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西周早期金文字形书体演变研究与铜器断代

关键词:西周早期,金文,字形书体,铜器断代

  摘要

  20世纪的西周青铜器研究,围绕铜器分期断代体系的确立,诸多学者纷纷著书立说,成果丰硕;与此同时,金文的研究经过历代不断开拓,逐渐形成了史学研究、古文字研究、断代研究、金文著录及整理、考证方法研究、铜器辨伪与书法艺术研究等多个领域,但迄今为止金文字形书体演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系统,利用金文字形书体演变规律进行铜器断代的研究仍显薄弱。本文拟就以资料保存较为完整丰富的西周金文为例,重点分析西周早期金文字形书体的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将器铭的字形书体、铜器的形制、纹饰以及出土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重新审视西周早期一批颇具争议铜器的所属时代(王世),希望为西周铜器断代体系的完善提供新的思路,并丰富西周金文字形书体演变的理论研究。   本文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一、该研究的选题缘由、研究现状及条件、选题意义的说明。金文字形书体演变的研究至今不够深入系统以及西周早期一批铜器的断代仍存在争议是本选题产生的缘起,进一步探索解决西周金文及铜器断代研究过程中所遇问题的新思路则是该研究进行的根本原因。同时,该章节对本领域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发现西周金文字形书体演变的研究目前虽然相对薄弱,但可资利用的诸多条件亦逐渐丰富。因此,这项研究既有助于西周金文字形书体演变规律的深入分析,丰富古文字学科的研究内容,也可以进一步完善铜器断代的理论方法,对青铜器的综合研究进行有益的尝试。   二、该研究理论与方法的探讨。首先从西周金文字体演变的历史比较和内部考察两个角度阐述了西周金文字形书体演变的古文字学基础,进一步指出金文字形书体演变与青铜器断代之间存在着可供研究的内在关系;接着又从分析角度、选字标准、应用步骤及应用原则等多个方面阐述了“金文字形书体演变断代法”,亦就采用“金文字形演变型式分析法”对西周金文资料搜集、整理、统计、分析、解释等具体过程进行了介绍,特别指出研究过程中必须注重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   三、西周早期金文字形书体演变研究。这一章节中,根据本文第二部分的理论阐述并按照“金文字形书体演变断代法”的应用原则,对西周早期金文字形书体的演变规律进行考察。首先结合器铭的书风特征、行款布局及字体架构,通过分析不同风格的器铭及其相互关系,对西周早期器铭书体的演变过程进行分期,提出了西周早期器铭存在过渡性书体风格Ⅰ、过渡性书体风格Ⅱ两类风格,参照具有这两类风格的时代明确的标准器将西周早期器铭划分为两期(由于金文字形书体的演变有一个过程,并不能完全限于西周早期,我们在具体分析中亦会涉及一部分穆王时期的铜器,故实际上应分为三期)。接着考察了西周早期金文字形的 演变过程,“金文字形演变型式分析法”主要是从字体结构和形体笔势这两个角度进行的:前者是指由笔划(线条)或偏旁移位、替换和增减造成的异体,后者则指书写线条的笔势差异,包括线条的粗细、长短、方位、多少等方面。从穆王以前的191篇铜器铭文中根据用字频率选取12个字形变化较大的高频单字作为案例进行型式分析。这一部分还解释了西周早期金文字形书体演变研究中出现的某些问题。   四、西周早期铜器断代研究。首先介绍了学术界存在的有关西周早期铜器断代的种种说法。接着选取一批年代争议较大的西周早期铜器,依据本文第三部分所作分析并结合有关器形、纹饰、铭文内容及出土状况等研究成果,对其所属时代(王世)进行了综合讨论。在这一章节,我们指出西周铜器发展过程中器形、纹饰、字形书体之间存在着一种新、旧因素相互错位的现象,这种现象亦可以被“两系说”理论加以解释。   五、对全文进行总结。认为对西周金文字形书体的演变规律作深入探讨是十分必要的,同时指出了利用金文字形书体的演变规律进行铜器断代工作的局限性,并再次阐明铜器断代工作中综合研究、全盘考虑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