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云南大学人文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外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印度报业结构的特点。
【答案】印度独立后,1949年宪法规定了公民言论出版自由的条款,摆脱了束缚的报纸发展很快,1952年至1981年间,报刊总数增长了四倍,由4769家变为19144家,日报从330家增为1362家。到1993年共有报刊19937种,日报2281种,每期发行1700万份。印度报业的结构特点是:
(1)种数多,销量不大
它的日报数己超过美国,居全世界第一,但每期发行量只有美国的1/4强,每千人有报纸21份。没有一家日报销量达到百万份,主要原因在于居民收入不高、文盲较多、读者群分散等。
(2)语种繁多
印度报刊使用的文字有93种,主要文字有16种,如印地、英、阿萨姆、孟加拉、古吉拉特等。历史上英文报纸一直占优势地位,1979年印地语日报发行量首次超过英文日报。但真正能在全国通行的还是英文。
(3)出版地集中
尽管各邦都有报刊,但主要还是集中在15个重要城市,新德里、孟买、马德拉斯、加尔各答四个城市出版全国近1/3的报刊、半数以上的日报。
2. 简述韩国的通讯社的发展情况。
【答案】1979年朴正熙总统被暗杀后,政府加紧了对新闻媒介的控制,1981年1月下令将所有的通讯社与报纸、广播合并,以合同通讯社(1945年12月20日成立)、东洋通讯社(1955年8月20日成立)为基础,吸收、合并三家专业通讯社一一时事通讯社(1951年5月21日成立)、经济通讯社(1946年8月15日成立)、产业通讯社(1969年11月1日成立),组成了新的大型通讯社一一联合新闻社。
联合新闻社于1981年初正式发稿,1986年2月通过电脑向海外发送英文新闻稿,1987年6月18日开通汉城至东京的话路专用线,在韩国各地派驻记者的网点有53处,在国外有东京、香港、曼谷、华盛顿、纽约、巴黎、洛杉矶、墨西哥城、开罗等支社、支局,同31个国家和地区的42家通讯社建立了新闻交换关系。
3. 苏联报业体制有哪些基本特点? 试对它的功过利弊进行评析。
【答案】(1)苏联报业体制的基本特点
①报刊媒介全部国有。所有报刊机构全都是国家事业单位,设备由国家置办,经费由国家供给,人员为国家编制,完全按照计划经济模式运作。民间团体或公民个人均不得办报。
②报刊管理高度集权。国家没有新闻法规,党的决议便是法律。政府不设新闻管理部门,所有报刊媒介都由党委(宣传部)管理。党委确定业务方针,下达宣传要求,配备干部人选,审批工作计划,监督贯彻执行。州以上报纸主编由中央任免,州以下报纸主编由其上一级的党委任免。为了确保报刊宣传与党的立场一致,还制定了严格的新闻检查制度。检查机构是个庞大的系统,其中最重要的是直属部长会议领导的国家保密局,该机构负责对出版物进行预审。
③报刊功能只重宣传。传播新闻信息本是新闻媒介的基本功能。但是,苏联报刊固守革命时期和战争年代的习惯,把宣传功能置于信息功能之上,新闻的选择完全服从宣传鼓动的目的,信息的传播取决于执政当局的政治需要。报刊的其他功能也都被淡化,中央一级报刊一般不登广告。
④信息来源十分单一。公众的信息来源只有官方渠道,群众知道什么和不知道什么都由官方决定。官方则通过国家通讯社或中央党报调控,国内外重大新闻由国家通讯社统一发布,各地报纸照登不误。政府对外来的信息采取封锁政策,对国外广播进行大功率干扰,限制了苏联人民与外部世界的信息联系。
⑤报刊言论高度统一。《真理报》的言论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其他各报在言论上均仿效《真理报》并与它保持一致。苏共中央通过自己的机关报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实现了舆论一律。
(2)对该体制利弊的评析
苏联报业的这种体制,具有集中、统一、封闭的特征。这实际上也是苏联整个新闻业的体制特征。在十月革命前后和战争年代,这种体制是必要的,也曾发挥过l 一分积极的作用,因为它便于党中央实现对各级组织的集中领导和指挥,便于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迅速化为群众的行动。但是在和平建设时期,它的弊端就日益显露出来。历史表明,这种体制对于苏联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设,对于苏联人民行使参政议政和舆论监督的权利,对于整个社会在民主和法制的轨道上的正常运作,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4.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日本军国主义政权是如何控制广播的? 目前日本有哪些主要的广播电视机构?
【答案】(1)在军国主义统治期间,广播一直是军国主义的重要宣传工具。
①日本广播协会受内阁情报部和邮政省双重领导,编辑力一针、节目安排、广播内容都由它们审定,一切要为“国民精神总动员”即战争宣传服务。新闻节目每天有10多次,还随时插播重要消息和战况报道。有固定的“政府时间”、“陆军时间”、“海军时间”栏目,播送军政首脑的讲话或官方文件; 有“告国民’夕、“战时国民读本代“国民的誓言”等专题节目,播送情报部的宣传文章或各种支持战争的叫嚣。
②在国外,日本政府指使傀儡政权成立“朝鲜广播协会”CL932}.“台湾广播协会”(1931). “满洲电信电话股份有限公司”(1933),定时播送东京的节目。以后随着战争的进展,日本陆续在所侵占的中国和东南亚各大城市设立了电台,为其军事行动鸣锣开道。
(2)目前日本的主要广播电视机构一一NHK
①NHK 是日本最大的广播电视机构,1926年创建,第_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重新改组。1953年开播电视以前一直经营广播,现在主要力量已转向电视。
②NHK 是个公营机构,依据广播法设立的特殊法人。广播法为它规定的宗旨为“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在日本全国普及和推动广播电视事业发展”,NHK 实际上是政府领导的公营企业。
③NHK 又依法自主经营,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它的经营委员会成员来自社会各界,包括地区代表和教育、文化、科学和工商界代表,必须是“具有广博的知识和经验、能够对公共利益作出正确判断的人”,它不能播放广告,不得从事以赢利为目的的业务活动。
④NHK 的总部设在东京,它的机构庞大,分工细密,设备先进,专业人才众多,在全国各地设有众多的发射台和转播台,以保证节目的有效传送。国内各道、府、县设有54个地区广播电视台,转播全国性节目并制作地方节目。国外在伦敦、纽约、北京设有总分社,在其他国家派驻了几十个记者站和摄制组,从事采访报道。
5. 简述甲骨的用途及其历史意义。
【答案】(1)甲骨的用途
文字传播时代依赖的是书写媒介,一切可以承载文字的自然物和人造物,都可以是书写媒介。从大自然提供的石头、泥板、树叶、树皮、甲骨、兽皮等,到竹木经过简单加工后而成的简犊,到质地细薄的丝织嫌帛,再到各种纸,铺就了书写媒介的历史道路。因此,甲骨的用途即是一种“书写媒介”或者说“书写下具”。
(2)甲骨的历史意义
书写媒介的出现,对新闻传播活动来说,意味着手抄新闻时代的到来,这在人类传播史上是一次革命性的进步。甲骨作为文字传播时代书写工具的一种,其历史意义在于,帮助人类从口头传播时代走向了文字传播时代。使有声无形的语言转换成了声形俱备的文字,从而使传播的内容可以独立的方式永久地存在。
从历史向度上看,文字传播使人类信息传播从本质上开始超越时空的限制,孕育着新闻传播的规模化和大众化。文字发明是文字传播的前提,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文字符号和文字前身图画符号的诞生,开启了人类文字传播的历史,“它改变了数十万年信息传播的形态,使原始新闻发生了质变,标志人类文明的真正出现”。
6. 简要论述人际网络在创新的扩散中有何作用。
【答案】(1)1962年,罗杰斯和休梅克通过深入调查农村中的新事物(新品种、新农药、新机械)的采用过程,出版了《创新的扩散》一书,提出创新扩散的理论。创新扩散过程包括知晓(了解)、劝服、决定(决策)、确认(证实)四个环节,大众媒介与人际传播的结合是新观念传播和说服人们利用这些创新的最有效的途径,大众传播可以较为有效的提供新信息,而人际传播对改变人的态度与行为更有力。
(2)创新的扩散轨迹呈S 型,对应五种不同的采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