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839艺术概论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简答题

1. 如何理解“艺术生产”。

【答案】在对“艺术生产”问题的探讨中,马克思明确提出了“艺术生产”概念,将“艺术”与“生产”联系起来,从生产实践活动角度出发来考察艺术问题,把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这在美学史和艺术史上都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创举。

(1)艺术生产将创作主体的精神和审美意识渗透于生产过程,并物化为审美产品

艺术生产是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统一。它是以审美思维和审美物化为手段,进行艺术创作和制作的活动,是艺术创作的精神实践与物质实践的统一。艺术生产包括艺术创作和艺术制作,涵盖了艺术思维的整个过程,但它又不能取代艺术思维的方式,艺术思维方式主要是对客体世界的认知和反映,艺术生产则主要是对客体世界的变革与创造。

(2)艺术生产要遵循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一般规律,且不能完全遵循

在此基础上,遵循与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有密切联系的、属于艺术生产特有的规律。艺术生产的规律,就是在艺术规律的规范和指导下,遵循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基本原则,按照美的规律和艺术特性的要求,创制审美产品的一般性规律。

(3)艺术生产遵循精神性与物质性、审美属性与商品属性、创造性与工艺性、个体生产与集体生产的统一。

2. 简述摄影艺术独特的审美特征。

【答案】摄影艺术独特的审美特征表现为纪实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其主要表现为:

(1)摄影艺术的纪实性

摄影艺术是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准确地将当时的对象拍摄下来,从而具有客观性和纪实性。摄影能够把影像瞬间保留下来,甚至发现一般人眼所不能捕捉到的物象,它扩大了人的认识能力。

(2)摄影艺术的艺术性

摄影师对画面构图和光影的巧妙运用,使其在纪实的基础上具备了艺术。

(3)纪实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通过一定工具和手法,摄影能够表现出许多光影效果,将现实进行增益。而且,作为直观、完整的再现,这样的方式本身就具有一种独特的艺术性。

3. 艺术批评的性质、特征与作用?

【答案】(1) 艺术批评的性质

①从接受角度看,艺术批评是艺术接受方式之一。

②从创作于大众接受的关系角度看,它又是调节、引导它们。并使其相互促进和发展的中介

力量。

(2)艺术批评的特征

艺术批评是艺术接受的方式之一,具有集创造性,接受性与中介性于一体的特征。

(3)艺术批评的作用

①艺术批评在艺术家的创作与大众接受之间起沟通、调节和引导的作用。

②艺术批评能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批评来影响艺术家的创作活动,进而影响艺术的接受。

③艺术批评对美术创作的调节还体现在对作品的社会接受效果进行考察。

4. 为什么说工业设计适应了现代社会日益提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答案】工业设计适应了现代社会日益提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原因在于:

(1)十九世纪西方工业技术的大规模发展,一方面满足了人们对于机械化产品的需求,同时也使人们意识到机械化生产的产品缺乏美感。

(2)二十世纪初期在德国工业和“包豪斯”组织旨在致力于新的技术与艺术的统一。这种主张随后成为风靡世界的艺术思潮,影响了工业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同时影响到整个造型艺术领域的美学观念。

(3)只有使工业技术与美术结合起来,才能生产出在市场上更受欢迎的产品,同时满足人们对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需要。

5. 什么是艺术思维? 艺术思维中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怎样互相转化的?

【答案】(1)艺术思维的内涵

艺术思维主要是指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过程中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统一的系统中,以捕捉艺术意象为目标,因而以形象思维占相对优势的一种思维方式(科学思维则是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统一的系统中,以捕捉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为目标,因而以抽象思维占相对优势的另一种思维方式)。

(2)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转化

艺术思维中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互相转化的特点是严格地遵循着艺术美的规律来进行的。遵循艺术美的规律转化包含着这样三层意思:

①按照艺术意象理想化的规律进行互相转化

不论是体验社会生活、艺术想象、还是深化主题等方面,都是按照理想化原则进行转化的,也就是说,艺术思维中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互相配合和转化的目的就是为了使艺术意象向着理想化的目标发展(科学思维中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互相转化的目的则是为了要找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②遵循着表现艺术意象中深层内涵的意蕴以外现的艺术形象的独特神韵的原则进行转化。 ③在选用艺术语言和表现方法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过程中,也表现出运用生动而又精妙的艺术语言时所运用的形象思维和对艺术语言进行理性的分析、比较,从而选出更恰当更精妙的艺术语言来塑造艺术形象的抽象思维两者的不断转化。

6. 简述艺术发展规律的几种观点。

【答案】艺术是发展的,艺术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探讨艺术发展的规律是艺术理论的重要任务。在艺术理论的发展史上,绝大多数的艺术理论家都认为应当从两个方面探讨艺术发展的规律:第一,揭示艺术发展的客观过程,阐释艺术发展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之间的联系,这是艺术发展的模式; 第二,探究艺术发展的原因,阐释艺术作品与社会发展原因的关系,这是艺术发展的动力。艺术发展模式论和艺术发展动力论主要表现为:

(1)艺术发展模式论

对艺术发展模式的探讨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①认为“草创——繁荣——衰亡”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

文艺复兴以来的艺术史家,认为永恒不变的艺术是没有的,一切艺术的发展规律有如生命的发展一样,经历着“童年草创期——壮年繁荣期——老年衰落期”这几个阶段。这一学说确实揭示了艺术规律的某些方面。它可以使人透过艺术现象从宏观上把握据主导地位的艺术风格的发展脉络。但是,这种观点在论述艺术的发展时,必须首先设立一个明确的价值标准作为建构艺术发展阶段的根据,所以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性、片面性。

②认为“否定之否定”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

“否定之否定”是黑格尔首先提出的。黑格尔认为“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具体表现为“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的发展过程。我们认为,“否定之否定”是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但它在艺术发展中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而绝不仅仅限于“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这一形式。另外,艺术发展是由无限多的阶段构成的,任何三个阶段从一定意义上说,都是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③认为“两极之间的变化”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

黑格尔致力于艺术发展的客观描述,认为艺术发展的规律是“两极之间的变化”,这对立的两极就是“视觉的”与“触觉的”,艺术发展过程就是在对立两极之间的变化过程。20世纪瑞士艺术家沃尔夫林对艺术发展规律有同样的理解。虽然两人都极力声称自己对艺术发展规律的阐释不带主观色彩、不包含价值评价的纯客观的描述。但是把丰富多彩的艺术现象都压缩到他们所设定的对立两极之间的变化,便多少带有主观的牵强。

(2)艺术发展的动力论

关于艺术发展的动力问题,艺术发展史卜比较有影响力的是人性论的观点。人性论是随着文艺复兴而产生的一种唯心主义历史观,也是一个时代的艺术哲学,认为艺术发展的终极原因是人的本性。

7. 如何理解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答案】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是对立统一、互相包容、互相转化的关系。

(1)内容决定形式

在具体的艺术作品中,内容决定形式。艺术家总是先有了某种情感的蓄势与冲动、创作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