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国际贸易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内部规模经济
【答案】内部规模经济是指由于厂商内部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引起的生产率的提高和成本的下降。这一概念由规模经济所延伸出来,规模经济可分为“内部的”与“外部的”两种。内部规模经济主要来源于企业本身生产规模的扩大,具有内部规模经济的一般都为大企业、大公司,多集中于设计、管理、销售成本较高的制造业和信息产业,如汽车、飞机、钢铁、电脑软件行业等。
2. 斯托尔珀一萨缪尔森定理
【答案】斯托尔珀一萨缪尔森定理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斯托尔珀和萨缪尔森论证的,主要内容为: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的长期影响是,在出口(价格上升的)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报酬提高。在进口(价格下跌的)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报酬降低,而不论这些要素在那个行业中使用。所以,自由贸易会造成一国相对丰饶的要素的所有者的实际收入得到提高,而使相对稀缺的要素的所有者的收入下降,这意味着国际贸易尽管会提高一国整体的福利水平,但由于要素所有者收入分配格局会发生变化,因此这一福利水平的增长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同水平的分享。
3. 里昂惕夫之谜(里昂惕夫悖论)
【答案】里昂惕夫指出,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资本拥有量相对丰富,按照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应该是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国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国。然而他运用投入产出方法,对美国经济统计资料进行验证的结果却与理论预测不同,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或里昂惕夫悖论。对
;里昂惕夫之谜的几种解释:劳动力不同质(劳动效率学说)存在人力资本;存在关税及贸易壁垒;
自然资源稀缺;要素密集度逆转。
4. 民族自尊论
【答案】民族自尊论是一种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保护理论,该理论的主张是通过贸易保护政策来振兴民族工业、实现民族自尊。该理论认为:进口商品并不仅仅是一种与国内产品无差别的消费品,进口商品的品种、质量常常反映了别国的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而且进口的商品上都带有“某某国制造”的标签,以示与本国商品的区别。一般来说,进口货总是比国产的要“物美”一
,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所进口的先进工业商品,些,比同质产品又“价廉”一些(否则也不会进口)
许多是本国不能制造的。在消费者“崇洋赞洋”的时候,政府往往会觉得有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了增加民族自豪感,政府一方面从政治上把使用国货作为爱国主义来宣传,一方面企图通过贸易保护政策来减少外来冲击,发展本国工业。这种做法往往是不成功的,其结果可能是使国家更落后,离现代科技发展更远,民族也就更没有资本来自尊自主了。
5. 出口补贴
【答案】出口补贴又称出口津贴,是一国政府为降低出口商品的价格,加强其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在出口某种商品时给予出口厂商的现金补贴或财政上的优惠待遇。出口补贴的方式有:直接补贴,即出口某种商品时,直接付给出口厂商的现金补贴。间接补贴,即政府对某些出口商品给予财政上的优惠。
6. 经济全球化
【答案】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具体是指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活动的全球化,即生存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佳配合置。从根源上说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高度发展, 要求进一步跨越民族和国家疆界的产物。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7. 劳动力流动
【答案】劳动力流动是指劳动力从一个地方流向另一个地方。劳动力流动的原因有:自然环境因素,包括气候、土壤、淡水、矿产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经济、交通和通讯、家庭和婚姻、受教育程度等;政治因素,包括战争、国家政策、政治变革等。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推力(使人被迫迁移)和引力(吸引人们迁移)。
从流动的方向看,劳动力基本上是从人口多的国家流向人口相对少的国家,从经济落后工资低的发展中国家流向工资高的经济发达国家。
8. 国民待遇
【答案】
国民待遇它是缔结贸易条约的一项法律原则,是指一国给予所有成员国的公民和企业在经济上的待遇不低于给予本国公民和企业的待遇,这种待遇主要包括税收、知识产权的保护、市场的开放等,以保证成员国产品与本国产品以同样的条件竞争。资本主义国家在贸易条约中采用国民待遇条款,是为了在对方市场上取得与该国法人、自然人同等的地位和条件,以利于进行竞争,扩大贸易。国民待遇的适用范围通常包括:国内税,运输、转口过境,船舶在港口的待遇,船舶遇难施救,商标注册,申请发明权、专利权、著作权、民事诉讼权等;不包括领海捕鱼、购买土地、零售贸易等。国民待遇必须对等,不得损害对方国家的经济主权,并只应限于一定范围。
二、思考题
9. 如果假定法国生产葡萄和汽车,土地是生产葡萄的特定要素,资本是生产汽车的特定要素。
工人可以在这两个部门之间自由流动。在特定要素模型的框架内,讨论国内要素的报酬怎样变化:
(1)世界市场上葡萄的价格上升5%;
(2)有大量外国汽车厂商到法国投资;
(3)生产葡萄和汽车的工人都减少。
【答案】(1)当世界市场上的葡萄价格上升时,使得葡萄生产部门的劳动需求曲线上移。
用名义工资衡量的劳动收益率
实际工资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名义工资上升,
但上升的幅度小于的权重。若用葡萄的价格衡量
高。
葡萄行业的特定要素土地收益率增加,名义和实际收益即地租都增加;而汽车行业的特定要素资本收益率减少,名义和实际利率均减少。
(2)当大量外国汽车厂商到法国投资时,汽车行业特定要素增加。由于资本的増加,使得汽车部门的边际资本生产率得到提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汽车部门需求曲线上移。在这种情形下,由于价格没有发生变化,随着工资的上升,劳动的名义收益与实际收益都有所増加;名义和实际地租均下降;资本的名义和实际总收益都增加,但由于资本总量增加造成的名义和实际资本收益率(利率)不能确定。
(3)当生产汽车和葡萄的工人均减少时,公共生产要素的减少使劳动力市场规模缩小,表现为劳动力市场边界的内移。劳动减少的后果为:两个部门中劳动的名义和实际工资都上升;汽车行业的资本名义和实际收益都增加;葡萄行业的土地名义和实际收益的都增加。
10.假定印度在世界上是某种铜矿的供应小国。国内对这种铜矿的需求和供给分别为:
某一天印度政府突然意识到这种铜矿对发展军事工业的重要性,决定把它的出口限制在100单位,并免费发放了100单位的出口许可证。试分析出口数量限制对社会各利益方及总体福利的影响。如果政府知道国内铜矿市场的供需曲线,它还会选择使用许可证来限制出口吗?试为印度政府设计一种更加有利的限制方案。大国搞出口补贴要比小国损失小,是否搞生产补贴也是如此?
【答案】(1)出口数量限制对社会各利益方及总体福利的影响。
如图1所示,国内消费量()加上限制后的出口量()如果少于生产量,国内生产就会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造成国内市场铜矿价格的下降。价格下降对生产和消费的影响与征收出口关税时相同,铜矿消费者与生产者利益的变化也相同。与征收出口关税不同的是,政府有可能失去了税收收入。出口配额是免费分配的话,即免费发放出口许可证时。获得出口配额的部门(出口商)则得到了这部分由出口差价带来的利益,即图中的c 。对整个社会来说,这种方式所产生的利益变动与征收出口关税的情况一样。
相对自由贸易,出口许可证降低了国内铜矿的价格,消费者获利,国内生产者总体受损,但是得到免费出口许可证的部门仍然可以以国际价格出口,他们可能从中获利;然而社会总体福利依然是下降的。 増加,但实际工资是否増加不能确定,这要取决于用什么产品价格衡量,或取决于两种产品价格则实际工资下降,如果以汽车价格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