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梁启超国学观研究

关键词:梁启超; 国学; 采补;淬厉

  摘要


      近代中国,内忧外患,遇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士人面对西潮的冲击,明显觉察到中国已由文变野,逐渐处于“世界”的边缘,“中国该何去何从”,成为时人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值此过渡时代,梁启超辗转政治与学术之间,“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他用政治行动和学术研究融入时代,其深厚的国学根底,融西学而集大成,“新国学”之体系,呼之欲出;性善变,时趋新,不惜“以今日之我战昨日之我”;生平怀抱“新民”,舞其带情感之笔,以言论觉天下。

       本文主要探讨梁启超的国学观,全文共分成四个部分:其一,梁启超“国学”概念考。由“旧学”到“国学”,梁启超确立了国学的学统,即国学有其前承概念;由“国学”与“西学”的对举,梁启超确立了国学的中心地位,即“当转输之任者,必邃于国学”,同时也展现国学的开放性与包容性;其二,梁启超国学观的发展历程。将梁启超国学观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三期:国学观的酝酿时期;国学观的形成时期;国学观的发展时期,以此展现梁启超对国学认识的思想历程;其三,揭示梁启超国学观的方法与目的。治国学的基本方法,即文献的学问,用客观的科学方法去研究;德性的学问,用内省的和躬行的方法去研究。治国学的目的是做“新潮的国学”,用以新民,塑造不逐时流的现代新人。其四,梁启超国学观的现代启示。从身心和谐一致,传统与现代的张力,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三个角度,为当前“国学热”提供思想资源。

       总之,梁启超的国学观是一个完整而开放的思想体系,其中涉及我们对待传统的态度及我们应如何处理中西文明的对话等较为宏观问题,也会涉及为学与做人的基本问题,梁启超以其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储备为我们提供了常用常新的思想富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