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山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辨析题

1. 教学模式就是教学方法。

【答案】此观点错误,具体分析如下:

(1)教学模式是指反映特定教学理论逻辑轮廓的、为保持某种教学任务的相对稳定且具体的教学活动结构,是对各种教学法及其理论依据和结构所作的纲要式的描述。教学模式通常包括五个因素: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和教学评价。教学模式是一种结构框架,它从宏观上把握了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 它也是一种活动程序,具有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2)教学方法是指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作用所采用的方式,是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的统一。教学方法一般都是按照教学活动的外部形态区分来命名的,如讲授、谈话、演示、练习、讨论、实习等,都体现一种教学活动,具有独特的教学功能,不能用其他方法来代替。

(3)教学模式具有概括化、理论化的特点,教学方法则具有具体的、可操作的特点。通常情况下,教学方法侧重于实践,而教学模式侧重于理论。教学模式包含了一定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等,属于较高层次。因此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同起来是错误的。

2. 公学之所以后来被改革主要是因为它没有起过积极意义。

【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1)公学的含义:

①公学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是英国富家子弟升入大学的预备学校,属于中等教育性质; ②学校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培养一般公职人员,教学设备、条件和教学质量均高于文法学校;

③注重古典知识的学习,为适应上层社会交往的需要,注重体育和军事训练,养成绅士风度。

(2)公学的作用:在历史上曾为英国培养了不少政治、经济领袖人才,以天才教育相标榜,被称为“英国绅士教育的摇篮”,最为人称道的是伊顿公学、温彻斯特公学等。

3. 人是教育的产物。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人是教育的产物”是一种外栋论的主张,夸大了教育对人发展的影响。它一方面忽视了遗传及成熟等因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忽视了人在自身发展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实际

上,人的发展是内外因交互作用的产物,教育只是给个体发展提供了外部条件。

4. 思维定势总是阻碍问题的有效解决

【答案】此观点错误。具体分析如下:

(1)思维定势是指人用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固定的模式是已知的,事先有所准备

(2)思维定势有时会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又阻碍问题的解决,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①当新问题与原有问题的条件和解题要求基本相同时,思维定势能使人根据面临的问题联想起已经解决的类似的问题,将新问题的特征与旧问题的特征进行比较,抓住新旧问题的共同特征; 可以使人将己有的知识和经验与当前问题情境建立联系,利用处理过类似的旧问题的知识和经验处理新问题,或把新问题转化成一个已解决的熟悉的问题,从而为新问题的解决做好积极的心理准备。

②当新问题与原有问题的条件和解题要求不相同时,定势使人习惯性地采取原先的方法去解决新问题,使人的思维活动刻板化,而不进行别的尝试,就会阻碍问题的解决。所以认为思维定势总是阻碍问题的有效解决是错误的。

5. 夸美纽斯主张设立全国统一的学制。

【答案】正确

(1)为了使国家便于管理全国的学校,为了使所有的儿童都有上学的机会,夸美纽斯主张建立全国统一的学制。他依据儿童的年龄特征,把人从出生到成年接受教育的过程分为四个时期,每期6年,各由相应的学校进行教育:

①出生1~6岁是婴儿期,在“母亲的膝前”——母育学校接受家庭教育;

②6~12岁是儿童期,由设在每个村落的国语学校进行初等教育;

③12~18岁是少年期,由设在每个城市的拉丁语学校实施中等教育;

④18~24岁为青年期,通过设于省城或王国的大学接受高等教育。

(2)夸美纽斯首次提出的这种前后衔接的统一的学校体系,从学校的设置上打破了封建教育的等级限制及其没有系统的学校体制的状况,是教育思想发展史上关于学校设置理论的一个重大进步,对后来资本主义学校制度的形成有很人的影响。

6. 《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第一本教育学专著。

【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1)《论演说家的教育》主要内容

《论演说家的教育》又名《雄辩术原理》,由昆体良创作,是昆体良约二十年教育教学工作经验的总结,又是古代希腊、罗马教育经验的集大成者。具体内容包括:

①教育目的。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最高道德修养的演说家。演说家的培养分为四个阶段:家庭教育、初级学校、文法学校及雄辩术学校。

②幼儿教育。昆体良非常重视幼儿教育,认为幼儿教育可以在德行和知识方面为雄辩家的培养打下初步的基础,主张应尽早让儿童接受学校教育,

③学校教育。昆体良认为学校教育比家庭教育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在他看来,学校里学生集中,不但有结交的环境,也有竞争的、互相观摩学习的机会,因此,从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一般都能很快地胜任演说家的角色,在公众面前发表演讲。

④教学理论。在总结长期教学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昆体良对教学原则和方法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倡导因材施教,十分重视教师的作用,坚决反对体罚。

(2)总结

《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第一部研究教育理论的著作,但称其为西方第一本教育学著作的说法是错误的。

二、简答题

7. 简述陈鹤琴“活教育”思想体系的三大命题。

【答案】(1)“活教育”的目的论:“做人,

(2)“活教育”的课程论:“大自然、

(3)“活教育”的教学论:“做中教,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8. 简述古代阿拉伯教育的特色及其对世界文化教育的影响。

【答案】(1)阿拉伯人在7世纪兴起之初,其文化教育是非常落后的。但是在历史上比较短的时间里,他们竟然后来居上,建立起“一种融合了犹太文化、希腊一罗马文化和波斯一美索不达米亚文化传统的混合文明”,使自己在文化科学的成就上达到了引人注目的高峰。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阿拉伯国家的许多哈利发推行了一种比较开朗的文化教育政策。他们对被征服地区人民的宗教信仰和文化采取了比较宽容的态度,并鼓励学术研究。因此,阿拉伯人就能在继承东、西方文化成果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自己的文化与教育。

(2)阿拉伯的教育具有尊师重教、教育机会比较均等、神学与实用课程并存、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和多方筹集教育资金以保证发展教育的物质条件等鲜明特点。这些特点也是与他们的文教政策有机联系着的。

(3)阿拉伯人由于教育政策开明,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并在科学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这对后世影响非常大。阿拉伯的伟大数学家穆罕默德创立了代数,他编写的《积分和方程计算法》于12世纪传到西欧,一直到16世纪还是大学使用的教材。通过他的著作,西方还懂得了使用阿拉伯数字。阿拉伯人在天文学、医学、哲学和文学方面也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化学家和医生拉齐斯、医生伊本·西那等的许多著作解决了广泛的医学问题; 哲学家伊本·拉西德对亚里士多德著作所作的注释、提示和摘要在西方流传了几个世纪,对西欧重新认识古希腊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阿拉伯的学校也因教学内容充实吸引了许多西欧青年,使他们的思想受到影响,这对西欧文艺复兴也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