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822管理学综合之营销管理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关键名词
1. 习惯性的购买行为
【答案】如果消费者属于低参与并认为各品牌之间没有什么显著差异,就会产生习惯性购买行为。习惯性购买行为指消费者并未深入收集信息和评估品牌,只是习惯于购买自己熟悉的品牌,在购买后可能评价也可能不评价产品。对习惯性购买行为的主要营销策略是:①利用价格与销售促进吸引消费者试用; ②开展大量重复性广告,加深消费者印象; ③增加购买参与程度和品牌差异。
2. 社会营销观念
【答案】社会营销观念认为,企业和组织应该确定目标市场的需要、欲望和利益,然后向顾客提供超值的产品和服务,以维护与增进顾客和社会的福利。这种观念以消费者为中心,采取积极的措施,增进并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指把企业视为一个整体,全部资源统一运用,更有效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企业希望求得顾客的真正满意,把利润视为顾客满意的一种报酬,视企业的满意利润为顾客满意的副产品,不是把利润摆在首位。
3. 营销情报系统
【答案】市场营销情报系统所要承担的任务则是及时捕捉、反馈、加工、分析市场上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信息,用于提供外部环境的“变化资料”,帮助营销主管人员了解市场动态并指明未来的新机会及问题。市场营销情报信息不仅来源于市场与销售人员,也可能来自于企业中所有与外部有接触的其他员工。收集外部信息的方式主要有四种:①无目的的观察:②有条件的观察:③非正式的探索:④有计划的收集。
4. 尾数定价
【答案】尾数定价是指利用消费者数字认知的某种心理,尽可能在价格数字卜不进位、保留零头,使消费者产生价格低廉和卖主认真成本核算的感觉,使消费者对企业产品及定价产生信任感。
5. 成本导向定价
【答案】成本导向定价法是一种主要以成本为依据的定价方法,包括成本加成定价法和目标定价法两种具体方法。成本加成定价是指按照单位成本加上一定百分比的加成制定销售价格。增量分析定价法主要是分析企业接受新任务后是否有增量利润。增量利润等于接受新任务引起的增量收入减增量成本。此定价法与成本加成定价法的共同点都是以成本为基础,不同点是前者以全部成本为基础,后者则是以增量成本(或变动成本)为定价的基础。只要增量收入大于增量成本
(或价格高于变动成本),这个价格就是可以接受的。
6. 寻求多样化的购买行为
【答案】如果消费者属于低参与并了解现有各品牌和品种之间具有的显著差异,则会产生寻求多样化的购买行为。寻求多样化的购买行为指消费者购买产品有很大的随意性,并不深入收集信息和评估比较就决定购买某一品牌,在消费时才加以评估,但是在下次购买时又转换其他品牌。转换的原因是厌倦原口味或想试试新口味,是寻求产品的多样性而不一定有不满意之处。对于寻求多样性的购买行为,市场领导者和挑战者的营销策略是不同的:①市场领导者力图通过占有货架、避免脱销和提醒购买的广告来鼓励消费者形成习惯性购买行为; ②挑战者则以较低的价格、折扣、赠券、免费赠送样品和强调试用新品牌的广告来鼓励消费者改变原习惯性购买行为。
7. 域名
【答案】域名是指对应于互联网数字地址(IP 地址)的层次结构式网络字符标识,是进行网络访问的重要基础。换句话说,域名就是连接到互联网上的计算机地址。
8. 价值链战略环节
【答案】在一个企业价值链的诸多“价值活动”中,并不是每一个环节都创造价值。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实际上往往集中于企业价值链上某些特定的价值活动。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就是企业价值链的战略环节。价值链理论认为,行业的垄断优势来自该行业某些特定环节的垄断优势。抓住了这些关键环节,即战略环节,也就抓住了整个价值链。战略环节可以是产品开发、工艺设计,也可以是市场营销、信息技术,或是人事管理等,视不同行业而异。
9. 差异性营销战略
【答案】差异性市场营销战略是指把整体市场划分为若干需求与愿望大致相同的细分市场,然后根据企业的资源及营销实力,分别为各个细分市场制定不同的市场营销组合。或者说,企业多个营销组合共同发展,不同的营销组合服务于不同的细分市场。采用差异性市场营销战略的最大优点,是有针对性地满足具有不同特征的顾客群,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但是,这种战略也会由于产品品种、销售渠道、广告宣传的扩大化与多样化,致使市场营销费用大幅度增加。所以无差异性营销战略的优势,基本上也是差异性市场战略的劣势,只有在总量上扩大销售才有意义。因此,企业在市场营销中有时需要“反细分”或“扩大顾客的基数”,以此作为对差异性营销战略的补充和完善。
10.产品组合
【答案】产品组合是指企业提供给市场的全部产品线和产品项目的组合或结构,即企业的业务经营范围。企业为了实现营销目标,充分有效地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必须设计一个优化的产品组合。产品组合包括4个衡量变量,即宽度、长度、深度和关联度。
二、思考题
11.市场需求预测中应深入研究哪些因素?
【答案】某一产品的市场总需求是指在一定的营销努力水平下,一定时期内在特定地区、特定营销环境中,特定顾客群体可能购买的该种产品总量。对于需求的概念,可从8个方面考察:
(1)产品。首先确定所要测量的产品类别及范围。
(2)总量。可用数量和金额的绝对数值表述,也可用相对数值表述。
(3)购买。指订购量、装运量、收货量、付款数量或消费数量。
(4)顾客群。要明确是总市场的顾客群、某一层次市场的顾客群、目标市场或某一细分市场的顾客群。
(5)地理区域。根据非常明确的地理界线测量一定的地理区域内的需求。企业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划分区域,测定各自的市场需求。
(6)时期。市场需求测量具有时间性,如年度、5年、10年的市场需求。由于未来环境和营销条件变化的不确定性,预测时期越长,测量的准确性就越差。
(7)营销环境。测量市场需求必须确切掌握宏观环境中人口、经济、政治、法律、技术、文化诸因素的变化及其对需求的影响。
(8)营销努力。市场需求也受可控制因素的影响。市场需求受产品改良、产品价格、促销和分销方式等的影响,一般表现出某种程度的弹性,小是一个固定的数值。因此,市场需求也称为市场需求函数。图反映了市场总需求与行业营销费用的函数关系。
(a )市场需求作为行业营销费用的函 (b )市场需求作为行业营销费用的
函数
(假设在一个特定的营销环境下) (假设在两个不同的环境下)
图市场需求与行业营销费用
图表明,基本销售量或市场最低量在不支出营销费用时也会发生。随着行业营销费用的增加,刺激消费的力度加大,市场需求一般会随之增大,但报酬率由递增转入递减。当营销费用超过一定水平后,就不能进一步促进需求,市场需求所达到的极限值称为市场潜量。由于市场环境变化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