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802经济学二之政治经济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辨析题
1. 人类劳动的质的同一性,决定了抽象劳动在商品交换中只能在量上起作用。
【答案】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而商品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要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
一。因此,在商品交换中,使用价值和价值都起到作用。
商品是由劳动创造的,商品的两要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而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具体劳动同自然物结合,创造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因为“商品价值体现的是人类劳动本身,是一般人类劳动的耗费”。
不过,如果将抽象劳动仅仅理解为纯生理意义上的人类劳动力的支出,是不全面的。因为生产商品的异质的具体劳动转化成同质的抽象劳动是商品经济关系决定的,价值实体就是抽象的人类劳动。抽象劳动则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在价值中不包含任何一个非劳动的自然物质的原子。
可见,人类劳动的质的同一性,决定了抽象劳动在商品交换中只能在量上起作用。
2. 公有制经济和多种所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1)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区别不同经济制度的重要标志。经过反复的探索,我国确认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下来,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①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不是唯一的经济成分,要发展多种经济成分,但为了发展社会化大生产,为了逐步达到共同富裕,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②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与这种状况相适应,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一定要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相适应,才能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反之对生产力发展就会起阻碍作用。与生产力发展状况相适应,我国公有制经济只能在经济中占据主体地位,不能成为社会经济的唯一形式,这就需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即在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同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促进生产力的迅速提高。
③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存在、共同发展己是我国当前现实经济中客观
存在的事实。实践证明,这种所有制结构的变化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生产资料归社会主义国家的劳动者共同占有和支配的一种新型的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有多种实现形式,不仅包括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经济成分和集体经济成分。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3)对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深化的。目前在我国,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推进,随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将更加重要。在以后相当长时期内,非公有制经济将是国民经济发展最强劲、最稳定的动力,是创造就业机会的最大来源,也是越来越重要的税源。在以后相当长时期内,非公有制经济将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直接参与者和积极推动者。
所以,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简答题
3. 简述信用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两重性。
【答案】(1)经济学中信用是与商品经济相联系的范畴,指的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以偿还付息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信用活动日益频繁和深化,信用形式也日益多样化。以信用主体的小同可划分为: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等。信用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信用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信用也加剧了资本主义经济内在的矛盾。
(2)信用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积极正面的作用有:
①信用可以增加投资机会、促进资本的自由转移,推动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②信用可加速资本的积聚和集中,促进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大企业得以迅速建立和发展; ③信用可以加快商品流转的速度、节省流通费用,并使非现金结算得到发展,大批交易可以不使用现金支付,大大地节省了流通中的现实货币量,从而加快商品流通速度;
④信用可以给居民提供新的投资渠道和金融资产的持有方式,可以使每个家庭把他们的消费按时间序列进行适当的安排,形成合理的消费结构;
⑤信用有效地调节着国民经济运行,通过信用工具及其衍生工具对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进行适时、适度的干预,促使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信用制度把集中起来的闲置资本借给资本需要者,赋予其把资本投入于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价值增值的可能性,事实上增加了资本需要者的可支配
货币资本,是一种资本创造过程。信用杠杆极大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成为发展经济的引擎。
(3)信用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消极负面的作用有:
①信用可能造成虚假繁荣,加深生产与消费的矛盾,触发生产过剩的危机。银行信用使商业资本取得大量贷款,在商品尚未销售之前继续购买商品; 商业信用则使商业资本在商品未销出之前继续赊购商品,造成虚假的需求,误导产业资本盲目扩大生产,使大批商品积压在流通中,造成生产与消费的矛盾,从而导致生产过剩的危机;
②信用还会引发货币信用危机。当信用造成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尖锐化并发生生产过剩危机时,由商业信用引发的债务得不到偿还,商业信用急剧缩减,银行贷款难以收回,就会造成货币流通和信用的严重混乱,发生信用危机;
③信用刺激投机。投机者往往利用信用融通资本的机会,从事投机操作,牟取投机利润,结果引起流通秩序混乱,市场信号失真,生产盲日发展,加剧经济危机。
4. 为什么说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范畴?
【答案】(1)含义
①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它表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因而又称为剥削率。以m ´代表剩余价值率,则。
剩余价值率还可以用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的比率来表示。工人全部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劳动时间,称为必要劳动时间,这个时间中支出的劳动称为必要劳动; 另一部分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称为剩余劳动时间,这个时一间中支出的劳动称为剩余劳动。此时剩余的值率
②利润率:利润率又称“资本利润率”、“资金利润率”,是指剩余价值或利润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2)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是小同的范畴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二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范畴,主要体现在:
①两者表示的关系不同,剩余价值率揭示的是资本家与工人对新创价值占有的比率,而利润率是表示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②一者在量上也不相同,由于全部预付总资本在量上总是大于可变资本,因此利润率总是低于剩余价值率。
③剩余价值率表明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是可变资本,而利润率却掩盖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从而进一步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5. 简述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的影响。
【答案】经济全球化是以资本、技术、信息等各类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动和配置,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它具体表现为:贸易自由化程度提高,金融国际化趋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