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地理教师素质结构研究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地理教师,教师素质结构

  摘要


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也是教育和学习起核心作用的时代。未来世界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教育改革(特别是课程改革)更是各国竞争的关键入手点。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世界各国普遍认同教育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有关研究报告中明确指出,“没有教师的协助及其积极参与”或“违背教师意愿的”教育改革从来没有成功过[2]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军,是具体的实施者,教师的素质水平直接影响乃至决定课程实施的方向、质量和深度。
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之一的地理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课程,它在培养爱国情感、增强全球意识、进行环境教育、促进知识、技能和世界观的和谐统一及提高学生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方面,具有别的学科所无法代替的功能。因此,地理教育对于培养新一代公民,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思想有感情的人,是非常重要的。“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有负责任的公民所必需”。[3]地理教师的素质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地理教育的整体质量以及地理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地理课程改革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与地理教师自身的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地理课程理念的更新、地理学习方式的转变、评价观念与方式的变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地理教师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理课程改革的深化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中学地理教师队伍,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但目前中学地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现状还不令人十分满意,还存在许多问题。本研究正是基于新课程改革这一背景来建构合理的中学地理教师素质系统,希望引起相关部门以及地理教师本身的思考,为中学地理教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以期达到中学地理教师从整体上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本文通过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比较研究法、定性及定量的方法,对国内外地理教师的素质结构进行了分析,结合新课程理念及国内外地理教师素质结构要求、现状,构建了合理的地理教师素质结构,即包括高尚的思想品德素质、综合的科学文化素质、复合的地理教学能力和健康的身心素质。并针对新课程理念对地理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以及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中学地理教师素质的培训策略。经过全面系统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地理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是地理教师,地理教师素质结构的提高,将直接影响着地理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对促进和推动课程改革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通过问卷调查及文献分析法得出,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新课程实施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地理教师对教师素质的重点内容的认知程度肤浅,教师培训体制还不够合理等。
3.本文经过研究得出,新课程理念下合理的地理教师素质结构应包括:高尚的思想品德素质、综合的科学文化素质、复合的地理教学能力和健康的身心素质。
4.中学地理教师的素质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因此必须对地理教师进行培训。本文通过借鉴国内外教师培训的成功经验,认为新课程实施中地理教师培训主要通过推进教师教育制度改革和体系创新、深化师范教育改革和积极推进继续教育加强在职教师培训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