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语言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822语言学基础之语言学概论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语法
【答案】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即说话所遵守的词句排列组合的规矩。它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即平常说的语法事实; 二是指语法学,即研究、描写、解释语法结构规律的科学,是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语法具有抽象性、生成性、层次性、递归性、系统性和稳固性等特征,一般包括词法和句法:词法是指词的构成和变化的规则:句法是指词或词组组成句子的规则。
2. 音位文字
【答案】音位文字是表音文字中的一种。它是表音文字根据其所表示的语音单位的性质划分出的更小的类。有的字符表元音,有的字符表辅音,字符可以记录语言中所有的音位。如拉丁字母,英文就是使用拉丁字母作为字符的音位文字。
3. 词语的替换
【答案】词语的替换是指改变某类现实现象的名称,而现实现象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或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的词语演变现象。也是词汇演变中的一种常见的现象。核心词汇相对比较稳定,一般词汇的词语替换则比较频繁,它与社会的变化密切相关。
例如,我国古代称三十年为一世,唐初时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用“代”替换“世”。我国封建社会的官吏有朝廷发的“体禄”,包括“体米”和“体银”,随着封建社会的消亡,人们的社会关系和获取工作报酬的方式起了变化,这些词语就弃之不用了,代之而起的是“薪水”一词,而“薪水”后来又被“工资”所替换。社会生活的急剧改变、社会观念的改变都会引发语言出现相当数量的词语的替换。
4. 词类
【答案】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划分词类的日的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和各类词的用法。分类的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主要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是参考的依据。按照汉语语法的老传统,词可以先粗略地分为实词和虚词。实词再细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以及特殊实词拟声词、叹词; 虚词再细分为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5. 语义场
【答案】语义场是指在同一个语义系统中,在共时条件下,若干个具有共同义素的义位聚合起来的聚合体。把不同的词的意义进行比较,可以看到某此词义与另一咚词义往往有某些共同的特点和相互关系(可以通过义素表现出来)。人们根据这些词义上共同的特点和相互关系把词分成大大小小不同的类,这就是词义的聚合,分出来的类就是语义场(词汇场)。所以语义场就是通过不同词之间的对比,根据它们词义的共同特点或关系划分出来的类。属于同一语义场的各词义有共同的义素,又有一些不同的义素,表明词义彼此之间的区别。例如,汉语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可以构成一个亲属义场,它们共同的语义特征是同胞亲属,同时在性别和长幼上又各自具有不同的语义特征,彼此区别。由于抽取的共同语义特征不同就会构成不同的义场,因此不同的义场会有层级关系或交叉关系。
二、简答题
6. 举例说明什么是语言发展的规律?
【答案】语言发展的现象是错综纷繁的,但是通过对这些纷繁现象的深入研究,却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从而可以概括出一些对所有同类现象都适应的公式。这些公式表明了语言发展的一般趋势,它们就是语言发展的规律。
例如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有些音节在中古时声母本来是[*k-],这些声母到了现代的普通话里,有的仍旧是[k-],有的却变成了。如果我们进一步研究,就能发现[*k-]的这种分化是以后面的
,否则音为转移的,是有一定的条件的:凡后面有[*-i、-i 、-j-、-Jw-]等音的[*k-]门都一律变为
情况。[*k‘-]由于韵母的不同而分化为[k‘-]和
‘
iei]>
了; [*x-]则分化为[x-]和就不变。如果我们再看看中古其它舌根音[*k‘-][*x-],我们就会发现在它们的发展中也有同样的,例如“看”[*k‘an]>[k‘an], “启”[*k、“香”。,例如“荒”我们还知道,中古汉语的舌尖齿酿音[*ts-, ts ‘-、s-]在上述条件下,到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也都变成。这样,我们就可以从这些表面上迥然不同的现象中,找到它们的本质联系,从而概括出“各种舌根音和舌尖齿酿音因为受最高前兀音或与这种兀音部位接近的半元音的影响,而变为舌面中颗音”的公式。这也就是中古汉语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发展的一条规律。
7. 为以下词语序列加注国际音标。
只有 沉静 下来 智慧 才能 升起 【答案】
8. 为什么说语言不是自然现象、也不是个人现象?
【答案】(1)语言不是自然现象。任何语言的产生、发展和死亡都是与一定社会的产生、发展和死亡息息相关的。在语言研究中利用一些自然科学的成就固然是语言学的一个进步,但无论怎样地研究语言都不能改变语言是社会现象这一事实。语言除了具有社会属性之外,还具有自然属性。但是,语言的一切自然属性都不是语言的本质属性。
(2)语言不是个人现象。任何语言都是适应社会的需要而被创造的,而且是经过许多时代由全社会创造出来的。当然,人们也不能抹煞个人在语言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既然社会推动了语言的发展,那么作为社会成员的每个个人在语言发展中就会有一分作用。语言中的创新在得到社会公认而普遍使用之前,总是先出现在少数人的言语中的。
9. 语言间的相互影响主要有哪些表现? 它们在语言的发展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1)表现:语言间相互影响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语言间语言成分的吸收、结构规则的模仿、在另一种语言的影响下产生一些新的语言成分以及某一个或几个民族放弃自己的语言而选用另一民族的语言,等等。语言间的相互影响在同时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的地区特别容易发生。
(2)作用:语言成分的相互吸收是语言间相互影响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一般的情形,每一种语言都包含有一定数量的外来成分,其中包括外来的词、外来的音位、音节、构词词素和句子结构的规则等等。这些外来的东西一经吸收之后就逐渐成为本语言中自己的东西。这是丰富语言的一条途径。
10.语言起源于伴随劳动的叫喊的学说和语言起源于游戏歌唱的学说有什么错误?
【答案】(1)语言起源于伴随劳动的喊叫的学说是19世纪西欧语言学家诺瓦雷提出的。 他不能看出劳动在语言起源中所起的真正作用,片面地认为语言起源于伴随劳动的叫声,为使劳动时肌肉活动的节奏化而发出的叫喊就是最初的语言。该学说的错误在于,仅仅是肌肉活动的节奏化的要求不能促使语言的产生,因为这种要求是容易满足的,只需喊叫,就能做到。而语言的创造却为的是适应劳动中彼此交谈、认识客观事物、从而改造世界的需要,也只有在以改造世界为目的的劳动的促进下,类人猿才能具备创造语言的可能。
(2)语言起源于游戏或歌唱的学说是由20世纪丹麦的语言学家叶斯柏森提出的,其错误性在于,如果为的是满足嬉戏或歌唱的要求,就无需创造语言,因为人的祖先早就能满足这一要求。
11.什么是语言的发展?
【答案】语言要素的历史变化、新的语言要素的产生和旧的语言要素的消亡,都使语言系统发生变动,都体现了语言的发展。语言各个方面(语音、词汇、语法)的发展速度是不平衡的。同时,语言的发展是渐变的,而不是爆发的。
12.各种语言的语法的发展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答案】各种语言语法的发展的共同特点有:
(1)语法中的任何演变都是缓慢的。新的语法成分的产生,或旧的语法成分的演变和消失往往要经历很长的时间,更不用说整个语法系统的发展了。
(2)语法的发展都有某种共同的趋向,即都是向着愈益精密和完善的方向不断地改进自己的规则,并且不断地用新的规则充实起来。语法是人类思维长期抽象化工作的巨大成果,所以,语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