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58岁,因“心悸、气促、下肢水肿”来诊。诊断:心力衰竭。除给予地高辛口服外,为消除水肿,加用甘露醇缓慢静脉滴注。选用上述应改用的药物的依据是() 利尿作用温和。 利尿作用快而强。 迅速减轻肺水肿。 缓解呼吸困难。 消除下肢水肿。 降低颅内压。
患者男性,13岁,因“反复发作左侧颈部肿胀伴流脓10年余”来诊。患者既往史无特殊。查体:左侧下颌角上方2cm可见针尖大小瘘孔,周围皮肤瘢痕形成,皮下向外耳道方向可触及条索状物。为明确诊断应进行的检查包括() 耳镜。 CT瘘管造影。 纤维鼻咽喉镜。 结核菌素试验。 食管镜。 颈部MRI。
女性,33岁,上腹痛1天。1天前进食1小时后上腹隐痛,呈持续性,渐重,向腰背部放射,仰卧、咳嗽时加重,伴发热、恶心、频繁呕吐胃内容物,呕吐后腹痛无减轻。发病来无咳嗽、胸痛、腹泻及排尿异常。既往有胆石症多年,无反酸、黑粪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查体:体温39℃,脉搏104/分钟,呼吸19/分钟,血压130/80mmHg。急性病容,侧卧卷曲位,皮肤干燥,巩膜无黄染,心肺无异常,腹稍隆,上腹部轻度肌紧张,压痛明显,可疑反跳痛,未触及肿块,Murphy征阴性,肝肾区无明显叩痛,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弱,双下肢无水肿。化验:血红蛋白90g/L,白细胞16.7×109/L,中性粒细胞0.88,淋巴细胞0.10;血淀粉酶987(Somogyi)U,腹部X线平片未见膈下游离气体和液平,肠管稍扩张。经早期综合治疗,患者腹胀进行性加重,肠鸣音消失,胃管引流液多,临床考虑存在胃肠功能障碍,其发生机制包括() 腹腔大量渗出导致血容量减少,小肠血管强烈收缩,肠黏膜血供减少,肠壁通透性增加。 急性应激状高分解代谢,肠黏膜上皮细胞生长周期延缓,肠上皮修复延缓,肠黏膜萎缩。 炎症介质包括引起肠黏膜通透性增高。 应激反应、腹膜后渗出和胰腺炎病变直接刺激腹腔神经丛,引起肠道动力障碍。 炎症渗出液侵蚀肠管、大量毒素吸收引起肠麻痹、梗阻。 禁食致消化道运动障碍,消化液和内分泌激素增加,从而使肠黏膜萎缩。
下列()不是引起偏离朗伯-比耳定律的原因。 溶液浓度太稀。 溶液浓度太浓。 溶液的离子强度发生了变化。 吸光物的ε发生改变。
男性,15岁,左膝关节上方骨性肿块突起,伴轻微疼痛1年余。X线检查见左股骨远侧内侧干骺端向外突出的骨性赘生物,界限清楚。根据上述资料,应首先考虑() 软骨瘤。 骨软骨瘤。 软骨母细胞瘤。 软骨肉瘤。 骨旁骨肉瘤。
皮肤磨削术的术后并发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