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南昌大学理学院635分析化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填空题

1. 用

法测定苯酚,所涉及的几个反应式是:

时,使试样中P 转化为

沉淀,再灼烧为

形式称重,

(1)_____(2)_____(3)_____(4)_____ 【答案】(1)(2)(3)(4)

2. 利用重量分析法测其换算因数为_____。

【答案】

3. 有相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两个样品_____是同一个化合物。

【答案】不一定

4. 现有四个组分a 、b 、c 和d ,在气液色谱柱上的分配系数分别为480、360、496和473, 组分_____保留时间最长;若以聚乙二醇20000为固定液,用色谱法分离正己醇、正辛醇、正壬醇,其出峰顺序是_____。

【答案】c ; 正壬醇、正辛醇、正己醇 【解析】分配系数

K 值越大,待分离组分在固定相中的停留时间越长,保留值越大;

聚乙二醇20000固定液的极性较强,分离组分时,出峰次序为极性由小到大。在正己醇、正辛醇、正壬醇中,烷基越大,极性越弱。

5. 在原子发射光谱中,常利用谱线的_____来进行定性分析,_____来进行定量分析。

【答案】波长;强度

6. 朗伯-比尔定律表达式中的吸光系数在一定条件下是一个常数,它与_____、_____及_____无关。

【答案】溶液浓度;光程长度;入射光的强度

7. 在重量分析过程中,过滤时使用了定性滤纸,最后灰分加大,它属于_____误差,消除的方法是_____。

【答案】系统;改用定量滤纸

8. 在原子吸收法中,由于吸收线半宽度很窄,因此测量_____有困难,所以用测量_____来代替。

【答案】积分吸收;峰值吸收系数

9 在分光光度计中,常因波长范围不同而选用不同材料制作的吸收池。可见分光光度法选用_____.

吸收池;紫外分光光度法选用吸收池;红外分光光度法选用带有_____窗片的吸收池。

【答案】玻璃;石英;岩盐

10.由于电解一般是在水溶液中进行,所以要控制适当的电极电位和溶液的pH 值,以防止水的分解。当工作电极为阴极时,应避免有_____析出,当工作电极为阳极时,应避免有_____产生。

【答案】氢气;氧气

二、简答题

11.

分子的基本振动方式有哪些?其红外活性和拉曼活性如何? 【答案】

的基本振动方式有对称伸缩振动,不对称伸缩振动。变形振动等对称伸缩振动

无红外活性,不对称伸缩振动和变形振动具有红外活性,而拉曼活性正好与红外活性相反。

12.紫外吸收光谱中主要的跃迁类型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答案】紫外吸收光谱中主要的跃迁类型及其特点如下:

13.根据物料平衡和电荷平衡写出(1)

【答案】⑴

(2)

14.设计用碘量法测定含滴定反应方程式以及计算

【答案】滴定剂选用

试液中

含量的方案。已知

要求列出测定步骤,滴定剂名称,指示剂名称,

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

指示剂用淀粉测定步骤如下所示:

反应方程式为:

(2) 溶液的PBE , 浓度为c (mol/L)。

由以上方程得到:

这样,可以求得

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为:

15.什么是副反应系数?它与条件稳定常数有什么关系?

【答案】未参加主反应组分M 或Y 的总浓度与平衡浓度[M]或[Y]的比值,叫做副反应系数;条件稳定常数的大小反映了金属离子与络合体和络合产物等发生的副反应,对络合物实际稳定程度的影响。

16.选择分析方法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案】干扰组分减少到不再干扰的程度;而被测组分在分离过程中的损失要小至可忽略不计的程度。

17.原子吸收法测定NaCl 中微量K 时,用纯KC1配制标准系列制作工作曲线,从工作曲线求算NaCl 中的K 含量,经多次测定结果偏高,说明其原因,并指出改进方法。

【答案】由于钾易电离而引起干扰,使工作曲线斜率偏低,而引起含量计算结果偏高。改进方法为:标准加入法或配制的标准系列中加入NaCl ,使标准与试样组成基本一致。

18.条件电位是什么?它与标准电位的关系如何?影响条件电位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条件电位是在特定条件下,氧化态和还原态的总浓度均为lmol/L时,校正了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后的实际电位。它在离子强度和副反应系数等都固定的情况下是一个常数。

对于能斯特方程为

所以条件电位与标准电位的关系:

影响条件电位的因素是: (1)酸效应,若是也会影响条件电位。

(2)盐效应,溶液中电解质浓度对条件电位的影响作用称为盐效应。原因是电解质的浓度变化可使溶液中的离子强度发生变化,从而改变氧化态或还原态的活度系数。

参加的氧化还原半电池反应,则酸度的变化直接影响条件电位,

若氧化态或还原态是弱酸或弱碱时,酸度对参与氧化还原半电池反应的存在型体有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