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710新闻传播理论与历史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内部冲刺密押卷1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答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上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它引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该文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重要原则,即“思想理论本身不能成为检验自身是否符合客观事实的标准,只有千千万万人的社会实践,才能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还对“两个凡是”提出了尖锐批评,在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中国,打破了思想僵化、教条主义的沉重枷锁,为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全党丁作中心转移奠定了理论基础。

2. 《工人周刊》

【答案】《工人周刊》是一份工人报刊,于1921年7月创刊,4开小型报(后改8开)。最初是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以“工人周刊社”名义刊行,1922年夏改为新成立的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的机关报,并迁至郑州出版。1926年迁至天津出版,至当年12月约出版150期。因受军阀政府迫害,多次停刊,终刊时间不详。该刊反映了中国工人第一次罢工运动的高潮,反映了工人运动从经济斗争提高到反帝反军阀政治斗争的转变过程。它受到工人欢迎,曾被誉为“地方劳动界的一颗明星”。

3. 《澳门日报》

【答案】1958年8月15日在澳门创刊,后发展为澳门地区最大的报纸。该报重要消息大多采用新华社等通讯社的电讯稿,集新闻性、生活性、服务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

二、简答题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报道有哪些改进?

【答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新闻宣传工作的中心也随之转到对经济建设的报道上来,各新闻媒体发表、播出的经济报道数量和比重大幅度增加,质量也得到提高; 一批经济类报纸、刊物应运而生; 经济报道的范围扩大到生产、流通、分配、交换、消费、服务乃至文化生活等多个领域,并且得到了一些改进:

(1)深入调查研究,用事实说话

在农村改革的经济报道中,新闻界改进工作作风,让当事人现身说法,使农村的干部、群众

第 1 页,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