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之社会工作概论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社会工作实习在社会工作专业训练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答案】社会工作实习在社会工作专业训练中的地位体现为:

(1)社会工作实习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与训练中的重要的一环

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是实务性、操作性取向的专业。它不止于“纸上谈兵”,而要通过努力实十,达到人人共享社会福利、实现社会福利的理想目标。这样,社会工作的实践就既有宏观的政策研究与制订,又有在中观与微观层面对社区、团体及个人的直接服务。

因此,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与训练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提供机会,使学生亲身实践课堂上所学习的专业知识与理论原则,使学生能将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中的“行动”,把它“做”出来。也就是要进行社会工作实习。

(2)社会工作实习是整个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的有机部分,在专业训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实现专业养成的重要途径与手段

社会工作实习是一个结构化的教学过程,是为着专业养成所必需的教育训练过程,学习是它的基本特性。

①社会工作实习是一个持续的学习过程。

②社会工作实习是一种临床实习。

③社会工作实习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过程。

④实习教育不同于志愿服务。

(3)社会工作实习是培养具有专业素质的社会工作者的重要一环

社会工作实习会工作实习的目标就是提供机会,让学生了解机构的功能,在实务工作情境中增进专业素质。社会工作者所要具备的专业素质包括专业知识与实务能力、专业自主与专业自我、专业意识与专业价值观和应变与成长能力。

①整合课堂所学理论与实务工作,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和实务工作能力

②发展专业自主能力

③增进专业自我

④培养专业意识与专业价值观

⑤培养反思、批判精神,促进专业成长

2. 简述矫正社会工作者对刑释人员提供的服务的主要方法。

【答案】矫正社会工作者对刑释人员提供的服务,也称为更生保护,其主要方法有:

(1)提供住宿场所

为暂时不被家庭接纳或无家可归的刑释人员解决安身问题,同时在住宿中提供监管和辅导服务,帮助刑释人员顺利完成由监禁环境向开放社会的过渡。

(2)提供就业、就学辅导

寻找工作或继续求学是刑释人员回归社会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社会工作机构和人员在这方面的服务包括对刑释人员进行工作技能培训,帮助介绍职业,帮助联系就学学校等,同时还要通过辅导帮助养成工作和学习的意识与习惯。

(3)提供生活辅导和医疗保健转介服务

刑释人员中有相当部分人员具有不良生活习惯,社会工作者的职责也包括为其提供生活辅导和医疗保健转介服务,帮助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4)提供物质援助

刑释人员往往缺乏生活工作的物质条件,为帮助其尽快建立起正常的生活、工作秩序,社会工作者应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对其进行物质援助。

3. 什么是贫困? 试述我国的贫困现状。

【答案】(1)贫困的含义

贫困首先是一种经济现象,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它通常被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 ①1899年西勃海姆关于贫困的定义极具代表性“如果一个家庭的总收入不足以取得维持仅仅:

是物质生活所必备的需要,那么该家庭就是处于贫困状态。”因此绝对贫困又称生存贫困,是指收入难以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准的状况。

②相对贫困是指一个人或家庭的收入比社会平均收入水平少到一定程度时所维持的那种生活状况,它不是根据某一固定标准,而是根据低收入者与社会其他成员收入的差距来定义贫困。

(2)中国的贫困现状

①农村的贫困

a. 中国反贫困行动的对象不是贫困人口而是贫困地区,即贫困县,因此,农村贫困线的确定也是以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指标为依据的。

b. 中国贫困人口的标准是1986年由政府有关部门在对6.7万户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支出调查的基础上计算得出的。1986年以1985年农村人均纯收入206元为标准确定了331个国家级贫困县。到2003年当时人均纯收入206元的标准相当于637元,这是一个维持基本生存的最低费用标准,被称作温饱标准。

c. 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农村极端贫困人口迅速减少。目前这一部分贫困人口集中分布在自然条件最恶劣的地区,交通闭塞,人口素质低,因此缓解贫困及农村发展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②城市的贫困

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原有的宏观利益格局进一步变化,我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社会各阶层之问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这一过程中最明显的变化即一批城市新贫民的出现,使城市贫困问题日益严重。

从群体分布来看,城市贫困人口主要由以下七类人员组成:

a. 企业不景气而发不出工资或所发工资严重不足的职工及家庭人员;

b. 下岗、失业及待业人员;

c. 部分离退休职工;

d. 长期从事低收入工作的居民;

e. 社会救济及优抚对象;

f. 因物价上涨导致实际收入下降而低于贫困线的居民;

g. 流入城市的待业农民工。

4. 什么是矫正社会工作? 它与矫正工作有何联系和区别?

【答案】(1)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

矫正社会工作也称矫治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在矫正体系中的运用。它是指专业人员或志愿人士,在专业价值观指引下,运用专业理论和方法、技术,为罪犯(或具有犯罪危险性的人员)及其家人,在审判、监禁处遇、社会处遇或刑释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使罪犯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福利服务。

矫正社会工作包括以下四方面的涵义:

①矫正社会工作是一种社会福利服务;

②矫正社会工作是为特殊社会弱势群体—罪犯或违法人士提供的福利服务;

③矫正社会工作是司法矫正体系中的社会福利服务;

④矫正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化的社会福利服务。

(2)矫正社会工作与矫正工作的联系和区别

矫正在司法领域有较广泛的适用范围和较高的使用频率。矫正工作是从实践的层面讲,指的是国家行刑机关为预防罪犯再次犯罪而进行的活动。

①两者的联系:

a. 从功能看,两者都是为了防止罪犯再次犯罪而进行的活动;

b. 矫正社会工作是矫正工作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矫正社会工作是矫正工作与社会工作的结合。

②两者的区别:

a. 从性质上说,矫正工作是一种刑事执法活动,而矫正社会工作则是一种助人活动;

b. 从事工作的主体不同,矫正工作的从事主体是司法人员,而矫正社会工作的从事主体则是社会工作者(司法社工);

c. 矫正社会工作运用专业社会工作价值的引导,在其工作中体现了专业社会工作接纳、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