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805中西音乐史、和声作品分析之中国古代音乐史稿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三分损益法
【答案】中国古代的一种弦乐器生律方法。记载在《管子》一书的《地员篇补注》中,原文是“凡将起五音,先主一而三之,四开以合九九,以是生黄钟小素之音,以成宫。三分而益之以一,为百有八,为徵,不无有三分而去其乘,适足以是生商。有三分而复于其所,以是生羽。有三分而去其乘,以是生角。”计算出来的五音,按其高低排列起来是:徵羽宫商角。《吕氏春秋·音律篇》记载了用同样方法计算出的十二律。
2. 六代乐舞
【答案】六代乐舞又称“六乐”或“六舞”,是中国奴隶制时期歌颂帝王的代表性宫廷乐舞作品。包括黄帝时一期的《云门大卷》、唐尧时期的《大咸》(也称《大章》)、虞舜时期的《韶》、夏禹时期的《大夏》、商汤时期的《大濩》以及周武王时期的《大武》。
3. 鼓子词
【答案】鼓子词是宋代一种说唱艺术,产生于北宋时期,因以鼓为节拍,故而得名。其音乐特点是通篇只用一个词调反复演唱,每段兼以说白,构成抒情性和叙事性兼而有之的说唱艺术特色。表演时说白和歌唱相结合,以唱为主。北宋末年赵令畴为之加上管弦伴奏,由三人以上配合表演,“歌伴”兼任和唱与伴奏。赵令畴作有《元微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词》,是最早以说唱音乐形式叙述张生与崔莺莺的恋爱故事,这是目前唯一能够确定为宋代流传下来的鼓子词,也是宋代鼓子词的代表作品。
4. 《霓裳羽衣曲》
【答案】《霓裳羽衣曲》是唐代大曲中的法曲精品,又名《霓裳羽衣歌》或《霓裳羽衣舞》,相传由唐玄宗创作,另有说法是唐玄宗根据印度《婆罗门曲》改编。从唐诗的记载中可知,这首大曲的音乐具有浓厚的西域佛教音乐成分,舞者的服饰则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调色彩。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霓裳羽衣歌》及其注文为了解这首作品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据其推断,这部大曲音乐共有36段(散序6段、中序18段、曲破12段)。其中最精彩的音乐是抒情气息极其浓郁的散序部分,结尾则一反大曲在急剧的节拍中结束之常态,而是缓慢地终止。该曲早已失传,学术界一
般认为,宋代姜夔于1186年发现并保存下来的《霓裳中序第一》,可能就是乐曲中间的一段。《霓裳羽衣曲》有着极为感人的艺术魅力,代表着唐代歌舞音乐的最高成就。
5. 花儿
【答案】花儿是指流行于甘肃、宁夏、青海一带的汉族及当地少数民族中的山歌。花儿,又称少年,男青年唱的称少年,女青年唱的称花儿。花儿的音域宽广,旋律起伏较大,上下两句体,前段比兴,后段是歌唱的主题内容。其内容丰富多样,形式自由活泼,语言生动形象,曲调高昂优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特色,深受人民的喜爱。花儿是多民族共同创造、共同享用的很有特点的民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
6. 燕乐二十八调
【答案】燕乐二十八调是中国古代宫调理论体系,亦称俗乐二十八调、或二十八调。长期应用于隋唐五代至辽宋问的宫廷燕乐,并对民间俗乐具有深刻影响。二十八调一直以来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认为隋唐燕乐是四均七调,即四种调高每种调高上有七种调式,清凌廷堪《燕乐考源》力主此说,杨荫浏先生也持此说; 第二种解释认为隋唐燕乐和宋以后的燕乐都是七均四调,即七种调高每种调高上有四种调式,宋代均持此说。隋唐燕乐二十八调究竟如何解释迄今尚无定论。
7. 燕乐半字谱
【答案】燕乐半字谱是唐代以乐器音位和手法为基础的谱式,亦称半字谱。唐代的燕乐半字谱存在着弦索谱系统和管色谱系统两个分支,前者以唐琵琶谱和五弦琵琶谱为主体,后者用于筚篥、笛子等吹管乐器。二者在史籍中都有所记载,但读谱法均己失传。目前可见实例如1900年在敦煌藏经洞发现的五代后唐明宗长兴四年(933)抄写的琵琶曲谱《敦煌曲谱》。一般认为,燕乐半字谱的管色谱系统是工尺谱的一种早期形式。
8. 变文
【答案】变文是唐代说唱音乐形式,俗讲的一种方式,即以讲唱佛经故事为主的“讲唱经文”,实际上就是把正式的经义变异成为述事、述文、述趣为主,而不以述经、述义、述理为本的佛经故事的演唱艺术作品。其艺术形式特点为叙事曲折、描写生动、想象丰富、语言通俗,文体形式有韵文散文相间、全用韵文或全用散文等不同种类,表演特征有说有唱有图,文图相辅相成,其中“唱”在中间占有重要地位。内容除表演佛经故事外,多以历史故事为主、民间故事为主,曲调则多取自民间音调,作品如《孟姜女变文》、《汉八年楚火汉兴王陵变》等。
二、选择题
9. “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的乐官是( )。
A. 伶伦
B. 夔
C. 姜夔
D. 苏夔
【答案】A
【解析】《吕氏春秋·古贤篇》:“昔黄帝令伶伦作五律,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 黄帝又命伶伦与荣将铸十二钟以合五音,以施漠诏。”
10.我国第一个从理论上发现“仲吕不能还生黄钟”的律学家是( )。
A. 京房
B. 蔡元定
C. 朱载堉
D. 何承天
【答案】A
【解析】京房是我国汉代第一个从理论上发现“仲吕不能还生黄钟”的律学家。
11.蒲松龄俚曲共有( )部作品。
A.13
B.14
C.15
D.16
【答案】C
【解析】蒲松龄坐馆三十余年的西铺毕家是豪门贵族,一直就有编写演唱但曲的传统,这给蒲松龄编写俚曲故事准备了极好的社会氛围和条件。蒲松龄集一生之阅历,汇明清俗曲之精华,取诸宫调、南北曲的曲牌联套成曲,于完成了15部俚但曲的创作。无论是在文学方面,还是在音乐方面,这些但曲均具有极高的价值。
12.提出“天籁、地籁、人籁”说法的是( )。
A. 孟子
B. 荀子
C. 庄子
D. 老子
【答案】C
【解析】天籁,自然界的声音,物自然而然发出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等。也指诗文天然浑成得自然之趣。出自《庄子·齐物论》:“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 ”
13.马头琴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它是_____族的拉弦乐器。
A. 蒙古
B. 维吾尔
C. 白
D. 满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