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629细胞生物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放射自显影(autoradiography )。

【答案】放射自显影是指利用核素的电离辐射使乳胶感光的作用,对细胞内生物大分子进行定性、定位与半定量研究,也可对细胞内生物大分子进行动态和追踪研究的方法;它包含两个主要步骤:前体物掺入和放射显影。

2.

细线期

【答案】细线期是指第一次减数分裂前期的最初时期。在这个时期,染色质凝集成单条细线,细线与核膜相连,染色质线上有染色粒。

3. 细胞周期同步化

【答案】细胞周期同步化是指在自然过程中发生的或经人为处理造成的所有细胞处于同一细胞周期阶段的过程。前者称为天然同步化,后者称为人工同步化。人工同步化包括人工选择同步化和人工诱导同步化(DNA 合成阻断法和分裂中期阻断法)。

4.

回收信号序列

【答案】内质网的正常驻留蛋白,不管在腔中还是在膜上,它们在C 端含有一段回收信号序列,

如果它们被意外地逃逸进入转运泡从内质网进入高尔基体

合,

形成有被小泡被运回内质网。如蛋白+■

硫异构酶和

一' 序列,

5. 连接子

【答案】连接子是构成间隙连接的基本单位。每个连接子由6个相同或相似的跨膜蛋白亚单位环绕,中心形成一个直径为1.5nm 的亲水性通道。相邻细胞质膜上的两个连接子对接形成完整的间隙连接结构。

6.

【答案】的中文名称是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是指由一个被特定抗原免疫的B 淋巴细胞与杂交瘤细胞融合后形成的杂交细胞产生的针对该特异性抗原的抗体。单克隆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在生物学研究和临床上都有广泛而重要的用途。

7. 支原体(mycoplasma )。

【答案】支原体是目前发现的最小的最简单的细胞,也是唯一一种没有细胞壁的原核细胞。

就与相应的受体识别并结蛋白C

端含有号序列就是fs 号回收序列。

支原体细胞中唯一可见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8.

纺锤体

【答案】

纺锤体是指减数和有丝分裂中期,细胞质中出现的纺锤形结构,由能收缩的微管和微丝纵向成束排列而成。

9.

【答案】的中文意思是扫描电子显微镜,是1965年发明的较现代的细胞生物学研究工具,主要是利用二次电子信号成像来观察样品的表面形态,即用极狭窄的电子束去扫描样品,通过电子束与样品的相互作用产生各种效应,其中主要是样品的二次电子发射。二次电子能够产生样品表面放大的形貌像,这个像是在样品被扫描时按时序建立起来的,即使用逐点成像的方法获得放大像。

10

.期细胞

【答案】期细胞又称休眠细胞,

是指一类可长期停留在早期而不越过R 点,处于增殖静止状态的细胞。它们可合成具有特殊功能的RNA 和蛋白质,使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分化,这类细胞并未丧失增殖能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恢复其增殖状态,但需要经过较长的恢复时间。如:

肝、肾的实质细胞、血液中的淋巴细胞都属于期这类细胞。

二、简答题

11.荧光抗体免疫试验中,首先出现荧光扩散现象,当时间延长后,均匀分布在细胞表面的标记荧光会重新排布,出现成斑现象。请解释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两种看似矛盾的现象。

【答案】(1)荧光抗体免疫标记实验中,荧光扩散现象证明了膜蛋白的流动性特点。原理和方法是:用抗鼠细胞膜蛋白的荧光抗体(显绿色荧光)和抗人细胞膜蛋白的抗体(显红色荧光)分别标记小鼠和人的细胞表面,然后将两种细胞融合。一段时间以后即可观察到不同颜色的荧光在融合细胞表面开始扩散,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地分布在融合细胞表面。

(2)而在一些细胞中,当时间继续延长,已均匀分布在细胞表面的标记焚光会重新排布,聚集在细胞表面的某些部位,即成斑现象,若聚集在细胞的一端,即成帽现象。成斑现象和成帽现象进一步显示膜蛋白的流动性。出现这类现象的原因是二价抗体分子交联相邻的膜蛋白分子,同时也与膜蛋白和膜骨架下骨架系统的相互作用及质膜与细胞内膜系统之间的膜泡运输有关。同时说明,某些膜蛋白与膜下细胞骨架系统相结合,限制了膜蛋白的

运动。

12.试分析纤毛不动症发生机制,并以此为例叙述纤毛和鞭毛的运动机制。

【答案】(1)纤毛不动症发生机制

纤毛不动症即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PCD ),是指纤毛超微结构具有特异的、先天性遗传缺陷导致的一组疾病。目前认为PCD 的纤毛异常与内、外动力蛋白臂的缺失或纤毛动力蛋白臂中

ATP 酶缺乏或代谢异常有关,以致微管滑行缺乏能量,使纤毛摆动受阻。

(2)纤毛和鞭毛的运动机制

纤毛和鞭毛的运动本质是轴丝动力蛋白介导的相邻二联体微管之间的相互滑动。纤毛和鞭毛摆动的特征是从基体产生滑动,沿着轴丝将弯曲传递到尾部,因此,二联管之间的滑动必须转换为弯曲运动。当轴丝上任意两点的滑动速率不等时,滑动即可转换为弯曲。

①滑动速率的差异主要来自维持轴丝结构的连接蛋白,它们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二联管的自由滑动;

②在某一时间某一位置,只有部分动力蛋白臂被激活,激活一半的动力蛋白臂使轴丝朝一边弯曲,激活另一半则朝另一边弯曲。二条动力蛋白臂的作用不同,内臂产生滑动,导致轴丝弯曲,而外臂可以加快滑动的速度。

13.请简述核小体在细胞中存在的实验证据和它的基本结构。

【答案】(l )核小体在细胞中存在的实验证据

①用温和的方法裂解细胞核,将染色质铺展在电镜铜网上,通过电镜观察,未经处理的染色质自然结构为 30nm 的纤丝,经盐溶液处理后解聚的染色质呈现一系列核小体彼此连接的串珠状结构,串珠的直径为

②用非特异性微球菌核酸酶消化染色质时,发现绝大多数DNA 被降解为大约200bp 或其整数倍的片段。如 果用同样方法处理裸露的DNA ,则产生随机大小的片段群体。

③应用X 射线衍射、中子散射和电镜三维重建技术,研究染色质结晶颗粒,发现核小体颗粒是直径为llnm 、高6.0nm 的扁圆柱体,具有二分对称性。

微小染色体分析。用病毒感染细胞,病毒DNA 进入细胞后,与宿主的组蛋白

的DNA 为环状,

周长

若相结合,形成串珠状微小染色体,

电镜观察

(2)核小体的基本结构

①每个核小体单位包括200bp 左右的DNA 超螺旋和一个组蛋白八聚体以及一个分子的组蛋

②组蛋白八聚体构成核小体的盘状核心颗粒,

相对分子质量为

成,

包括两个

和两个由四个异二聚体构当于一个核小体,则可形成25个核小体,实际观察到23个,与推断基本一致。

③147bp 的DNA 分子超螺旋盘绕组蛋白八聚体1.75圈,组蛋白H1

在核心颗粒外结合额外

锁住核小体DNA 的进出端,起稳定核小体的作用。

④两个相邻的核小体之间以DNA 相连,典型长度60bP ,

不同物种变化值为不等。⑤组蛋白和DNA 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结构性的,基本不依赖于核苷酸的特异序列。

14.为什么说“细胞是一切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答案】之所以说“细胞是一切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主要原因如下:

(1)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地球上的生命形式(除病毒外)均由细胞构成,病毒