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实验心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社会认知和非社会认知在记忆上有什么差异?

【答案】Mitchell 等人(2004)关于社会认知与非社会认知在记忆上差别的实验。

(1)实验材料

180个描述人格特质的句子,分别描述18种人格特质; 如,可爱有趣的(舞会上他第一个开

,不替别人着想的(他拒绝将他多余的毛毯借给别的野营队员)等。 始跳舞)

(2)实验过程

①学习阶段

a. 句子与18张面孔配对,每张面孔与10个句子配对,其中5个句子都属于一种人格特质(如,

,其余5个句子从描述其他人格特质的句子中随机挑选。 可爱有趣的)

b. 面孔一句子对呈现时要求被试“形成印象”,或要求被试“记住顺序”。因此,被试就有了社会认知的与非社会认知的两种任务。

c. 指示语告诉被试在“形成印象”时,要根据句子去推测某人的人格特质,以后要测验他们关于18个人(面孔)的推断。“记住顺序”的指示语告诉被试,要根据句子描述某人(面孔)经历过的活动并记住句子出现的顺序,以后要测验这种顺序。

d. 实验中并不进行关于18个人的推断的测验,也不进行句子顺序的测验。

②再认阶段

a.180个句子重新一一与面孔配对呈现。对应于大脑的扫描过程。

b. 再认测验分三组进行,每组的结构为::6张面孔,其中1张是正确的,其余5张是干扰项;

,每张面孔呈现10次,共使用60个句子,其中30个句子是““形成印象·的,另外30个句子是“记

住顺序”的。

c. 被试的任务是在每组的6张面孔中挑出一张,该面孔与呈现的句子配对过。

(3)实验结果

①行为结果

17名被试行为实验结果表明,被试正确将面孔与句子匹配的概率为58.8%,远高于随机的概率(1/6—16.7%)。更重要的是,社会认知,即“形成印象”条件下的击中率62.9%显著高于非社

,条件下的击中率为54.6%。 会认知,即“记住顺序”

②fMRI 的结果

fMRI 的结果表明,“形成印象”任务激活了背内侧前额叶,而非社会性的“记住顺序”任务则激活额上回与顶回、前中央回和尾状核。此外,在再认测验中,“形成印象”的社会认知的正确再认激活了背内侧前额叶,而“记住顺序”的非社会认知正确再认则激活了右侧海马。

2. 到底是注意本身容量有限还是它所涉及的感觉、知觉以及其他高级心理过程容量有限?

【答案】不能简单认为是注意本身容量有限还是它所涉及的感觉、知觉以及其他高级心理过程容量有限,注意本身容量有限和它所涉及的心理过程容量有限是容量有限性的两个方面。

(1)注意本身容量有限

注意的能量是有限的,其中注意的能量分配理论认为,任务分配到的注意资源的多少取决于所需的心理努力的程度。只要对注意的能量没有超过上限,人们就能同时进行几项任务。但是注意的能量有限,这个界限具体是多少却不能被精确的估计。

(2)心理过程容量有限

注意的选择性与容量有关,可以从注意的两个特点来进行分析。首先,人们的意识知觉总是有选择性的,这种选择性可以让人们通过控制感知觉,思维及行动活动的优先次序来影响人们的经验与行为; 其次,人们在一个单位时间内执行各种心理操作的能力是有限度的,这些心理活动包括感知觉分析、思维、记忆及运动活动的规划。

因此,对于有限的理解,不能单独从某个方面来说明,因为注意本身和注意所涉及的感知觉以友其他的高级心理过程容量都是有限的。

3. 传统心理物理实验方法测量感受性时会产生哪些方面的误差? 请分析它们对实验结果的可能影响及可采取的控制措施。

【答案】传统心理物理实验方法包括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以及平均差误法。

(1)传统心理物理实验方法测量感受性时会产生的误差

用传统心理物理实验方法测量感受性时会产生的误差包括: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 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 时间误差; 空间误差; 动作误差; 顺序误差等。

(2)各种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可能影响

①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是在用最不变化法测量阈限时的常见误差,习惯误差是由于被试在长的序列中做出相同的判断的倾向所引起的误差。期望误差是由于被试在长的序列中做出相反的判断的倾向所引起的误差。习惯误差会造成递增序列阈限增高,而递减序列阈限降低,期望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与习惯误差相反。

②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是在用最不变化法测量阈限时的常见误差,练习误差是由于实验的多次重复,被试熟悉了实验情境,对实验产生的兴趣,而导致的反应速度以及准确性提高的现象。疲劳误差则是由于实验的多次重复,被试产生的疲劳或厌倦情绪,而导致的反应速度以及准确性的下降。随着实验的进行,练习误差会使阈限降低,而疲劳误差会使阈限升高。

③时间误差是由于两个刺激呈现时间的不同而造成的误差,当用传统心理物理法测量差别阈

限,标准刺激与比较刺激继时出现时,会产生时间误差。

④空间误差是指由于刺激呈现位置的不同而造成的误差。当用传统心理物理法测量差别阈限时,标准刺激在比较刺激左边与右边的次数不等时,就会产生时间误差。

⑤动作误差是由于平均差误法中被试自己调整比较刺激比标准刺激长或短时产生的误差。 (3)对各种误差的控制措施

①对于习惯误差、期望误差、练习误差、疲劳误差的控制措施:在用最不变化法来测阈限时,不能只用一种系列的刺激,而应该是递增和递减系列交替进行,且二者的次数还应相等,这样还可以平衡练习和疲劳因素对两种系列造成的影响。

②对于时间误差的控制措施: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不能总是先呈现标准刺激后呈现比较刺激,而要使标准刺激的呈现先后各半。

③对于空间误差的控制措施:标准刺激在左边和右边的次数各占一半。

④对于动作误差的控制措施:被试从长于和短于标准刺激处开始调节的次数也各占一半。

4. 注意的过滤器理论包括哪些理论? 分别用什么实验验证? 这些理论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答案】(1)注意的过滤器理论

注意的过滤器理论包括三种,分别为:早期选择模型(单通道模型)、中期选择模型(衰减模型)、晚期选择模型(反应选择模型)。

(2)三种过滤器理论的验证实验

①早期选择模型采用双耳分听实验验证。让被试的双耳同时分别听到两个分离的相互独立的声音,要求被试或是以耳朵为单位分别再现,或是以双耳同时接收的信息顺序成对再现,或是随意再现。

②中期选择模型采用追随耳实验验证。即要求被试在双耳分听过程中始终复述某一个耳朵听

到的信息,并且忽略所有来自另一耳朵的信息。这两个耳朵被分别称为“追随耳”和“非追随耳”。

③晚期选择模型采用双耳识别实验验证。即让被试同时注意双耳,当从右耳或左耳听到随机呈现的靶子词时,要分别作出反应。

(3)三种过滤器理论的不同点

①早期选择模型认为,注意瓶颈位于信息加工的早期阶段,以避免中枢系统超载。在这个瓶颈中作为过滤器的注意对进入的信息加以调节,选择一些信息进入高级分析阶段,其余信息则可能暂存于记忆中,然后迅速衰退。通过过滤器并进入高级分析水平的信息再接受进一步的加工,从而被识别和存储。这种过滤器类似于高保真听力设备中的交叉滤波器。它是按“全或无”方式进行工作的,即接通一个通道的同时关闭所有其他通道。

②中期选择模型重视中枢系统的二次选择功能,认为过滤器并非依“全或无”的原则工作,而是按衰减方式进行的; 不是只允许一个通道(追随耳)的信息通过,而是既允许追随耳的信息通过,也允许非追随耳的信息通过,只是非追随耳的信号受到衰减,强度减弱了。但若这些减弱的

,具有较低的阈值,那么仍可得到高级加工而被非追随耳信号具有特别的意义(比如自己的名字)

最终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