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概论考研复试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语法意义和语法范畴
【答案】(1)语法意义
语法意义是由语法形式表示的反映词语的组合方式、组合功能、表述功能等的高度抽象的意义。是与词汇意义相对的,指语言在运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意义。如主谓关系、动宾关系等是反映组合方式的,名词、动词等是反映词语的组合功能的,陈述、疑问等是反映词语的表述功能的。语法意义可以包括结构意义和功能意义两种,结构意义反映词语之间的结构关系; 功能意义是反映词语的组合功能的; 表述意义反映语法形式与所指事物现象以及语言使用者的关系,又可分称述意义和情态意义两种。
(2)语法范畴
语法范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语法范畴是各种语法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的概括。广义语法范畴,从语法形式上看,包括所有显性语法形式和隐性语法形式,从语法意义上看,包括所有结构意义、功能意义和表述意义。狭义语法范畴是由词的形态变化表示的语法意义的概括,又称形态语法范畴或形态范畴。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性、数、格、时、体、态、式、人称和级。
2. 词类
【答案】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划分词类的日的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和各类词的用法。分类的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主要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是参考的依据。按照汉语语法的老传统,词可以先粗略地分为实词和虚词。实词再细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以及特殊实词拟声词、叹词; 虚词再细分为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3. 语流音变
【答案】(1)语流音变的内涵
语流音变指的是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由于受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和邻音的影响,可能发生不同的临时性的变化。
(2)语流音变的类型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四种。
①同化现象在各种语言的语流音变中都十分常见,它是指一个音位受相邻音位的影响而在某个区别特征或音位整体上趋同的现象。比方北京话的“棉”/mian/、“面”/mian/中的/n/在“棉袍”“面包”中变成/m/,这是被“袍”“包”的声母/p/、/ph /在部位上同化的结果。
②异化现象是和同化相反的音变现象:两个本来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如果连着发音有困难,则其中一个发生变化,变得跟邻近的音不同或不相近。比方北京话的上声是个发起来比较费力的低
曲折调,两个上声字相连时,第一个上声要变成阳平(“土改”调同“涂改”),这是调位的异化。
③弱化通常发生在轻声(汉语)或弱读(重音型语言)音节中。从元音来说,弱化最常见的
h 表现是:复元音单化,单元音(高元音/iuy/除外)央化。比方北京话口语中“木头”/mutou/弱化成
/muth o/“妈妈”/mama/弱化成/ma/。
④随着弱化程度的加深,还往往会进一步造成某些音位脱落,并有可能进一步造成音节分界
214的变动,或两个音节并为一个音节,后者也称作“合音”。比方北京话的“你们”/nimon/常说成
51[nim214], “我们”常说成[wom214]]或[m214],“豆腐”/toufu/说成[tou5lf‘]; 三词都发生了音位的脱
落,前两词还发生了合音。
总之,语流音变是语言在使用过程中的自然变化,使得语言更流畅的表达意义,使得交际更加方便。
4. 语义场
【答案】语义场是指在同一个语义系统中,在共时条件下,若干个具有共同义素的义位聚合起来的聚合体。把不同的词的意义进行比较,可以看到某此词义与另一咚词义往往有某些共同的特点和相互关系(可以通过义素表现出来)。人们根据这些词义上共同的特点和相互关系把词分成大大小小不同的类,这就是词义的聚合,分出来的类就是语义场(词汇场)。所以语义场就是通过不同词之间的对比,根据它们词义的共同特点或关系划分出来的类。属于同一语义场的各词义有共同的义素,又有一些不同的义素,表明词义彼此之间的区别。例如,汉语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可以构成一个亲属义场,它们共同的语义特征是同胞亲属,同时在性别和长幼上又各自具有不同的语义特征,彼此区别。由于抽取的共同语义特征不同就会构成不同的义场,因此不同的义场会有层级关系或交叉关系。
二、简答题
5. 什么是开音节和闭音节? 指出下列词中的开音节和闭音节:
汉语:高兴[kau ig] 丽江[1i teiag] 景气[teig te] 学校[9ys 9iau]
英语:ear[i](耳朵) ease[i:z](快活、容易) Light[lait](光亮) comrade[komrid](同志) accidentally
BsmyCK
开音节有:
高[kau] 丽[Ii] 气
校
闭音节有:兴江景
ease[i:
z] light[lait] comrade[komrid] nrparb[igrat]
(偶然) (出版) aaxowars[noxnclitl](寻找) 俄语:nrparb[igrat](表演、玩耍) ypa (ura](乌拉) 【答案】以元音结尾的音节称作开音节,以辅音结尾的音节称作闭音节。 学
6. 什么是文字? 什么是字?
【答案】(1)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的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与扩大语言的交际作用的工具。最早的汉字是商朝出土的甲骨文,到秦朝的大篆、小篆,秦时又出现了隶书,渐渐出现了草、狂草和楷书。
(2)字是出于象形分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而后又有专家改为简体字。
7. 音质的不同取决于哪些发音上的条件?
【答案】音质的不同取决于三个方面:
(1)发音的物体不同。
(2)发音的方法不同。
(3)发音时共鸣器的形状不同。
8. 方言间有哪些差别?
【答案】(1)一般说来,方言间的差别首先表现在语音上。例如,粗略地说,汉语诸方言在语音上有以下的差别:
①声母方面,吴方言和湘方言有浊塞音、浊塞擦音,其他方言差不多只有清塞音、清塞擦音,而没有浊塞音。
②韵母方面,北方方言和吴方言都没有收和闽南方言却有。
③声调方面,京津一带的北方力一言有四个调类,没有入声,而吴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闽南力一言、闽北方言的声调调类则一般在六个以上,而且都有入声。
(2)同一语言的小同方言,在词汇上也有一些差别,不但一些一般词汇中的词小同,就是某些基本词汇中的词也可能不同。例如北京叫“小孩儿”,苏州叫“小干”,长沙叫“细人子”,广州叫“细佬哥”。
(3)方言间语法上的差别总是比较小的。现代汉语诸力一言的语法基本相同,只有一些细小的差别。例如,北方方言、吴方言说“多买几本书”,而粤方言、客家方言则说“买多几本书”。
9. 车甫音发音的三阶段是什么? 举例说明。
【答案】单独发一个完整的辅音,都要经过发音的三个阶段:成阻、持阻和除阻。成阻是有关的发音器官开始动作、形成阻碍的阶段; 接着是发音器官的持阻; 最后,发音器官山持阻到回复原状,就是除阻。例如发塞音[p]时,首先把上下唇合拢,使口腔闭住,这是成阻阶段:然后气流由肺部呼出,被堵在口腔内,这是持阻阶段;最后把双唇张开,让气流冲出,这是除阻阶段。
10.什么称作语流音变?
【答案】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往往可能由于邻近音的影响,自己在语流中所处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发生一些变化,这种变化称作语流音变。常见的语流
和收的韵母,粤方言、客家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