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压电智能材料驱动泵关键技术研究

关键词:智能材料,压电泵,配流阀,粒子群优化,压电保护,能量回收,液压放大,故障容错

  摘要



        泵是一种用于增加流体压力、驱动流体运动的装置,是流体系统必不可少的关键部件之一。为提高传统泵在功率密度、控制精度、响应速度等方面的性能,人们将传统泵与智能材料驱动技术融合,提出了全新的智能材料驱动泵的概念。目前,常见的智能材料泵大多仅通过单个驱动元件产生流体能量,同时辅以被动或主动配流阀对流体进行整流。上述结构不可避免的造成了现有智能材料泵的流量小、流量脉动大、功率低、可靠性差等问题,限制了其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因而有必要重新对智能材料泵的工作原理与体系结构进行深入研究,提出新的原理结构,改善泵性能。


        本文以压电智能材料驱动泵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了碟片式单向阀及其配流的被动式单压电驱动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多压电驱动的循环式主动配流泵;为进一步提高新型多压电泵性能,提出了一种大流量且高可靠的改进型多压电驱动泵。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碟片式单向阀常被用作被动式压电泵的配流阀,其性能直接影响着泵的输出特性。传统碟片阀大多是基于静态指标设计的,而压电泵通常工作在高频状态。随着工作频率的提高,碟片阀的反向截止性能面临严重挑战,因而有必要对其动态特性进行研究。此外,碟片阀的参数对其动态特性的影响非常复杂且敏感,这使得精确设计阀参数十分困难。为了优化碟片阀的动态设计过程,本文提出了一种通用的单向阀动力学建模与优化设计方法,实现了碟片阀根据不同工况需求的最优设计。文中以一种典型的三曲梁式簧片结构为例,利用动力学建模方法建立了碟片阀流量关于其簧片关键参数的模型;利用粒子群优化方法对不同工作频率下的簧片参数进行优化;根据优化结果开发了碟片阀及其测试系统。仿真与实验结果证实了上述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 基于碟片阀开发了被动配流式单压电驱动泵。在泵系统设计中,针对压电陶瓷驱动器(Pb[ZrxTi1-x]O3, PZT)在高频工况下极易发生损坏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球顶式压电保护机构,有效地隔离了对PZT有害的外载荷,提高了压电泵的可靠性;同时,利用PZT在电气上可等效为电容的特点,本文开发了高效能的PZT驱动电路,对PZT释放的能量进行回收再利用,有效地提高了电路工作效率。上述设计可适用于所有PZT驱动的系统中,具有一定的通用性。此外,为深入了解压电泵中各部件的耦合工作关系,开发了系统完整的动力学模型,并对碟片阀簧片厚度、液体含气量、碟片阀流量系数等关键参数进行分析,为系统的进一步优化设计奠定理论基础。随后,通过实验验证了上述设计的有效性和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3) 针对传统压电泵中存在的输出流量小、流量脉动大、需要额外配流元件、可靠性差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多压电驱动的循环式主动配流泵。系统中采用4根PZT同时驱动流体运动,使得泵的输出流量能够成倍提高。同时,每根PZT均可独立控制,通过设计它们各自的控制指令,可以使整个压电泵的输出流量保持恒定,消除了系统的流量脉动。通过集成设计活塞与主动配流阀,使二者能够同时被1根PZT驱动;增加的主动配流阀可用于泵内其他活塞的配流,因而整个泵无需额外的配流阀即可实现流体的双向可控输出。此外,单套PZT及其驱动的部件的损坏不会造成整个泵失效,通过重构剩余的3套部件仍能维持压电泵的降级工作,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基于上述设计,开发了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对系统在无脉动指令下的输出特性、关键参数、容错工作方式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实验验证了设计方案,并对实验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为系统的改进设计指明方向。

        (4) 为进一步提高多压电驱动泵的性能,提出了一种大流量且高可靠的多压电泵改进设计方案。在PZT驱动机构中引入位移放大元件,一方面增大了活塞行程,即提高了泵排量;同时,扩大了配流阀开口,缓解了吸油不足的问题。此外,通过改进配流阀的形式,简化了泵内的油路;同时,使系统在发生部分二次故障情况下仍可工作,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通过与第一版方案对比,证实了新型泵具有大流量输出、高可靠性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