,又代表了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作为文化智慧精神的载体,唐诗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起着增长见识、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的作用。文质兼美的诗歌、声情并茂的解读、积极热情的参与都将还原课堂教学中唐诗的本真与学生美的享受,同时兼顾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与终身发展。因此,让学生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出唐诗的美,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唐诗的情感美、形象美、哲理美、文化美等多种美的形式与形态,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强化美育理念、弘扬民族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学习的主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审美鉴赏能力、审美心理、审美期待都在发生着不同的变化。对于唐诗的审美性教学前辈们都有一些思考,但是许多一线教师并未充分地认识这种变化,在高中的唐诗教学中,始终如一地采用相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再加之考试分数的现实性要求、教师本身审美素养的不足和学生审美意识的薄弱,原本魅力无穷的唐诗变成了枯燥乏味的没有生命活力的学习对象。针对目前高中唐诗课堂教学的现状,结合唐诗特点和教学需要,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综述法、内容分析法、调查法和比较法,在吸收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试图依据语文教育学、接受美学、教育心理学和审美心理学等相关教育教学理论,以现阶段陕西省山阳中学唐诗课堂教学的实践情况为研究对象,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感悟,把高中课堂教学如何“学”出唐诗的美来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即着眼于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学,提出唐诗教学“学”出美感的重要性及其意义,分析高中人教版语文教材必修三、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唐诗的文本美和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活动美,最终解决问题,即高中课堂教学如何以学生为主体呈现唐诗的美,提出高中唐诗审美性教学实施策略以及具体措施。文章最后,笔者将谈及由高中唐诗课堂教学引发的相关思考与启示。
根据七年的教学实践和一年多的有意识的思考和研究,笔者认为高中语文唐诗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极其艰巨,既注重良好的教学氛围的营造,又要引领学生发挥审美想象还原意境,同时还要以声动情,让学生在优美的语言的品味中进行审美创造。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真正地把学生的成长与终身发展放在第一位,使学生成为具有人文精神和高尚审美情操的民族接班人。谨希望通过此文能触发一线语文教师对于高中唐诗的课堂教学的一些思考和改进,同时为高中唐诗课堂教学提供一条途径,真正地让学生深入感悟唐诗的意蕴和魅力。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