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817综合考试[艺术学]之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文艺学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直播
【答案】直播是指广播电视节目的后期合成与播出同时进行的播出方式,分为电视现场直播和网络直播。电视现场直播是指在现场随着事件的发生、发展进程同时制作和播出电视节目的播出方式,其充分体现广播电视媒介传播的优势。网络直播是指在现场随着事件的发生、发展进程同步制作和发布信息,具有双向流通过程的信息网络发布方式。电视直播显现的时空既有现在时又有过去时; 网络直播除具备电视的两大时空之外还具有压缩时空的功能,如同步的文字直播、图片直播、赛事直播、手机直播和比分直播等各种直播频道和样式。
2. 大屏幕
【答案】大屏幕是指直观式彩电或背投式投影电视中的屏幕。通常,屏幕的对角线尺寸在40英寸以上。随着科技发展以及显示的要求,大屏幕系统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大屏幕显示技术主要包括CRT 显示技术、LCD 显示技术、DLP 纯数字化显示技术、LCOS 显示技术、GLV 显示技术。大屏幕无缝投影显示的应用来源于指挥监控、视景仿真、立体影院系统,它是适应人们追求亮丽的超大画面、纯真的色彩、高分辨率的显示效果的这一需求而产生的,其在增大画面、提高亮度、分辨率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3. 《正大综艺》
【答案】《正大综艺》是中央电视台与正大综艺公司合办的综合性文艺专栏节目。1990年4月开播。每周六晚播出1次,次日重播,每次2小时。前1小时为综合性文艺板块,常由“世界真奇妙”、“面向世界”、“五花八门”等专栏组成。节日后半段约1小时,为“正大剧场”,播放进口的故事片或电视剧。
4. 综艺脱口秀
【答案】综艺脱口秀是一种观众聚集在一起讨论主持人提出的话题的广播或电视节目。“脱口秀”一词是从英语词组“talkshow ”音译而来的,“脱口秀”这一节目类型最早出现在美国《Tonightshow 》。脱口秀节目一般都有一列嘉宾席,通常由有学问的或者对节目的特定问题有特殊经验的人组成。我国内地第一档电视娱乐脱口秀节目《东方夜谭》于2004年在东方卫视播出,其余著名的综艺脱口秀节日有湖南卫视《天天向上》、天津卫视《今夜有戏》等。
二、填空题
5. CCTV-3也称_____。
【答案】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
【解析】CCTV-3又称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于1986年8月1日正式开播。CCTV-3集娱乐性、参与性和欣赏性于一身,主要栏目有:①通过家庭竟赛形成突出综艺特点的《神州大舞台》; ②寓竟赛于娱乐、悬念迭出的《挑战主持人》; ③重点介绍国内外优秀表演艺术和绘画、雕塑、文学等内容的《国际艺苑》、《电视诗歌散文》、《舞蹈世界》、《中国音乐电视》、《艺术人生》等。
6. 湖南卫视1997年开播的综艺娱乐节目是_____。
【答案】《快乐大本营》。
【解析】《快乐大本营》是湖南卫视于1997年7月11日开播的一档综艺性娱乐节目,是中国综艺娱乐节目的领头羊。主持人由风靡全球的“快乐家族”担任,即何灵、谢娜、李维嘉、杜海涛、吴听五人。《快乐大本营》为普通观众或草根团体及组合打造了一个展现个性的“全民娱乐”平台和分享快乐的机会,同时也极力为电视机前的观众推介时尚、新奇的文艺表演形式,传递“快乐至上”的娱乐精神,突出了以观众为主体的“娱乐天下”的节目理念。
三、简答题
7. 简述“走自己的路”的含义
【答案】“走自己的路”是对新中国成立之初胡乔木提出的“广播要学会自己走路”的意义引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力度逐步加大。1980年10月,全国第十次广播工作会议提出了具体的工作方针:广播电视要“自己走路”。当时张香山局长所作的报告的题目就是《坚持自己走路,发挥广播电视长处,更好地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电视剧要“自己走路”,不仅意味着电视剧艺术要摆脱电影、戏剧的两根拐杖,还要充分显示声画电子传播艺术的优势,开创一条电视剧自己的发展道路。
“走自己的路”意味着电视剧本体意识的觉醒。如何把“把文艺事业搞活”,这其中就包含着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要落实“双百”方针,使文艺从“文化大革命”死气沉沉的局面中苏醒过来; 第二层意思是要把创作搞活。从外部原因看,电视剧之所以要“自己走路”,是因为电影的“断奶’,; 从内部动因看,是呼唤“电视剧本体意识的觉醒”。
8. 简述电视技术与艺术的关系。
【答案】电视技术与艺术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的发明与进步是电视艺术产生和发展的动因
技术的发明与进步可能是电视艺术产生和发展的最初的也是最基本的动因。20世纪上半叶,通过无线电波的方式实现了声画传播,这种最初只是应用于军事和科学研究方面的技术却给20世纪后半叶人们的审美娱乐带来了一场划时代的革命。在这样一个新的技术平台上,从新闻信息的传播开始,而逐步发展到传播各种现成的艺术:音乐、舞蹈、美术、戏剧、电影、文学等等,为人们观赏这些艺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更重要的是,电视以其鲜明的声画合一的语言、以独特的
时空综合的形式构造出一种全新的艺术样式,构成了人们新的审美娱乐的对象。这就是今天己后来居上且影响广泛的电视艺术。
(2)电视艺术的创造对电视技术的依赖性
就艺术创造的具体表达而言,电视艺术的创造确实表现出对于特定的技术手段和有表现力的声画符号的依赖。也就是说,电视作为一种声画艺术的创造,离不开基本的摄影、录音乃至编辑、制作等种种必要的设备和技术。甚至为了追求“逼真”的视听艺术的效果,而需要讲究严格的技术规范、体现出具体的技术要求。但是,艺术的追求本质上却不是僵硬的技术规范所能体现的,它必然还有着更多的情感和趣味的尺度和要求,而后者才是更为根本的。
(3)适应电视制作与传播技术的特性影响着电视艺术创造的类型化生产
就艺术的社会生产体制而言,适应电视制作与传播技术的特性,电视艺术的创造也明显地表现出类型化生产的特点。电视节目的定时、批量的制作,既在形态上带来了电视节目的栏目化和类型化,更在创作方法上形成一种操作化和程序化。然而,这种生产体制上的特点是否能够真正促进电视艺术的创造,还需要假以时日,靠实践来检验。
总之,在电视艺术的创作中,技术既延展了艺术的创造技能,却又不免遏制了艺术的思维和想象; 技术既扩大了艺术在大众传播环境里的活动范围,又主动地把大众日常生活引入艺术活动。就像丹尼尔. 贝尔所说的,“过去,艺术是一种经验,现在,所有的经验都要成为艺术。”事实上,电视创作对技术的迷信势必造成对于艺术本性的扼杀,甚至以技术的眼光来抵消审美的判断,造成电视艺术本性的蜕变。
9. 简述中国广播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脉络、现状及困境。
【答案】(1)中国广播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实践脉络
中国广播电视深度报道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社会历程中发育起来的。
①1978年,作为一家地方媒体,依托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上海电视台推出了一档全新的电视栏目《新闻透视》。迄今为止,它可堪称中国内地历史最悠久、生命力最强的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和评论节日。
②1990年代初中期,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凋查性报道开始呈现出新的面貌。中国媒介的市场化程度提高,媒介生存压力骤增,新闻业新的竞争态势开始出现; 中国社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强大驱动下开始出现各种利益分化,新的社会问题凸显。
(2)中国广播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现状和困境
①2003年前后,中国的新闻深度报道进入更广阔的公众视野。
②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的力量以更加明确的方式体现出来。中国社会的断裂特征,直接作用于电视深度报道和新闻评论所植根其中的社会环境,也时时渗透着新闻媒介的专业诉求。
③有媒介学者用“鸡蛋”来描述转型时期中国新闻媒介的报道范围,认为从结构上看,新闻报道首先有一个似蛋黄的核心,其内容不具弹性,不容置疑; 绝大多数的新闻报道则是如蛋白般的“诱惑性”内容,其特征是包容性强、弹性大、变化快,但贴近主流意识形态; 而那些具有挑战性的内容则被比喻为薄薄的蛋壳,隐喻的是新闻报道的边界。于是,对于新闻深度报道和评论而言,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