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评论学(同等学力加试)之新闻评论教程考研复试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传媒核心竞争力
【答案】传媒核心竞争力是传媒在长期运作中形成的、内化于组织中的独特的协调和整合能力,它能动态、有效地调动传媒组织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和能力并使其协调运行,从而更好地实现传媒的社会功能、提升受众认知价值,并在此基础上使传媒获取长期竞争优势。传媒的核心竞争力由传媒产品、媒体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品牌媒体形象三部分组成,其中,传媒产品起到的作用最为关键。媒体处理信息的水平要通过传媒产品去体现,品牌媒体形象也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传媒产品来组成。传媒核心竞争力的目标指向,是提升受众的认知价值,通过更好地向受众提供新闻产品来获得受众认可,通过受众的认可达到最大传媒效能,通过传媒效能的发挥获取理想的经济效益。
2. 经济评论
【答案】经济评论是指关于经济生活和经济工作方面的评论或议论。经济评论主要是随着经济工作的发展,把握其脉搏,针对经济工作中客观存在的矛盾提出问题。通过发表评论,及时、正确地宣传先进典型与路线、方针、政策,促使客观存在的实际问题得以尽快解决,推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3. 表达权
【答案】表达权又称表达自由,是指公民通过口头或书面以及特定行为表达自己意见的自由,包括言论自由、著作自由、出版自由、新闻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游行示威自由等。在新闻传播领域,表达权主要是指新闻媒介的表达自由和受众通过新闻媒介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和自由,对于受众而言,则进一步细化为受众在媒介上的表达权。在任何国家,受众作为公民的表达权既有保障也有限制,任何表达自由必须在法定范围内。
4. 以理说事
【答案】以理说事,是指先针对社会出现的一般现象进行理论的阐述,接着以事例或数据对所论之理进行印证。这个理要说清楚,它可以是独立的,不依赖其他的东西而存在。我们所列事实是对它的补充,能进一步加深受众对它的认识。此刻的事实一定要为主题服务,还要符合评论所阐述理论的要求。不能道理上说的是这个意思,而事实反映的又是一个意思甚至是相反的意思。
5. 符号
【答案】符号是指用来指称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一个符号包括“用什么来代表”和“代
表的是什么”两个方面,即符号的形式和内容(或符号具和符号义),符号学中称之为“能指”和“所指”。能指和所指的结合具有任意性,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过程中约定俗成的。符号是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中介物,它承载着交流双力一向对方发出的信息。符号的特性包括:①指代性。符号与它所指代的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这种指代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一种联系。②社会共有性。社会共有的一般是辞典意义和一部分引申意义。很多引申意义是在小群体中形成的。③发展性。人们小断赋予旧的符号以新的意义,并创造出新的符号和符号体系。符号可以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语言符号又分为有声语言符号(口语)和无声语言符号(书面语); 而非语言符号又分为动态、静态的视觉型语言符号和包括类语言及其他声音符号的听觉型非语言符号。
6. 《火星报》
【答案】《火星报》是指1900年12月24日,普列汉诺夫、列宁等为重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德国莱比锡创办的第一份全俄政治报。《火星报})的宣传内容主要是同经济派论战和宣传党的纲领。列宁实际上是《火星报})的主编和领导者。他在《火星报》上发表许多有关党的建设和俄国无产阶级革命问题的文章,对国际生活的重大事件作评论。
7. 本报特约评论员
【答案】本报特约评论员是指某家报纸特别约请的评论员。特约评论员简称评论员,通常是受媒体之邀发布评论意见等。大多数媒体会为了避免纠纷,声明是评论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媒体看法。特约评论员的组成人数不定,少则一人,多则数人。组成人员多数是该媒体的记者、编辑,或在各个领域比较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但也有政府工作人员借由主要媒体发表意见的。
8. 国际评论
【答案】国际评论是指新闻媒介评论国际事务的政论性文章,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述评、署名评论等。中国新闻媒介的国际评论,其职能是向国内外的读者或听众,分析国际上新近发生的事件和动态以及国际局势的发展和演变,解释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处理国际关系的方针和政策,宣传中国对各种国际问题的观点和原则立场。
9. “配”评论
【答案】“配”评论,是指为配合某一特定的新闻报道而撰写的言论。无论是社论、本报评论员文章,还是短评以及编者按、编后,它们都常常依托新闻报道发表。新闻事实是否值得配评论取决于它是不是有值得评论的价值,当新闻报道触及社会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矛盾,包含有启示性、解惑性的思想和观点在内时,就值得配写评论。
10.贴近生活
【答案】贴近生活,是指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深入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去,反映客观现实,把握社会主流,解决具体矛盾,更好地融人生活,服务生活,引导生活。
二、简答题
11.选选看。请阅读比较下列四篇新闻评论稿,看看哪一篇是见报稿? 哪一篇是第一稿? 从而认真领悟修改润色对提高评论文章质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提示:第一稿,只讲到了树立良好医患关系的三个层面的问题,内容较为单薄,语言相对生硬,句与句之间的连接不够紧密; 第二稿,在内容上增加了“树立正确的舆论氛围”部分,使言论的总体框架和内涵渐趋丰满,但缺乏字斟句酌的功夫; 第三稿,在前两稿各个段落的表述中只谈了为什么这样做的问题,而没有指出这样做的作用和意义,这一稿加入了这方面的内容,使通篇的逻辑结构更为合理; 见报稿,第4自然段辩证指出了弱势和强势的对立统一关系,使文章更有力度和厚度,而且语言更精炼,表述更顺畅。)
文章一:
树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氛围
医患双方因医疗事故产生的各种矛盾,是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种特定的表现形态。《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新近出台,为正确解决医疗事故引发的医患纠纷提供了法律保障与依据。
那么,如何树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氛围呢? 首先,医患双方应树立和谐的情感氛围。医患双方进行的不是单纯的商品交易,从头至尾都进行着生理与心理的双重交流。从医生角度来讲,治病并不是单纯地与病人的生理机能打交道,现代医学已经证明,人类80%的疾病都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因此,医生的爱心对于治病救人来讲无疑是意义非凡。而对病人来讲,爱心同样重要。它更多地体现在积极主动与医生配合治疗,而不是无端猜忌乃至对立。实际上,良好的情感氛围有助于增进医患双方的理解与信仟,有助于医疗治理的正常进行,有助于妥善处理与化解各类医疗纠纷。
其次,要树立合理的信任氛围。我们在强调情感的同时,也应引入诚信体系来引导双方构筑融洽的医患氛围。实际上,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医疗事故发生率大致保持在千分之六,也就是说百分之百的医疗手术成功率是绝对不可能的。而对病人来说,谁也不愿意成为这千分之六。毫无疑问,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病人与医生之间的相互信任就显得尤为重要。许多因治疗引发的纠纷乃至暴力冲突,归根结底都是缺乏理性的信任基础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因此,树立合理的信任氛围将有助于医患双方科学、理性、全面地看待医疗过程及其结果,最大程度地避免医疗纠纷的非理性冲突。
再次,要树立正确的舆论氛围。媒体在树立良好医患关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的媒体片面夸大医疗科学技术的“无所不能”,从而使病人受到严重误导,客观上就会强化医疗纠纷的张力。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在舆论的价值导向上,媒体的责任也十分重大。在医患双方的关系上,病人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因而媒体需要对病人一方给予更多的舆论关注。同时,媒体需要全面、综合、平衡地看待问题,不能意气为先,感情用事。总之,媒体应尽量创造一个宽松有余、疏导得力的舆论氛围,这样才有可能为医患关系的确立奠定一个较好的客观软环境。
最后,要树立有力的法制氛围。医患双方良好关系的建立还需要有力的法制环境作依托。没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