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简明中国教育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单选题

1. 我国现行学制是( )。

A. 单轨制

B. 双轨制

C. 三轨制

D. 分支型学制

【答案】D

【解析】分支型学制,介于双轨制与单轨制之间的学制结构,属中间型,称作分支型学制。苏联的学制是最早出现的这种分支,它的前段(小学、初中阶段)是单轨,后段分叉。中国的先行学制即属于此类。

2. “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 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提出这种主张的教育家是( )

A. 张之洞

B. 康有为

C. 蔡元培

D. 晏阳初

【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蔡元培的教育主张,尤其是对其“尚自然”“展个性”思想的掌握程度。蔡元培反对封建主义教育对学生个性的束缚,主张应该使学生得到自由发展。他明确提出:“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 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即教育者应该懂得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用适当的方法教育之,教育者不要事先有个固定的办法,去约束受教育者,这道题的关键是理解“毋宁”,这个词的意思是不如,理解了这个词,这道题理解起来就容易很多,另外,蔡元培就主张培养有个性的人。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

3. 贯穿在夸美纽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指导性原则是( )

A. 直观性原则

B. 教育性教学原则

C. 循序渐进原则

D. 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答案】D

【解析】此题是对夸美纽斯自然主义教育理论的考查。A.C 为夸美纽斯教学理论中的具体教学原则。B 是近代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在讨论道德教育时所提出的一项基本教育原则。教育适应自然原则是夸美纽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指导性原则,“自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自然界存在的普遍秩序。他认为,在宇宙万物和人的活动中存在着一种秩序,即普遍规律,这种秩序保证了与众万物的和谐发展; 二是人的自然本性和儿童年龄特征,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发展也有其本身的法则。

4. 熙宁兴学时,作为中央地方官学统一教材的是( )

A. 六经

B. 五经正义

C. 三经新义

D. 四书五经

【答案】C

5. 主张课程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的实际结果”的课程评价模式是( )

A. 目标评价模式

B.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 外观评价模式

D.CIPP 评价模式

【答案】B

【解析】目标评价模式是把课程的总目标转化为可测量的行为目标,然后根据既定的目标进行课程和教学评价的一种模式;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是由美国学者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病而提出来的,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其评价的重点由课程计划做什么转变为课程实际做了什么; 外观评价模式是一种比较全面的模式,它强调描述和判断两个主要的操作过程,不仅要看一个具体的课程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而且要重点分析产生特定结果的各种条件和所运用的方法; CIPP 评价模式是用四种评价方式(即背景—输入—过程—结果)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命名的,它认为课程评价不应局限于评定目标的达成程度,而是一种过程,旨在描述,取得,及提供有用的资料,为判断各种课程计划,课程方案以及课程改革服务。

6.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具有较强群众性和普及性特点的教育是( )

A. 人文主义教育

B. 新教教育

C. 天主教教育

D. 耳仔稣会教育

【答案】B

【解析】人文主义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上层子弟,教育的形式多为宫廷教育和家庭教育而非大众教育的形式,概括起来具有贵族性、世俗性、宗教性、贵族性和人本主义五个特征。新教教育则具有较强的群众性和普及性,天主教教育尤其是耶稣会的教育出于其控制社会精英的政治目的而重视上层社会子女的教育因而带有强烈的贵族性。因此,答案选B 。

7. 当儿童改正了不认真做作业的行为后,家长取消了不准看动画片的禁令。这种做法属于( )。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正惩罚

D. 负惩罚

【答案】B

【解析】强化又称“阳性强化”。个体做出某种行为或反应,随后或同时得到某种奖励,从而使行为或反应强度、概率或速度增加的过程。负强化主要是通过消除或终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不准看动画片对儿童来说是厌恶的刺激,当儿童能够认真完成作业时,家长就取向了这个厌恶刺激来增加幼儿以后认真完成作业的频率,因此,属于负强化。

8. 《新教育大纲》是哪位教育家撰写的? ( )

A. 杨贤江

B. 陶行知

C. 鲁迅

D. 蔡元培

【答案】A

9. 中国近代从德、智、体三要素出发构建教育目标模式的第一人是( )

A. 严复

B. 梁启超

C. 谭嗣同

D. 康有为

【答案】A

10.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明确规定的学生义务是( )。

A. 团结同学,关心集体

B. 尊敬师长,孝敬父母

C. 热爱祖国,履行公民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