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浙江财经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部70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答案】世界是多样化的世界,是多样化统一的世界,社会主义多种道路只是形式的不同,而本质上都是社会主义。由于各个民族风俗不同,认同感不同,最主要的是国情不同,那么解决这种矛盾的社会主义革命方式就不同。多种因素的不同导致了社会主义的多样性。
2. 社会基本矛盾
【答案】(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就是指贯穿社会发展过程始终,规定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趋势,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根本的推动作用的矛盾。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并规定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 制约着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3)社会基本矛盾规定并反映了社会的基本结构的性质和基本面貌,社会基本矛盾实际上也就是社会基本结构要素之间的矛盾。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3. 交换价值
【答案】交换价值是指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或关系。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4. 社会存在
【答案】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卞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1)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永恒的、必要的条件,它还作为劳动对象不断进入人们的物质生产领域。
(2)人口因素也是重要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社会发展起着制约和影响的作用。人是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主体,人口数量、素质、结构等状况对社会存在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在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方式就是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结合的特殊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它集中地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5. 哲学基本问题
【答案】(1)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①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②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6. 社会主义民主
【答案】社会主义民主又称“无产阶级民主”,是新型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与以往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少数人的民主在性质上根本不同,社会主义民主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它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7. 实事求是
【答案】“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实事求是就是要我们去认真追求、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工作的向导。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出发,探求事物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实事求是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当的思想路线,也叫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它的精髓也是实事求是。
8. 金融寡头
【答案】金融寡头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他们支配了大量的社会财富,控制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和上层建筑,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统治者。
二、辨析题
9. 人民群众与英雄人物共同创造历史。
【答案】该说法错误,具体分析如下:
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不能把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相提并论。宣扬“共同创造历史”论,本质上是鼓吹英雄史观。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根本原理。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则富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更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而其生产活动的主体是劳动群众。与此同时,人民群众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改进生产关系。
(3)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并不否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创造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而英雄人物则起到了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杰出的英雄人物虽然在历史发展中有重要作用,但不能说人民群众与英雄人物共同创造历史。这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作用是杰出人物历史作用的基础。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从属于并受制于人民群众的作用。
②杰出人物的力量来源于人民群众。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杰出人物就不可能产生,也不可能有任何作用。
③杰出人物发挥历史作用的方向和程度、功过是非,都取决于是否符合历史规律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
④杰出人物发挥历史作用的方向和成都、功过是非,都取决于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是否符合人们群众的礼仪。
因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10.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答案】这种说法正确,具体分析如下:
“社会和谐”,是人类对未来理想社会的美好追求。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开始把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设想付诸实践。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主义属于共产主义范畴,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与旧的社会有着本质的不同。它是一个在生产力逐步走向发达的基础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从而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的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应该是和谐的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但是,把社会和谐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是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
简言之,“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而“本质属性”,按照马克思的说法,是事物的本质在一定关系中的表现,既反映事物的根本性质,又反映基本特征,从这两个方面区别于其他事物。社会主义的本质,我们己经很清楚了。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呢? 就是社会和谐。社会和谐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卞义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及以前的社会形态的根本区别。所以,它是对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精辟概括。这既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是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
11.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进步,从哲学上讲违背了“矛盾统一性与斗争性共同推动事物发展”的马克思卞义基本原理。
【答案】该说法错误,具体分析如下:
(1)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进步,从哲学上讲并不违背“矛盾统一性与斗争性共同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