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江苏师范大学61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答案】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也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

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是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它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高度概括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其精髓就是国家主权平等。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为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3. 实事求是

【答案】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明确地界定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强调,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4. “三个有利于”标准

【答案】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二、辨析题

5.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答案】题中观点是片面的。具体分析如下: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确定,是我党在新时期实现的最根本的拨乱反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能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如果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发生动摇,整个基本路线就会被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全国党政军民都要以经济建设为大局,

(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既要以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又要通过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涵,坚持把以经济

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当今世界的深刻变化和当代中国的深刻变革中牢牢站住、站稳,成为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

(3)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须臾不可偏离、丝毫不可偏废,必须全面坚持、一以贯之。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就会失去物质基础; 离开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和丧失动力。

(4)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最可宝贵的经验,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最可靠的保证”。

6. 1950年6月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党和全国人民的中心工作是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答案】错误。具体分析如下:

(1)1950年6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当时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是要在三年左右的时间内,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不是确立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目标。

(2)中共中央在1952年底开始酝酿并于1953年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明确规定:“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1956年是我国历史发生重要转变的一年。在国内,社会主义改造基本结束,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已经建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这标志着我国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7.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反映到思想文化上,必然要求指导思想多元化。

【答案】这一论断是错误的。具体分析如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指导思想依然是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里,一个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也必然在思想上居于统治地位。

(2)统治阶级的思想和非统治阶级的思想同时存在,但它们是不平等的,只有统治阶级的思想才能占据主导地位,成为全补会的指导思想。在历史上,虽然有的统治阶级鼓吹“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但从不真正实现过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3)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但公有制经济是主体,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这种经济制度要求劳动人民当家作主,作为指导思想的只能是工人阶级的思想体系一一马克思主义。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社会主义就会迷失方向。

(4)“指导思想多元化”在理论上是完全错误的,这种论调的实质是要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而代之以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因此,题目的观点是错误的。

8. 我党近年来强调“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因为股份制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答案】这一论断是错误的。具体分析如下:

(1)股份制经济是以投资入股的方式把分散的分属于不同所有者的生产要素集为一体,统一经营、自负盈亏、按股分利的经济组织形式。股份制经济的存在,以生产要素分属于不同所有者为前提。投资入股是实现股份制经济的基本途径。生产要素的统一经营使用是股份制经济经营活动的基础性条件。按股分利是股份制经济的基本分配原则。

(2)股份制经济是一种适应和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经济形式,它能改变生产要素分散使用的格局,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股份制是一种资产组织形式,它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但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组织形式,社会主义可以而且应该利用它为自己服务。股份制企业的性质,关键要看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里; 由社会主义国家和集体控股的股份制企业具有明显的公有性质。

(3)在我国组建股份制企业,有利于开辟新的融资渠道和筹集重点项目资金; 有利于理顺企业产权关系,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导作用; 有利于协调地方、部门和企业的利益关系,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企业集团的发展。因此可以看出,我党近年来强调“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主要是因为股份制本身的优点和作用,它并非一定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只有由社会主义国家和集体控股的股份制企业才有明显的公有性质。

三、简答题

9. 我们为什么不能照搬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

【答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在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重要成果,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我们不能照搬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的原因是:

(1)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新型人民政权进行了不懈探索和实践,得出一个重要的历史性结论,即:符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制度,只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符合我国国情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只能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历史证明,在中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是死路一条。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主要作用有: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中国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最好的组织形式。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国家机构高效运转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3)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一府两院”的关系与西方国家国家机关间的关系有着本质区别: ①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