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吉林大学文学院616新闻学与传播学理论之新闻学概论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约翰·弥尔顿

【答案】约翰·弥尔顿(JohnMilton )是英国伟大的诗人、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其出版自由思想从18世纪起受到重视,是“自由主义新闻理论,,的思想来源之一。1644年发表的《论出版自由》,是世界上第一本提倡出版自由,反对封建传统书刊检查制度的著作。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死后,发表《论国王与官吏的职权》,指出君主权利来自人民,人民有权废黯甚至处死滥用职权的暴君。1660年5月,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弥尔顿一度入狱,晚年双目失明,仍然口述了三部光辉诗篇:《失乐园》《复乐园》《力十参孙》。

2. 解释性报道

【答案】解释性报道又称新闻分析,是指注重挖掘和运用背景材料以解释新闻事实的原因、影响、发展趋向及深层意义等内容为主要目的和主要任务的报道。它集中回答新闻事件中的“为什么”,即围绕一个读者有疑问、社会有争论的事件或社会问题,提供大量的背景材料,来揭示事件或问题发生的原因,比较稳蔽地表达记者的观点或倾向。解释性报道适用的题材主要包括政党和国家颁布的重要方针、政策及举措、政治、军事、经济等突发重大事件及趋势变化重要的科技成果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

3.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答案】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欧洲,盛行于美国。其主要内涵是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其主要观点是:①报刊不受政府的干涉。政府不得采取任何措施干涉、收买或控制报刊,惟一职责是保护新闻自由。②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报刊是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国家第四势力。③“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让人民群众和各党派都利用报刊充分自由地表达各自的意见,前提是给予人民各项事务的充分信息。④对事实的信念。报道的最终目的是客观地反映现实,让人们对外部世界形成独立的见解。该理论把客观地向公众提供事实作为新闻报道的最高标准和新闻人的职业道德标准。客观性报道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在新闻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4. 微博

【答案】微博(Micro-blog )是一种非正式的迷你型博客,是基于Web2.0平台的一种可以发

布即时信息的系统。微博的概念最早出现于2006年,2010年被称为中国的微博元年。微博可以使用户通过网页、收集、IM 软件和API 等方式发送图片和文字信息,不受任何时间地点的限制。与博客不同的是,微博发布的信息受到字数限制,最多不能超过140个字符(70个汉字)。其传播特点有:短小精悍,信息量密集,更契合人们快节奏的生活; 实现跨平台数据交换,使用户摆脱了工具的限制; 准入门槛较博客更低,实现了话语权的平民化。

5. 新闻失实

【答案】新闻失实是指在新闻报道中事实不准确和不真实,或将带有偏见的解释编入新闻报道之中。以实际情况看,新闻失实最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无中生有,凭空捏造; 添枝加叶,层层拔高; 要件残缺,隐瞒事实; 偷梁换柱,移花接木; 因果不符。就其性质来说,新闻失实可分为故意性失实和非故意性失实。非故意性失实是指在采写编新闻过程中,作者并没有觉察到自己报道的事实与实际情况不符,这种失实多半是由于作者在采访中获得的原始材料失实造成的; 有的采访不深入,以讹传讹,造成失实; 也有编辑把关不慎,核对不严造成的。故意性失实是指明知道自己所写的新闻与实际情况不符,却明知故犯,造成新闻失实。

6. 网络舆论

【答案】网络舆论可以看作是网民通过互联网这一平台进行的意见讨论,大致上会分为信息型的舆论和意见型的舆论,两者有时会交织在一起。它是随着网民数量和质量的不断上升,各种互联网的新型使用形式的传播而出现的。它在传播过程中会出现信息不对称、信息死角状况,易导致群体意见的极化。

7. 新闻生产

【答案】新闻生产是指新近变动的事实经过加工形成新闻作品的过程。新闻是被生产出来的,不仅是指事实经过采访、写作、编辑最后成为新闻作品这样一个生产流程,更深的含义是指新闻是新闻生产者经过有意识的加工的产物,新闻生产者从而建构了新闻事件,进而建构了现实。决定新闻生产的主要因素或者说在新闻生产中必须权衡的主要因素包括:专业标准、法规、形势、决策者、市场和媒体的定位。

8. 《向导》周报

【答案】((向导》周报是中共中央的第一个机关报,时事政治评论性的周报。1922年9月13日在上海创刊,1927年5月迁至武汉,7月停刊,共出版201期。蔡和森、彭遴志、瞿秋白先后担任主编,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罗章龙、赵世炎等是主要撰稿人。((向导》周报集中宣传党的“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向导》周报同为帝国主义服务的宣传工具进行了激烈的舆论斗争。国内读者赞扬它是“黑暗中国社会的一盏明灯,,。

9. 新闻事业的群众性

【答案】新闻事业的群众性是指新闻工作与群众密切联系的程度。群众性原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一项重要原则,它主要由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中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发展而来。其主要包括三层含义:①在内容上,新闻业应该尽量满足群众的需要; ②在工作路线上,新闻工作应该走群众路线,坚持全党办报、群众办报; ③在形式上,新闻、评论的表现形式应该尽量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10.大众传播

【答案】大众传播(MassCommunication )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其特点包括:①大众传播是专业传播机构从事的有组织的传播活动; ②传播对象是广泛而分散的、不定量多数的一般社会成员; ③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 ④传播内容是公开的,有别于私下或内部传播活动; ⑤大众传播也有反馈机制,但这种反馈一般是滞后的,受众对传播过程缺乏即时的干预能力。

11.印刷媒介

【答案】主要指古代“邸报”,刊登皇帝的谕旨、大臣的奏折等政府公文。在古代社会,中国是世界上印刷业最发达的国家,但没有产生过像近代报纸那样以新闻为主的定期连续出版物。邸报客观上起着沟通统治阶级内部消息的作用。

12.狭义信息

【答案】狭义信息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正如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在其名著《信息论》中所指出:“接收信息和使用信息的过程就是我们对外界环境中的种种偶然性进行调节并在该环境中有效地生活着的过程。”这里所讲的随机不确定性或称偶然性,是指现实生活中所出现影响人们的生存、发展的多种变动的可能险。在新闻学里,信息这一概念指狭义信息即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信息能消除随机不确定性,这对受信者而言太重要了,这也是信息的全部意义所在。

13.横三民

【答案】“横三民”报是民国初年创办的《中华民报》、《民国新闻》和《民权报》的总称。《中华民报》创刊于1912年,是“同盟会一国民党”系统的报纸,以“拥护共和,防止专制复活”为宗旨,是同盟会系统报纸中反袁态度最坚决的一家。《民国新闻》也是1912年创办的一份“同盟会一国民党”系统的报纸,以“维护共和政体”为宗旨。《民权报》是上海自由党创办的一份报纸,由戴季陶、何海鸣主编。该报以言论激烈闻名于世,提出了很多激进主义的口号。

14.手机出版

【答案】手机出版是指出版社以移动通信设备为平台,进行图书选题策划、编辑出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