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734管理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选择题

1. 关于领导者的作用,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帮助组织成员认清所处的环境和形势

B. 协调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和活动

C. 帮助员工解决家庭困难问题

D. 为组织成员主动创造能力发展空间和职业生涯发展

【答案】C

【解析】领导者具有指挥、协调和激励三个方面的作用。A 项属于指挥作用,B 项属于协调作用,D 项属于激励作用。

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管理幅度越大,管理层次就越少; 管理幅度越小,管理层次就会相应增加

B. 管理者的能力强、素质高,管理幅度就可以比较大; 反之,管理幅度就应该相对较小

C. 管理者需要处理的非管理事务较多,管理幅度的设计就需要相对加大,否则,则可以相应缩小

D. 下属工作内容和性质的相似性程度高,管理幅度的设计可以较大; 而相似性程度低的下属工作,管理幅度的设计就应该相应缩小

【答案】C

【解析】管理幅度是指一个上级直接领导与指挥下属的人数。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很多,如下属工作内容的相似性,相似程度越高,管理幅度设计越大,反之则小。C 项,管理者需要处理的非管理事务较多,管理幅度的设计就需要相对较小,否则,则可以相应较大。

3. 决策是一项立足现实却又面向未来的活动,同时又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但决策同机械论和宿命论是根本对立的. 这说明决策具有( )。

A. 预见性

B. 选择性

C. 主观性

D. 客观性

【答案】B

【解析】行政决策具有下列特点:①目的性; ②强制性; ③政策性; ④选择性; ⑤社会性; ⑥非营利性。行政决策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而不是像企业那样谋取利润。其中,选

择性指,有可供选择的多种方案。由于行政目标的复杂性,遇到的变量和政策性问题很多,需要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提出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以便提高行政决策结果的质量和效果,同机械论和宿命论是根本对立的。

4. 企业制度诱导各类参与者提供符合企业要求的贡献的功能是( )。

A. 导向功能

B. 激励功能

C. 协调功能

【答案】B

【解析】导向功能是指企业制度指导企业经营方向的选择、引导稀缺资源的配置和使用的功能:激励功能是指企业制度诱导各类参与者提供符合企业要求的贡献的功能; 协调功能则是指通过制度安排,使各类参与者在企业经营的不同时空朝着共同的方向努力,使他们提供的不同贡献形成有利于实现企业目标的合力的功能。

5. ( )是实现组织创新愿景的基础。

A. 建立强有力领导联盟

B. 沟通创新愿景

C. 构建愿景规划

D. 广泛的授权运动

【答案】D

【解析】广泛的授权运动是实现组织创新愿景的基础。授权以实施愿景规划是要扫清创新途中的障碍; 改革阻碍组织实现创新的体制和机构; 鼓励甘冒风险与非传统的观点、活动与行为。

6. 运用创造性思维最多的是( )

A. 行政决策的后果预测阶段

B. 行政决策的方案抉择阶段

C. 决策方案设计的轮廓设想阶段

D. 决策方案的细部设计阶段

【答案】C

【解析】在决策的制定过程中,“拟定备选方案”这一步骤需要创造力和想像力,在提出备选方案时,管理者必须把其试图达到的目标牢记在心,而且要提出尽可能多的方案。C 项,“决策方案设计的轮廓设想阶段”运用创造性思维最多。

二、问答题

7. 个人特征是如何影响管理者的道德行为的?

【答案】有两个个性变量影响着个人行为,这两个变量是自我强度和拧制中心。具体内容如

下:

(1)自我强度用来度量一个人的信念强度。一个人的自我强度越高,克制冲动并遵守其信念的可能性越大。这就是说,自我强度高的人更加可能做他们认为正确的事。我们可以推断,对于自我强度高的管理者,其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会更加一致。

(2)控制中心用来度量人们在多大程度上是自己命运的主宰。具有内在控制中心的人认为他们控制着自己的命运,而具有外在控制中心的人则认为他们生命中发生什么事是由运气或机会决定的。从道德角度看,具有外在控制中心的人不大可能对其行为后果负责,更可能依赖外部力量。相反,具有内在控制中心的人则更可能对后果负责并依赖自己内在的是非标准来指导行为。与具

有外在控制中心的管理者相比,具有内在控制中心的管理者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可能更加一致。

8. 比较分析科学管理与管理科学。

【答案】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劳动生产效率问题。其主要内容包括:工作定额、标准化、能力与工作相匹配、差别计件工资制、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管理科学是一种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最新成果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领域中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并作出最有规划和决策的理论。

(1)联系

从历史渊源考察,不可否认,“管理科学”是以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为基础的,是“科学管理”的继续和发展,二者所追求的都是寻找最有效的工作方法或最优方案,力求以最短的时间、最少的支出,取得更大的效果。

(2)区别

①管理科学理论的研究范围已远远超出泰勒时代的操作方法和作业研究,涵盖了整个组织的所有活动。

②管理科学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最新成果如先进的数学方法、电子计算机技术以及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为手段,研究企业管理中的一些复杂问题,特别是注重运用系统理论和观点,提出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最适宜的方法。同时,管理科学在研究中大量采用了泰勒时代所无法比拟的现代技术和方法。

9. 如何理解计划? 计划编制包括哪几个阶段的工作? 请简要说明及其内容。

【答案】(1)对计划的理解

①计划的定义

a. 从名词意义上说,计划是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周部门和不同成员,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文件。计划既是决策所确定的组织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行动目标和方式在时间和空间的进一步展开,又是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管理活动的基础。

b. 从动词意义上说. 计划是指为了实现决策所确定的目标,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这项行动安排工作包括: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进一步分解任务和目标,选择任务和目标的实现方式,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